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依依之别的诗句

1.依依不舍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 无名氏 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

送陈章甫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芙蓉楼送辛渐 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沈子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嘌盍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齐州送祖三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送别 王维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别董大 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摇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送桂州严大夫 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舟行,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送人东归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踏莎行 晏殊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 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南乡子 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

2.【关于依依惜别之情的名言或诗句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3.描写依依惜别的诗句

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处唐代李白的《赠汪伦》。

原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释义: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友人。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为汪华五世孙,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后汪伦任满辞官,居泾县之桃花潭。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4.古诗词中描写依依别晴的诗

1、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2、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牡《赠别》其二)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兄》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作者:唐七岁女童

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渡荆门送别

(唐朝)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编辑本段]【韵译】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去游玩.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言律诗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人游吴

[年代] 【唐】

[作者]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作者】:司空曙 【朝代】:唐 【体裁】:五言律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5.与朋友依依舍别的诗句

赠汪伦作者: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按】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踏歌】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别董大 高 适 (一) 六翮飘颻私自怜, 一别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二)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两首赠别诗,所送者董大。董大其人,名字已不可考,事迹也不清楚。

但历来的注家都认为他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音乐 家,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豪爽之士。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高适赴京投考,大概在这个时候,两人在长安相遇并成为朋友。

故人相见,自然是惊喜不已,免不了抵足叙旧。但是,身在异乡,终须一别,两人又要各奔东西了。

临别之际,高适乃赠诗表意。 这是一场怎样的重逢呢?诗人先从自己写起。

翮,本指鸟儿羽毛的茎管,后来代指鸟儿的翅膀。如《韩诗外传》说:「夫鸿鹄一举千里,所恃者六翮尔。

」起首即以鸿雁自比,但在这里高适反用了《韩诗外传》的意思。鸿雁一举千里,多形容士子得志,而高适说自己空有六翮却不能一举千里,只好飘颻无所止息,借以形容自己空有满腹抱负和经纶,却一直困顿坎坷,唯有顾影自怜而已。

开头这两句诗的语序又是倒装的。 根据高适的经历和全诗的意思,其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一别京洛十余年,六翮飘颻私自怜」。

高适把「六翮飘颻私自怜」一句提前放在句首,便突出了自己投考落第后的辛酸与窘迫,从而给董大留下了一个落魄士子的鲜明印象。 接下来两句是对自己十多年来境况的一个形象说明。

「丈夫贫贱应未足」,是说自己十多年来一直既贫且贱,功名无著,生计无著,岁月蹉跎。贫贱到什麽程度呢?「今日相逢无酒钱」。

故人相逢,本应该痛饮话旧,以叙离情,但却连酒钱都拿不出来了。还有比我更为贫贱的吗?没有了。

说「今日相逢无酒钱」,大概有些夸张,是高适自己对自己的调侃。这种调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高适豪爽豁达的性格,虽身处贫贱之中,却不失幽默和达观。

「丈夫贫贱应未足」,作者告诉故人,尽管我贫贱了几十年,但根据情形来看,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下去,因为像我这样的人是难以得到重用的。作者的这种预言并非没有根据。

两年后,高适在张九皋的荐举下中了道科,然而得到的只是一个「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的小官——封丘县尉。可见在那个社会,像高适这样的人是无以施展其才能和抱负的。

第二首写送别董大。前两句写景。

「千里黄云白日曛」的「曛」字,指落日余光,点明时间是在黄昏。「北风吹雁雪纷纷」,又见出季节正值寒冬。

「北风吹雁」,既照应著第一首诗中的「六翮飘颻私自怜」,从而有断雁离群,孤飞杳渺之意;又因为它暗示著朋友离别,而为诗首的凄凉气氛增抹了一笔浓重的色彩。这两句是渲染,是衬垫。

渲染的是离别时的凄凉背景:白日西落,大雪纷飞,黄云千里,断雁遥空;衬垫的是下文所要抒发的情感。 这两句写景之所以很凄凉,是因为作者在其中融溶了凄凉的情感。

高适与董大都处在流浪漂泊、前途无归的境地之中,按常理,董大话别登程,不会在黄昏时节。高适偏偏把时间写在天寒日暮之际,其间未必没有良苦的用心。

只有这样写,才能更好地突出他与董大此时此地相同的处境和心情。也只有这样写,才能更好地见出下文转折之妙。

后两句抒情。诗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可见董大在与高适的话旧过程中,流露出了忧虑和担心。

忧虑和担心什麽呢?无非是忧虑前途茫茫,飘泊而无所依归;担心此地一别,从此形单影只,再无故人可以诉说艰辛,分担烦恼。在这种情况下,高适又是如何劝慰朋友的呢?在千言万语之中,高适挑选了一句话,「天下谁人不识君」。

意思是你放心登程吧,天下又有谁不认识你呢?你的朋友会多得很的。这句话真是合情合理,贴近吻合。

论情,董大此时此地处於十分压抑和失望的情绪低潮,需要的是鼓励和指出希望。高适告之以朋友处处可逢,无疑给董大以信心和勇气。

论理,董大是优秀的音乐家,一琴在手,何愁没有知音可遇!这首诗的后两句,高高地扬起乐观的精神,与诗篇的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必将使董大心情为之振奋,同时也会使千载之下的读者读到这里,豁然感到一种别开生面的欣悦。 从艺术上看,第二首诗要比第一首诗写得好。

但第一首诗对於第二首诗的感情抒发又做了必要的铺垫。高适只有把自己放在与董大相同的位置上,他的安慰和鼓励才会显得更加亲切,更加有分量。

否则,便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怜悯。特别是高适在这首诗中,显然也是在发泄其不平和郁结,这样便使两首平常的赠别之作包容了更加广阔和丰富的意义。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释〗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出处〗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描写依依惜别的诗句

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处唐代李白的《赠汪伦》。 原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释义: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

汪伦是李白的友人。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为汪华五世孙,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后汪伦任满辞官,居泾县之桃花潭。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7.关于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