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福林与董鄂妃的诗句

一、关于顺治、董鄂妃的诗词歌赋

顺治写的 《赞僧诗》默认分类 2009-04-20 17:03 阅读6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顺治写的 《赞僧诗》其全文如下天下从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一日清闲有谁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塔如来三等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洲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今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脱换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顺治为董鄂妃写的《端敬皇后行状》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25610.shtml。

二、传闻顺治皇帝因董鄂妃之死万念俱灰,他曾为董鄂妃写过什么诗

清初名流吴梅村写下《清凉山赞佛诗》,记载顺治与董鄂妃的旷古绝恋。

西北有高山,云是文殊台,台上明月池,千叶金莲开。 花花相映发,叶叶同根栽,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

汉主坐法宫,一见光徘徊,结以同心盒,授以九子钗, 翠装雕玉辇,丹髹沈音斋,护置琉璃屏,立在文石阶, 长恐乘风去,舍我归蓬莱。从猎往上林,小队城南隈, 雪膺异凡羽,果马殊群材。

言过乐游苑,进及长杨街, 张宴奏丝桐,新同穿宫槐。携手忽太息,乐极生微哀, 千秋终寂寞,此日谁追陪?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 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披香淖博士,侧听私惊猜, 今日乐方乐,斯语胡为哉?待诏东方生,执戟前诙谐, 熏炉佛黼帐,白露零苍苔,吾王慎玉体,对酒毋伤怀! 伤怀惊凉风,深宫鸣蟋蟀,严霜被琼树,芙蓉凋素质, 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

孔雀蒲桃锦,亲自红女织, 殊方初云献,知破万家室;瑟瑟大秦珠,珊瑚高八尺, 割之施精蓝,千佛庄严饰;持来付一炬,泉路谁能识? 红颜尚焦土,百万无容惜。小臣助长号,赐衣或一袭, 只愁许史辈,急泪难时得。

从官进哀诔,黄纸抄名入。 流涕卢郎才,咨嗟谢生笔。

尚方列珍膳,天厨供玉粒。 官家未解菜,对案不能食。

黑衣召志公,白马驮罗什。 焚香内道场,广坐楞伽译。

资彼象教恩,轻我人王力。 微闻金鸡诏,亦由玉妃出。

高原营寝庙,近野开陵邑。 甫望仓舒坟,掩面添凄侧。

戒言秣我马,遨游凌八极。 宠冠后宫的红颜知己魂归西天,给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痴情天子福临留下了无穷的哀恋和回忆。

为了彰显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福临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氏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 福临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顺治追悼董鄂妃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 扩展资料: 独宠鄂妃 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福临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

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福临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

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顺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十分欣喜,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对这个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册封太子之意。

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 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

据福临说,董鄂妃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薨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

三、莲子清如水 奈何宛如心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解语的《宛妃传》我看过最悲最好看,印象最深的古代言情,看的时候哭得很惨

是讲一个夹杂在福临和董鄂妃间的女子赫舍里清如的爱情,到最后已经是宛妃的她才明白自己一直是一个替身

莲子清如水,奈何宛如心!

天子的任性痴迷葬送了一代宠妃,天子的沉溺与逃避又错负了一世挚爱.

至爱与挚爱。奈何帝王薄情的深情,奈何贵妃无情的痴情。

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现实的无奈,人性的自私,权势的迫害 注定了结局只能用眼泪接旨,真假只能用笑容淡薄,纯美逐渐在得到中失去。

"莲子清如水,奈何宛如心"! 成也"宛卿",败也"宛卿".!

不会再哭泣的你,不会再有悲伤的你,心里可会哀怨"自己所有一切付出的美好与感情在他眼中只是对于另一个人的证明与怀念?。!

没有对 没有错 没有好 没有坏。

如果你不那么聪明与优秀 -不会清如水;如果她不那么温婉惊艳-不会宛如心

但终究 可惜,"莲子清如水,奈何宛如心"!

四、用一首词或诗来描写董鄂妃的一生

诗人吴梅村,写下了一首《清凉山赞佛诗》。

诗中写道:“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

当时顺治皇帝与董小宛的故事传得沸沸扬扬,人们不免猜想,吴梅村在诗中所写的陛下,会不会就是顺治皇帝。此外,诗中还写道: “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 。

千里草——草下千里重叠,这分明是个董字。于是,人们更加确信诗中的妾,指的就是董小宛。

而陛下,无疑就是深爱着董小宛的顺治皇帝。反复研读吴梅村的诗句,人们对其中的一句诗,百思不得其解:“八极何茫茫,日往清凉山。”

据吴梅村笔记记载,诗中的清凉山,指的就是佛教圣地五台山,顺治生前从未到过五台山,为何诗中会说顺治“日往清凉山”?。

五、清朝的吴晚村写过董鄂妃的诗

1、清朝没有一个叫吴晚村的人。

2、清初有一个叫吴梅村(吴伟业,号梅村)的著名诗人,写过四首《清凉山赞佛诗》,内容是关于顺治与董鄂妃的。3、附诗:【其一】花花相映发,叶叶同根栽。

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汉王坐法宫,一见光徘徊。

结以同心合,授以九子钗。翠装雕玉辇,丹髹沉香斋。

护置琉璃屏,立在文石阶。长恐乘风去,舍我归蓬莱。

从猎往上林,小队城南隈。雪鹰异凡羽,果马殊群材。

言过乐游苑,进及长杨街。张宴奏丝桐,新月穿宫槐,携手忽太息,乐极生微哀。

千秋终寂寞,此日谁追陪。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

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披香淖博士,侧听私惊猜:今日乐方乐,斯语胡为哉?待诏东方生,执戟前诙谐。

