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李陵的诗句

1.辛弃疾写李陵的一首词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了汉代另一个典故。汉李陵抗击匈奴,力战援绝,势穷投降,败其家声;

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有“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语;又世传李陵《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长当从此别”等句。

望采纳!

2.求李陵诗词

苏李诗见于《文选》《全三国文》《艺文类聚》等多处,各本中对于作者的说法不尽相同,故不作区分,同一录于下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踯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骨肉缘枝叶。

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

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

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

今为参与辰。昔者常相近。

邈若胡与秦。惟念当乖离。

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

可以喻嘉宾。我有一尊酒。

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

慰此平生亲。 ·结发为夫妻。

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

燕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

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

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

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

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

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

死当长相思。 ·黄鹄一远别。

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

思心常依依。何况双飞龙。

羽翼临当乖。幸有弦歌曲。

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

冷冷一何悲。丝竹厉清声。

慷慨有馀哀。长歌正激烈。

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

念子不得归。俯仰内伤心。

泪下不可挥。愿为双黄鹄。

送子俱远飞。 ·烛烛晨明月。

馥馥我兰芳。芬馨良夜发。

随见闻我堂。征夫怀远路。

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

晨起践严霜。仰观江汉流。

仰视浮云翔。良友远别离。

各在天一言。山海隔中州。

相去悠且长。嘉会难再遇。

欢我殊未央。愿君崇令德。

随时爱景光。 ·有鸟西南飞。

熠熠似苍鹰。朝发天北隅。

暮闻日南陵。欲寄一言去。

托之笺彩缯。因风附轻翼。

以遗心蕴蒸。鸟辞路悠长。

羽翼不能胜。意欲从鸟逝。

驽马不可乘。 ·烁烁三星列。

拳拳月初生。寒凉应节至。

蟠蟀夜悲鸣。晨风动乔木。

枝叶日夜零。游子暮思归。

塞耳不能听。远望正萧条。

百里无人声。豺狼鸣后园。

虎豹步前庭。远处天一隅。

苦困独零丁。亲人随风散。

历历如流星。三萍离不结。

思心独屏营。愿得萱草枝。

以解饥渴情。 ·寂寂君子坐。

奕奕合众芳。温声何穆穆。

因风动馨香。清言振东序。

良时著西痒。乃令丝竹音。

列席无高唱。悲意何慷慨。

清歌正激扬。长哀发华屋。

四坐莫不伤。 ·晨风鸣北林。

熠燿东南飞。愿言所相思。

日暮不垂帷。明月照高楼。

想见馀光辉。玄鸟夜过庭。

仿佛能复飞。褰裳路踟蹰。

彷徨不能归。浮云日千里。

安知我心悲。思得琼树枝。

以解长渴饥。 ·陟彼南山隅。

送子淇水阳。尔行西南游。

我独东北翔。辕马顾悲鸣。

五步一彷徨。双凫相背飞。

相远日已长。远望云中路。

想见来圭璋。万里遥相思。

何益心独伤。随时爱景曜。

愿言莫相忘。 ·钟子歌南音。

仲尼叹归与。戎马悲边鸣。

游子恋故庐。阳鸟归飞云。

蛟龙乐潜居。人生一世间。

贵与愿同俱。身无四凶罪。

何为天一隅。与其苦筋力。

必欲荣薄躯。不如及清时。

策名於天衢。凤皇鸣高冈。

有翼不好飞。安知凤皇德。

贵其来见稀。 ·红尘蔽天地。

白日何冥冥。 ·许由不洗耳。

后世有何徵。 ·童童孤生柳。

寄根河水泥。连翩游客子。

干冬服凉衣。去家千里馀。

一身常渴饥。寒夜立清庭。

仰瞻天汉湄。寒风吹我骨。

严霜切我肌。忧心常惨戚。

晨风为我悲。瑶光游何速。

行愿支何迟。仰视云间星。

所若割长帷。低头还自怜。

盛年行已衰。依依恋明世。

怆怆难久怀。 ·双凫俱北飞。

一凫独南翔。子当留斯馆。

我当归故乡。一别如秦胡。

会见何讵央。怆悢切中怀。

不觉泪沾裳。愿子长努力。

言笑莫相忘。 ·清凉伊夜没。

微风动单帱。 ·招摇西北驰。

天汉东南流。 ·严父潜长夜。

慈母去中堂。 ·行行且自割。

无令五内伤。 ·严严钟山首。

赫赫炎天路。主明曜云门。

远景灼寒素。昂昂累世士。

结根在所固。吕望老匹夫。

苟为因世故。管仲小囚臣。

独能建功祚。人生有何常。

但恐年岁暮。幸托不肖躯。

且当猛虎步。安能苦一身。

与世同举厝。由不慎小节。

庸夫笑我度。吕望尚不希。

夷齐何足慕。 ·远送新行客。

戚暮乃来归。入门望爱子

妻妾向人悲。闻子不可见。

日已潜光辉。孤坟在西北。

常念君来迟。褰裳上墟丘。

但见蒿与薇。白骨归黄泉。

肌体乘尘飞。生时不识父。

死后知我谁。孤魂游穷暮。

飘遥安所依。人生图孠息。

尔死我念追。俯仰内伤心。

不觉泪沾衣。人生自有命。

但恨生日希。 别歌 《汉书·苏武传》: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答苏武书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讬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

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鞲毳幙,以御风雨。

膻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

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

3.关于苏武的诗句

苏武李陵诗(七首)

(一)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二)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三)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四)

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芳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五)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踯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六)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七)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4.关于李广的诗句

关于、描写李广的诗句和名言 全部(2句)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标题含有李广的诗 全部(12首)1.《咏史上·李广李陵·茂陵无奈太仓陈》宋朝·陈普茂陵无奈太仓陈,槐里家传本助秦。

万落千村荆杞满,陇西桃李亦成薪。2.《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唐朝·韦应物郁郁杨柳枝,萧萧征马悲。

