1.描写夏天 遍地庄稼古诗名句夏 日 田 园 杂 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⑴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⑵ 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⑶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⑷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⑸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⑹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⑺ 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⑻[1] 注释: ⑴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肥:指果肉肥厚。麦花:荞麦花。菜花:油菜花。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惟有:只有。蛱(jiá)蝶:菜粉蝶。 ⑵科斗:即蝌蚪。 ⑶秋:收成。一作“收”。 ⑷缲:同“缫”,抽茧出丝。 ⑸耘田: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未解:不懂。供:从事,参加。傍:靠近。 ⑹浆:古代一种带酸味的饮料,这里比喻汗水浑浊。少住:稍稍停一会儿。侬:我。漱井香:用香甜的井水漱漱口。借与:让给。亭午:正午。 ⑺芙蕖:荷花。 ⑻蜩螗:蝉。[1] 2.形容夏天庄稼绿色的好诗句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释义: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2、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释义: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释义: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与蓝天相接,艳阳下的荷花特别的红。 4、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释义: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释义: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6、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释义:清风明月无人理睬经管,并将作为南楼一味清凉。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释义: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8、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释义: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9、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释义: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10、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释义: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什么意思?我修改了半天,又说错误。非要这么折腾人吗? 3.夏天来了庄稼成熟的诗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1作品原文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4.形容夏天庄稼绿色的好诗句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释义: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2、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 释义: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释义: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与蓝天相接,艳阳下的荷花特别的红。 4、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释义: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释义: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6、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释义:清风明月无人理睬经管,并将作为南楼一味清凉。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释义: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8、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释义: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9、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释义: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10、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释义: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什么意思?我修改了半天,又说错误。 非要这么折腾人吗?。 5.夏天描写庄稼的作文六月的天娇阳似火,六月的地绿草如茵,六月的鲜花争奇斗艳------夏日里到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田野里,玉米杆一个又一个地笔直地站着,像一排排整齐的士兵,又像一片片绿色的大森林.玉米穗穿着绿衣服,带着褐色的小帽缨,衣服里裹着一个胖乎乎的黄娃娃.那边的稻风一吹翻起滚滚的稻浪,一望无际.稻子又像害羞的小姑娘,点头、弯腰,好像在烈日下翩翩起舞.旁边的柿子又大又红,像一个个红灯笼.条条丝瓜挂满架,真像一个个小电话,丝瓜细,丝瓜长,个个长得很苗条.夏日的蔬菜五颜六色,品种应有尽有.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它们在花丛中嬉戏、游玩.勤劳的小蜜蜂忙忙碌碌地采蜜,它们在空中飞舞着各式各样的舞蹈,告诉同伴们采蜜的方向.池塘中蛙声阵阵,树梢上鸟儿喳喳,把夏日的田野吵得热热闹闹.忽然间,乌云密布,雷鸣闪电.顷刻间,倾盆大雨,铺天盖地,从天而降.顿时,小鸟不鸣了,青蛙不叫了,只听见“哗、哗”地雨声不断.雨水洗浴了山谷,洗浴了树,洗浴了田野里的庄稼.雨后的田野显得更加美丽。 6.描写“庄稼”的诗句有哪些1. 悯农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3. 野步 作者: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是宋末文学家周密的一首七绝。野步,意即郊野散步。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视野旷极,心神俱爽的感受。 4. 七律·到韶山 作者:**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高远的思想境界。 7.描写夏季农民劳动生活古诗句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苗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盛夏,天气又干又热,太阳光非常炽热,就像是燃烧的火焰。 在这强烈的阳光烧烤下,田野里尚未成熟的庄稼变成枯焦的样子。农夫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种植的庄稼将要失收,一年的辛苦要落空。 以后没有粮食来养活一家人,况且,还有沉重的租税压在身上,怎么能够活下去呀?他们的心里焦急万分,就像是开水在煮。 旧社会的农民生活这样痛苦,可是那些贵族豪门子弟,一点也不劳动。 他们靠农民的血汗养肥自己。炎热的夏季,他们十分清闲自在,扇子摇摇,潇潇洒洒。 这一首古代民歌,用简单朴素的语言,生动恰切的对比,鲜明深刻地揭示出农夫和公子王孙不同的生活状况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石壕吏 作者: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秋浦歌 李白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古诗词鉴赏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 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古诗词鉴赏 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这可算是一篇寓言诗。诗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 他们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地劳动,可是劳动成果到头来却都被统洁者掠夺去了。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结句用反问式,说明辛勤酿蜜的蜜蜂,成年累月地劳动却劳而不获,这就暗示剥削者的不劳而获,使诗的寓意深刻、有力。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