熏炉拂黼帐,白露零苍苔。吾王慎玉体,对酒毋伤怀。

【其二】伤怀惊凉风,深宫鸣蟋蟀。严霜被琼树,芙蓉凋素质。

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孔雀蒲桃锦,亲自红女织。

殊方初云献,知破万家室。瑟瑟大秦珠,珊瑚高八尺。

割之施精蓝,干佛庄严饰。持来付一炬,泉路谁能识!红颜尚焦土,百万无容惜。

小臣助长号,赐衣或一袭。只愁许史辈,急泪难时得。

从官进哀诔,黄纸抄名入。流涕卢郎才,咨嗟谢生笔。

尚方列珍膳,天厨供玉粒。官家未解菜,对案不能食。

黑衣召志公,白马驮罗什。焚香内道场,广坐楞伽译。

资彼象教恩,轻我人王力。微闻金鸡诏,亦由玉妃出。

高原营寝庙,近野开陵邑。甫望仓舒坟,掩面添凄侧。

戒言秣我马,遨游凌八极。【其三】八极何茫茫,曰往清凉山。

此山蓄灵异.浩气共屈盘。能蓄太古雪,一洗天地颜。

日驭有不到,缥缈风云寒。世尊昔示现,说法同阿难

讲树耸千尺,摇落青琅玕。诸天过峰头,绛节乘银鸾。

一笑偶下谪,脱却芙蓉冠。游戏登琼楼,窈窕垂云鬟。

三世俄去来,任作优昙看。名山初望幸,衔命释道安。

预从最高顶,洒扫七佛坛。灵境乃杳绝,扪葛劳跻攀。

路尽逢一峰,杰阁围朱阑。中坐一天人,吐气如栴檀。

寄语汉皇帝,何苦留人间。烟岚倏灭没,流水空潺湲。

回首长安城,缁素惨不欢。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

惜哉善财洞,未得夸迎銮。惟有大道心,与石永不刊。

以此护金轮,法海无波澜。【其四】尝闻穆天子,六飞骋万里。

仙人觞瑶池,白云出杯底。远驾求长生,逐日过蒙汜。

盛姬病不救,挥鞭哭弱水。汉皇好神仙,妻于思脱屣。

东巡并西幸,离宫宿罗绮。宠夺长门陈,恩盛倾城李。

秾华即修夜,痛入哀蝉诔。苦无不死方,得令昭阳起。

晚抱甘泉病,遽下轮台悔。萧萧茂陵树,残碑泣风雨。

天地有此山,苍崖阅兴毁。我佛施津粱,层台簇莲蕊。

龙象居虚空,下界闻斗蚁。乘时方救物,生民难其已。

淡泊心无为,怡神在玉几。长以兢业心,了彼清净理。

羊车稀复幸,牛山窃所鄙。纵洒苍梧泪,莫卖西陵履。

持此礼觉王,贤圣总一轨。道参无生妙,功谢有为耻。

色空两不住,收拾宗风里。

六、董萼妃与福临的关系怎么样

董鄂妃是福临的一生挚爱。

鄂妃生于1639年小福临一岁。原是福临弟博果尔媳妇姿色出众。

福林偶然与她相遇惊为天人遂娶进宫。然这场婚姻却付出惨痛代价:博果尔自杀静贵妃(博果尔母)发疯。

更要命是庄妃觉得愧对博果尔母子内疚于心恨死了鄂妃。鄂妃在庄妃那受尽责骂只有在福临那才能得到温暖。

两人感情深厚相约“不能同生但愿同死”(清史稿世祖纪)1660年董鄂妃因爱子夭折悲痛中加染上天花薨逝。痛不欲生的福临先欲出家遭阻后一心求死不久也染天花过世与爱妃在黄泉作伴。

他俩的爱情在民间传颂着只是以讹传讹错把鄂妃传成董小婉。请稍微区分下。

七、掌上珊瑚怜不得,却教移作上阳花 是谁的诗句

是清初诗人吴伟业写的《古意》六首中的最后一首,原文是这样的:“珍珠十斛买琵琶,金谷堂深护绛纱,掌上珊瑚怜 不得,却教移作上阳花。”

写的是清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吴伟业在顺治十一年初应召入京,十三年上半年的样子离京,从时间上推测,吴伟业在京的时间,正是顺治与董鄂相识到热恋的一段时间,所以才有此诗。下面是他的古意六首: 1。

争传娶女嫁天孙,才过银河拭泪痕。但得大家千万岁,此生哪得恨长门? 2。

豆蔻梢头二月红,十三初入万年宫。可怜目望西陵哭,不在分香卖履中。

3。从猎陈仓怯马蹄,玉鞍扶上却西东。

一经辇道生秋草,说著长杨路总迷。 4。

玉颜憔悴几经秋,薄命无言只泪流。手把定情金合子,九原相见尚低头。

5。银海居然妒女津,南山仍锢慎夫人。

君王自有他生约,此去唯应礼玉真。 6。

珍珠十斛买琵琶,金谷堂深护绛纱。掌上珊瑚怜不得,却教移作上阳花。

美的珊瑚玉树,纵怀在心间护在掌上,终于也无法真正变成私人所有。终会在更高的宫室里,养做向阳的花朵。

借鉴的百度,希望能帮到你。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