送君灞陵岸,纠郡南海湄。 名在翰墨场,群公正追随。

如何从此去,千里万里期。 大海吞东南,横岭隔地维。

建邦临日域,温燠御四时。 百。

3.《李广甫挽词》宋朝·张嵲磊落生平志,酣歌万虑空。名从敦朴重,家为克勤丰。

谁与莱衣戏,唯余杕萼红。素车惭有阻,挥泪洒霜风。

4.《李广》明朝·李梦阳李广昔未遇,射猎谁见称。君王犹未识,他人宁不轻。

日从田间饮,夜止灞上亭。醉尉前呼呵,小吏亦见凌。

一朝剖郡符,飞盖赴北平。凭轼览百邑,树羽宁千城。

亭障不设燧,枥。5.《李广》宋朝·张耒李广才非卫霍俦,孝文能鉴不能收。

君王未是忘征战,何待高皇万户侯。6.《题李广利伐宛图》明朝·宋濂贰师城头沙浩浩,贰师城下多白草。

六千铁骑随将军,风劲马鸣高入云。师行千里不畏苦,战士难教食黄土。

上书天子引兵还,使者持刀遮玉关。乌孙轮台善窥伺,宛若不降轻汉使。

关于李广的诗句 全部(89首)1.李广难封《滕王阁序》唐朝·王勃2.李广无功缘数奇《老将行》唐朝·王维3.焉知李广未封侯《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唐朝·杜甫4.李广何妨老不侯《枕上作》宋朝·陆游5.李广从来先将士《送浑将军出塞》唐朝·高适6.李广传《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宋朝·辛弃疾7.虚弯李广弦《西庵记事一百韵》明朝·孙蕡8.李广神箭《颂古·百丈野狐》宋朝·释道颜9.李广落神镞《次韵答西城王尉二十韵》宋朝·李新10.李广不封侯《赠攀秀才》宋朝·范仲淹11.当年李广空遗恨《宿榆林驿》明朝·谢榛12.李广昔未遇《李广》明朝·李梦阳13.勿忧李广不封侯《闷成》宋朝·华岳14.亭逢李广骑《送李庶子致仕还洛》唐朝·杨炯15.孰谓李广奇《和程进道见贻》宋朝·曹勋16.叹天生李广《雨中花/夜行船》宋朝·苏泂17.终不当封李广侯《秋日途中》元朝·刘秉忠18.李广在前锋《拟唐塞下曲九首·其七》明朝·李昌祺19.君不见李广射虎如射兔《山谷透绢帖》宋朝·庞铸20.李广才非卫霍俦《李广》宋朝·张耒21.山中李广《摸鱼儿·望关河》宋朝·苏泂22.李广命不侯《无题·其二》明朝·于谦23.李广入布袋《偈颂十二首·韩信造浮桥》宋朝·释如净24.射虎未能随李广《寄朱昌叔·清江漫漫绕城流》宋朝·王安石25.缘数谁逢李广奇《饷军》明朝·卢宁26.万户独难侯李广《春思》元朝·方回27.何时起李广《圌山朱都尉过访留宿草堂中夜不寐情见乎词》明朝·张元凯28.李广羞过灞上亭《李大夫行》明朝·何景明29.解鞍欺李广《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唐朝·吴融30.落日吊李广《相和歌辞·苦哉远征人》唐朝·鲍溶31.还嗟李广不封侯《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唐朝·崔峒32.决无李广奇《纯父家池双头莲》宋朝·陈普33.李广当年亦将才《题画幅四首·其二·棋》明朝·卢宁34.