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秋季天高云淡”的诗句有哪些1、秋风辞 两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译文 秋风刮起,白云飞。 草木枯黄雁南归。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 思念美人难忘怀。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 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2、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3、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 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 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4、秋词二首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5、思吴江歌 魏晋: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译文 秋风起,树叶飞,吴江的鲈鱼鲜又肥。 离家三千里,想回未能回。思念家乡的愁和恨,怎么也压抑不住,只能向天悲叹。 2.描写秋天萧瑟的诗句有哪些1、《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原文: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山行》 唐-杜牧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深秋中沿着弯曲的小路登上远山,在那白云生成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染过秋霜的枫叶胜于二月红花。 3、《秋词》 唐-刘禹锡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4、《江上》 北宋-王安石 原文: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译文: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5、《天净沙·秋》 元-白朴 原文: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了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孤寂的村庄,拖出那长长的影子。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 3.写句子1、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2、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鱼儿离开了海洋。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庄稼离开了土壤。 3、友谊是联系情感的纽带,是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团结奋进的火炬。4、是跌到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5、如《出师表》中关键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他许身社稷的誓言,也是他作为两朝辅臣忠心报国的见证。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他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他作为一位天才诗人高度自信达观豪放的写照。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他对强烈的亡国之痛的描述,也是他作为一个薄命君王的悲苦境遇的反映。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他临终的遗嘱,也是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终生追求未遂的梦想。(答案不唯一) 。 4.描写金秋天景色的词语【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 指暗中眉目传情。 【白商素节】白商:按五色分秋属白,按五音分秋属商,故称秋天为白商;素节:节气。 指秋天的季节。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 比喻人见闻不广。 【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 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春华秋实】华:花。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 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草木黄落】秋天以到,因草木的叶子呈枯黄而掉落。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 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来秋去】去:过去。 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形容岁月流逝。 【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洞察秋毫】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 秋风带来了凉意。 【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利析秋毫】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落叶知秋】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蒲柳之质】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秋风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秋毫之末】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绒毛。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秋菊春兰】秋天的菊花,春天的兰花。 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 形容时光流逝。 【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 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秋荼密网】荼:茅草上的白花。 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秋月如珪】珪:玉器。形容秋天的月亮像珪一样的皎洁、晶莹。 【人似秋鸿】鸿:大雁。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 比喻朋友间守信用,就像鸿雁每年秋天按时从北方飞到南方那样。 【肃杀之气】酷烈肃索的秋气。 形容秋天草木凋零的气氛。 【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望秋先零】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 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望秋先陨】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 【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 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西风落叶】形容秋天的景象。 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西风斜阳】形容秋天傍晚的景象。 【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一叶落知天下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盈盈秋水】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5.描写秋天的风凉爽的诗句1、《秋风辞》 汉代: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译文: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2、《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代: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译文: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 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4、《秋词二首》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5、《秋兴八首(其一)》 唐代: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6.有那些描写秋天的词语dadafasaa橙黄橘绿 指秋季景物。 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风萧萧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等。 秋风萧瑟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秋风瑟瑟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 秋风瑟缩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秋风落叶 秋风扫尽了落叶。 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金风飒飒金风:指秋天的风。 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飒飒:风声。 例: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飒飒,玉露泠泠。(《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 秋风带来了凉意。 例: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 金风玉露 指秋天的景物。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秋月春风秋天的月亮,春天的花朵。 比喻良辰美景、美好岁月。 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亦作秋月春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 同“秋月春花”。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 泛指春秋美景。 例: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 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于漪《我与〈千家诗〉》)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例:亦作秋高气肃同义天高气清 天高气爽天高气清天高气爽 天高云淡天高:天空高远广大。 天气清朗,多用于秋天。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秋高气和 同“秋高气爽”。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秋高马肥秋高气爽,马匹肥壮。 例:“其外市,则西至安集延、伊犁、哈密、喀尔喀,东至黑龙江,秋高马肥,被罽捆货而至。”(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 桂子飘香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语出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霜天红叶红叶:槭、枫等树叶,秋时变为红色,故称为红叶。 霜天:严寒的天气。秋阳杲杲盛暑炙热的太阳。 周代以国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八月秋季开始,时值国历五、六月,正当盛暑。秋阳:秋天的太阳。 如:成熟的麦穗在秋阳的照射下闪耀着金光。丹枫迎秋丹枫:枫叶到秋天会变红,故称为丹枫。 唐·李商隐《过楚宫》: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红衰翠减红:指花;翠:指绿叶。 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 宋·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秋行夏令 令:时令。 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春华秋实华:花。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 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例:“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 林寒涧肃 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一叶知秋1)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2)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例:“叶落知秋,举一明三。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同义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叶报秋 叶落知秋 落叶知秋梧桐一叶落 梧桐落叶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西风落叶 秋风吹,树叶纷纷下。 形容秋天的景象。 现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的情景。例:“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西风残照 秋天的风,落日的光。 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 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语本唐·李白《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