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醉方休的诗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2、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独孤及《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 4、莫辞酒,此会固难同。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韩愈《赠张徐州莫辞酒》 5、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 6、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7、寒郊好天气,劝酒莫辞频。扰扰钟陵市,无穷不醉人。——戴叔伦《劝陆三饮酒》 2.带有一醉方休的文艺句子有哪些1、思念如酒, 你我一醉方休;真情似绸,彼此三生牵手! 2、静静地又是一个秋,不忍抬头。想与你登上这城楼,一醉方休。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4、和煦春风如酒,期盼一醉方休,无忧鸟立枝头,诉说幸福春秋。 5、今日你我一醉方休,日后,你我都要远赴他乡。 6、最冷的雨浇不灭岩石深处的烈火,最寒的雪冻不老前生前世的预约,如一坛火辣的高粱酒,不用伊人舞袖,我已为你,沉溺爱里,一醉方休。 7、赏花饮酒,一醉方休;万紫千红,绿了杨柳;知否,知否,不知故人是否依旧?又是一年相思愁。 8、秋天,高粱像一个醉酒的大汉,在风里一醉方休,东倒西倒,涌起了无边无际的金色麦浪。 9、雨后彩虹焕发七彩光芒把小草身上的“珍珠”折射得更加璀璨,面对此情此景只想一醉方休。 10、生活中的远方和幸福的别处,都是人类精神在现实的挤压之中,产生和散发出的情感,一醉方休。 11、风挪桂花暗香动,月色荷塘渡清辉;一醉方休赏花迷离,自摘一枝嗅芳菲。 12、灯红酒绿喧哗里,汤圆露白寄情意。人生得意须尽欢,举杯换盏,一醉方休不思念。 13、带着危险气息的、令人迷醉的、无望又难以自拔的爱,像极了一醉方休后的沉迷。 14、垂柳丝丝飘江畔,春光美景心无恋。心潮澎拜万千绪,如一醉方休的痴狂。 15、一醉方休忘忧愁,久久凝思九九日。 3.一醉方休的诗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2、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 ——独孤及《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4、莫辞酒,此会固难同。 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韩愈《赠张徐州莫辞酒》5、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6、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7、寒郊好天气,劝酒莫辞频。扰扰钟陵市,无穷不醉人。 ——戴叔伦《劝陆三饮酒》。 4.带有一醉方休的文艺句子歌曲 思念如酒, 你我一醉方休; 真情似绸,彼此三生牵手!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隔三秋》 作词:单色凌 作曲:单色凌 演唱:单色凌 静静地又是一个秋 不忍抬头 想与你登上这城楼 一醉方休 这黑夜飘落多少愁 等我慢慢来收 床头的信 还没一点褶皱 喜欢你字迹清秀 书写的温柔 我的感受 被你猜的一清二透 能不能答应我 最后的要求 5.形容独自喝酒、求醉的诗句有哪些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译文:拿着酒唱歌,这样能有几回呢? 赏析: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2.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译文:管它名贵五花马还是狐皮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与你同饮来消融这万古常愁。 赏析: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赏析: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 、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赏析: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 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 5.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译文: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其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6.【描写酒的诗句以及对于该诗句的赏析】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 “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