无复短衣随李广《躬耕》宋朝·陆游35.李广石饮镞《古藤疑为蛇惕然》明朝·王履36.勿令如李广《陇头水》南北朝·刘孝威37.那堪李广奇《走笔次韵黄观复学士二首·自叹冯唐老》宋朝·苏泂38.君自不封如李广《方与客谈园池之乐而有索书戚大将军者因纵笔戏赠》明朝·王世贞39.讨胡愁李广《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唐朝·杜甫40.遗碑李广宅《秦州》明朝·王祎41.短衣匹马随李广《曲江三章,章五句》唐朝·杜甫42.虽然李广运神箭《颂古二十首·的的古帆已挂后》宋朝·释了一43.李广成蹊《蒙求》唐朝·李瀚44.李广不生高祖世《拟东武曲二首·甘泉烽火照黄昏》宋朝·宋祁45.君不见射石李广一箭亦可喜《辽漆水郡王降虎》宋朝·李俊民46.气略人推李广优《送李太保知仪州》宋朝·王安石47.李广不封侯《挽南康冷知军·礼乐三千字》宋朝·孙应时48.李广留飞箭《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大夫本题言…次本韵》唐朝·元稹49.颇思从李广《排闷·弃官谓逍遥》宋朝·陆游50.臂岂徒李广《题孝猿图》元朝·方回51.短衣求李广《靖康改元四十韵》宋朝·刘子翚52.笑不侯李广《沁园春·男子才生》宋朝·刘省斋53.虚拟短衣随李广《春兴·遥岑楼上俯晴川》明朝·杨慎54.李广汾阳是其偶《题王庭简像·玄其衣》明朝·边贡55.苏李广平三舍人《送李陶通直赴清溪》宋朝·苏轼56.休嗟李广不封侯《赠英德风和尚》宋朝·敖陶孙57.李广偏违塞上兵《潘时用秋试病不终卷谂之以诗》明朝·李东阳58.还嗟李广未封侯《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唐朝·李嘉祐59.卫青李广皆徒云《胡马来》明朝·王叔承60.焉知李广未封侯《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唐朝·杜甫61.侯印不闻封李广《伤温德彝》唐朝·温庭筠62.吁嗟李广贤《秋斋杂赋(五首)·叹息冯唐老》明朝·杨基63.不侯嗤李广《次李信州七十韵》宋朝·华岳64.偃如未射李广虎《灵隐寺行呈伏虎岩》元朝·方回。

5.请问李陵的一切诗/文.谢谢.

李陵简介 李陵(?~公元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现在的中国中西部陕西静宁南边)人,是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著名将军。长大后,李陵做了皇帝卫队的军官,擅长骑马和射箭,对士兵非常爱护。

公元前99年,李陵奉命和将军李广利一起反击匈奴,汉武帝原来想让他负责后勤供应,李陵坚决要求到前线杀敌。他带领五千名弓箭兵出发,结果被匈奴骑兵围困起来。

李陵用车围起来掩护,让士兵在后边射箭,和匈奴兵对抗。 后来,李陵他们退到一个大沼泽里,匈奴兵就放火烧,李陵命令士兵也在里边放火,这样就可以先把芦苇烧掉了,等敌人放的火烧过来就自动灭了。

这真是个聪明的办法。 李陵的部下发生了纠纷,有个人受到别人的侮辱,就生气地投降了匈奴。

他投降后,还把李陵他们的秘密告诉了匈奴,这个秘密就是李陵他们的箭马上就要用完了,而且士兵也没有多少能战斗的了。匈奴知道了后,就加紧进攻。

李陵在夜里突围时被匈奴追击,最后没办法了,就投降了匈奴。这次战役,李陵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军队却杀伤了敌人一万多人。

匈奴的首领对李陵非常好,佩服他,也佩服他祖先的军事才能,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后来李陵病死在了匈奴。

2。将军百战声名裂——泣血说李陵 最早知道李陵这个名字,是通过杨家将的故事。

据旧小说家言:杨业在被俘后,坚贞不屈,头撞“李陵碑”而死。这是一个鲜明对比:忠良和叛徒,“站着死”与“跪着生”,其中的道德评判是不言而喻的。

后来知道得多了一些,对这种鲜明的道德评判开始感到糊涂,继而感到愤慨——我不是针对悲壮死国的杨业,他是好样的,我是针对那些让他撞了“李陵碑”的人(其实杨业是绝食而死的),他们编造这个情节干什么?羞辱李陵?他们配吗? 编造这个故事的,不是宋人,就是明人——这两个都是对内凶残、对外孱头的时代,他们哪来那么好的自我感觉,管天管地,管起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他们这样做,是因为掌握了终极真理,还是为自己的没出息找辙? 让我们梦回汉朝,回到那个后世腐儒们无法想象、无法梦见的年代。这是一个刚劲质朴的年代,一个激情、宏放、悲壮的年代。

有雄才大略、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有雄深雅健、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有壮士悲歌、身败名裂的李陵…… 李陵是将门之子,他的祖父就是“飞将军”李广。陇西李氏本是有名的军人世家,生于边塞,长于边塞,善骑射,得士卒心,匈奴畏之。

可这一家子真是一代比一代惨:李广“生不逢时”(汉文帝曾亲口对他说:如果你生活在高祖时代,万户侯不在话下。),心高命奇,自结发大小七十余战,反无尺寸之功以封侯,竟跟卫青赌气自杀。

广三子:当户(这个古怪的名字来源于匈奴的一种高级官职,可能李广是以此记录某一次战功)、椒、敢,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但是当户、椒寿命太短,都先于李广去世。

只有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旗鼓,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后来,李敢因为父死之仇,将大将军卫青打伤。

可能是出于歉疚心理,卫青吃了这个哑巴亏。但是过了不久,李敢陪同汉武帝到甘泉宫打猎时,却被老上级、骠骑将军霍去病(卫青外甥)射死。

霍去病此时正炙手可热,汉武帝一力包庇,对外宣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于是,擅杀大臣之罪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李敢之子禹也颇有勇力,曾以剑刺虎,后来因受李陵事件牵连,被处死。

李陵字少卿,是当户的遗腹子。李陵继承了这个军人世家的优秀品质,“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

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但是这个家族的厄运,同样也没有放过他。

前九九年,因为外交失败,汉朝与匈奴战端重开。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骑兵三万人从酒泉郡出塞,进击匈奴右贤王的根据地天山,格杀及俘掳一万余人。

可是在班师途中遭遇匈奴援军追击,贰师兵团在中途被围达数日之久,粮秣缺乏,突围无效,死伤枕籍,几乎全军覆没。幸有假司马赵充国(后来,此人成长为汉朝中期最杰出的将领)率敢死队一百余人,向匈奴的铁桶阵发动自杀性攻击,终于打开一个缺口,贰师兵团得以突破重围,脱险而归。

这次战役,贰师兵团死亡十分之六七,赵充国身负二十余伤。李广利奏报战果,刘彻召见赵充国,亲自察看伤势,嗟叹不已,擢升他为中郎。

显然,这场先胜后败的战役不能让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满意,于是再派因杅将军公孙敖,从西河郡(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出塞,跟强弩都尉路博德在深涂山会师,毫无所获。 李陵当时官居侍中,一向以弓马娴熟、厚爱部属著称。

曾受命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二千余里侦察地形,因此被刘彻任命为骑都尉,统御丹阳郡和楚国战士五千人,在酒泉、张掖驻防,厉兵秣马,戒备北方的匈奴。正逢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刘彻把李陵召到长安,命他保护贰师兵团的后勤补给路线。

但李陵叩头请求出战——过去,他参加的几次军事行动,都因为担任接应而未能与匈奴正面交战,这一定让他想起祖父李广的遭遇,而且也不可能实现他为国立功、重振家声的夙愿。他说:“我所率领的官兵,都是荆楚一带的勇士、奇才、剑客,勇。

6.描写苏武牧羊 诗句 急

题苏武牧羊图

杨维桢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妻依窗 母依门

十八秋鸿雁

寄不回 一封家书

我哭 年年北海头

节杖在手 浩气犹存

卧雪啮冰咽毛

磨我男儿心似铁 肠如石

节旄落尽 节气长留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情义也难兼顾

母亲 儿尽忠不能尽孝

爱妻 夫割小爱存大义

齐家治国的书生梦

被北海无情的冰雪

封冻

雪域茫茫 谁来探我

我和李陵兄弟

抱头痛哭于羊群中

降与不降

都是锥心的痛

男儿有泪不轻弹呵

只因未到伤心处

面对血与肉的割舍

若不是心死

谁能不痛呢

痴心只守着大汉天子的梦

日日堆石 北海头

堆起我大汉臣子的夙愿

宁为玉碎 李陵兄弟

你要理解我

我知 公羊永远产不了羊羔

我永远走不出北海

年年叠石 不是数归期

岁岁雁书 不是寄伊人

我要让苍天鉴我心迹

我要故国知我心声

万里江山 是我永不断的节杖

十九冬残雪 终于挽来一春

上林花似锦 而我头己白

我哭 我己不是看花人

心中泪 滴湿北海的雁声

我的母亲 你在哪里

我的爱人 你在哪里

我的儿啊 你在哪里

7.形容司马迁的诗句

司马迁墓 ----牟融,唐,贞元、元和间人 落落长才负不羁,中原回首益堪悲。

英雄此日谁能荐, 声价当时众所推。一代高风留异国,百年遗迹剩残碑。

经过词客空惆怅,落日寒烟赋黍离。司马迁 年代:宋 作者:秦观 子长少不羁,发轫遍丘壑。

晚遭李陵祸,愤悱思远托。 高辞振幽光,直笔诛隐恶。

驰骋数千载,贯穿百家作。 至今青简上,文彩炳金雘。

高才忽小疵,难用常情度。 譬彼海运鹏,岂复顾缯缴。

区区班叔皮,未易议疏略。司马迁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孔鸾负文章,不忍留枳棘。

嗟子刀锯间,悠然止而食。成书与后世,愤悱聊自释。

领略非一家,高辞殆天得。虽微樊父明,不失孟子直。

彼欺以自私,岂啻相十百。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汗;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8.找一篇关于李陵的文章

您好!以下这篇是关于李陵的文章,里面也涉及到苏武: 西汉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他坚贞不屈,誓死不降,终于返回汉朝。

作为民族英雄,苏武的事迹被后世广为传颂。 史载,苏武刚被扣后,匈奴单于曾派李陵去劝降,被苏武断然拒绝。

等苏武苦熬19年胜利归汉时,李陵又很羡慕,曾置酒相送,可见李陵的苦闷心情。 在司马迁笔下,除了投降一事外,李陵可以说是个完美的人。

司马迁说自己与李陵同在宫中为官,相互间关系一般,志趣也不同,更没有酒桌上的交情。但观其人,讲孝道、守信义,为国家不计生死。

正因为李陵不是那种“坏透了”的叛徒,因此,他虽然背负千古骂名,但作为异族人,他生活在匈奴一直到死,他心里的苦楚也就成了后代一些文人的着墨点。于是,他们杜撰了诗文,托名李陵,抒发思国怀乡之情,因此,李陵也博得后世不少人的同情。

作为一个悲剧人物,李陵的一生同样值得人们了解。 苏武(前140年-前60年),西汉大臣。

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

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这期间,投降匈奴的李陵也多次劝说其投降,都遭到苏武拒绝。

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官至典属国。死后,汉宣帝命人画其像於麒麟阁,彰显其节操。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

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公元前100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到了匈奴那里,摆列财物赠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

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

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

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

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

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

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

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

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

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

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

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

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

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