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清明节的优美诗句

1.描写清明节的优美词语和句子谁有

清明诗句名篇

[清明节]

清明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百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 长安清明言怀》 (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 (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洛阳清明日雨霁》 (唐)李正封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天有霓裳》清明诗 (当代)刘小烽(刘周)

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

( 注:丙子,1996年丙子年。评析:凡读过此诗而到亲人坟前者,必能忆起此诗)。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

(评析:此诗落笔写景,以景寓情。先写娇嫩艳丽的桃花杏花。次写风雨扑打着花枝.花儿静静的盛开。再写雨珠或者还夹着泪珠,从行人的脸上悄悄滑落,此时忽又从不远的几处坟头传出凄惋的哭声。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清明上坟场景,淡淡的哀怨中透着微微的温馨,使人于此觊见生活的平淡与人类繁衍不息的伟大。)

其三:辛已清明:天公无情最无情,不怜人间孝子心;为赚小可一掬泪,忍教清明雨纷纷

(注:辛巳:2001年辛巳年。小可:作者谦称。评析:读此诗,仿佛清明之雨全由孝子之泪化成,雨与泪交融,泪使雨凄冷。淅淅沥沥,纷纷而下者,不正是孝子的心在落泪吗?)

其四:风吹外婆在时雨,雨打外婆在时风;年年此日都留泪,岁岁坟前奠斯人。

其五: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点点泪和纸钱化,水酒少去不见人。

其六:道边衰草萌生意,一点新绿妆枯黄,纵然无雨犹下泪,外婆坟在堆云旁。

其七:坟头掊土新叠旧,坟前草木枯又青;音容应在此地下,湮没黄尘多少春。

葬祭名篇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悼爱妻词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关于清明的诗词有那些

●木兰花 晏殊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 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 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度. 谁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鹤冲天 杜安世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 台榭绿阴浓,薰风细. 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 恰是逍遥际. 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 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 窗外数修篁,寒相倚. 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 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谢池春 李之仪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相思,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人未偶. 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洞仙歌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 杨柳于人便青眼.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清平乐 刘弇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深深处. 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 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忆少年 曹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 想前欢,尽成陈迹. 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南柯子·春景 田为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 凄凉怀抱向谁开? 些子清明时候被莺催. 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 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踏莎行 周紫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 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 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念奴娇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点绛唇·春愁 赵鼎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 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3.求唯美文章和关于清明的唯美语句

下面这篇是我近几年以来,最喜欢的一篇古文类的美文,希望你也喜欢哈~你说繁华落尽,此生不渝,后来踏马离去,只有伊人独泣…你说帘外海棠,锦屏鸳鸯;后来庭院春深,咫尺画堂。

你说笛声如诉,费尽思量;后来茶烟尚绿,人影茫茫。你说可人如玉,与子偕臧;后来长亭远望,夜色微凉。

你说霞染天光,陌上花开与谁享;后来烟笼柳暗,湖心水动影无双。你说彼岸灯火,心之所向;后来渔舟晚唱,烟雨彷徨。

你说水静莲香,惠风和畅;后来云遮薄月,清露如霜。你说幽窗棋罢,再吐衷肠;后来风卷孤松,雾漫山冈。

你说红袖佯嗔,秋波流转思张敞;后来黛眉长敛,春色飘零别阮郎。你说暗香浮动,刹那光芒;后来玉殒琼碎,疏影横窗。

你说良辰美景,乘兴独往;后来红尘紫陌,雪落太行。你说赋尽高唐,三生石上;后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

你说玉楼朱颜,飞月流觞迎客棹;后来幽谷居士,枕琴听雨卧禅房。你说高山流水,客答春江,后来章台游冶,系马垂杨。

你说锦瑟韶光,华灯幢幢;后来荼靡开至,青苔满墙。你说天地玄黄,风月琳琅;后来月斜江上,云淡天长。

你说兰舟轻发,西楼月下忆姣娘;后来江湖两忘,只影天涯踏秋殇。你说幽谷听溪,寻芳清岗,后来落花丁零,水涸潇湘。

你说霜冷长河,蒹葭苍苍,后来伊人何在?孤坐未央。 你说月洒寒江,玉柱琼梁,后来冷镜残钩,三更榻凉。

你说梦呓故园,桃花水里游鸳鸯;后来千山暮雪,老翅几回自奔忙。 ----慧神推荐O(∩_∩)O~。

4.求描写清明的诗句或者散文.要求原创

其一、清明时节(2011年清明) 注:辛卯年清明节,恰三月初三日.昨日春雪春雨淅淅,今朝放晴. 时至今日,携小客坐苏北三年余.逢家姐带顽皮外甥遨文同到.念及清明、中华根源、家乡上庸古城、如梭年华.一时性起,随笔记下,以资笑之. 其一、清明 清明雪霁飞纸鸢, 踏青插柳东篱边. 忽闻天外银铃笑, 饮酒墙头窥秋千. 其二、祖祭 三月初三蟠桃宴, 真武真君邀寿诞. 我本轩辕黄帝后, 五体及地烧纸钱. 其三、无题 九曲汉水到清明, 漫天飞花锁庸城. 芳草萋萋经年路, 烟波渺渺叹古今. 浊酒一杯年少志, 清曲三唱付古琴. 扬帆江湖君莫笑, 韶华如箭觅知音. 其四、破阵子.清明 春风春雨才去, 樱花梨木清明. 溪上肥鹅七八个, 檐下新燕三两声, 红日炊烟轻. 暗笑愚侄慵懒, 春梦不解衣衫, 似与邻小插春柳, 恰随舅娘放纸鸢, 蹙眉意正酣. 清明时节(2009年清明) 皖北下起了小雨,丝丝凉风吹拂着淮河两岸的垂柳,肆意地撩拨着纷纷前行的路人.不经意的,我放慢了车速,把车缓缓驻岸边,轻轻地扫视着眼前的一切.天空是灰色的,河岸是绿色的,水面是浅蓝色的——偶尔,会看见一个个水圈——那是钻到水面闲逛的小鱼的恶作剧——我苦笑一下,原来总有些人能没事偷着乐. 眼前的小县城叫五河,闻着溢香的垂柳,看着行色匆匆的人们手持的灵吊,我突然想起了今天是清明节.脑子里一股脑的出现了一连串的活动: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还有祭祖,喝酒,吃农家菜.太美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个清明节,我在这个时空的这个位置,明年呢?后年呢?三年五年十年呢? 对,去温一壶清酒,慢慢品酌一下.。

5.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

清明节古诗词:

一、《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二、《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三、《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四、《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五、《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六、《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6.关于清明诗句,诗词 好句 好词

在清明之际,请容我也为你逝去的亲人献上鲜花一束,以示敬意! /UploadFile/2004-10/20041011705934004.jpg /yw/ReadNews.asp?NewsID=18812 清明节(网友来稿) 关于清明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白居易一首《寒食野望吟》描写了当时墓祭之情形: 《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清明日狸渡道中》 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

(土番)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这首五律有如广角镜头,摄下了清明春野的全景。书生们潇洒的游春,空中风筝争鸣,鸟雀啄食(土贲)间祭品。

哀欢相映,这真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不过,清明墓祭凄清悲切固然有,但至唐宋,宴乐游赏的风气也已形成。

唐诗人顾非熊的一首《长安清明言怀》诗道尽其间关系: 《长安清明言怀》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至唐代,寒食清明祭扫坟茔的习俗已经合二而一了。时值三春大好时光,清明墓祭这种户外活动业已具备冶游的条件。

唐宋元明如此,清及晚近也不例外。晚近以来,这种风习还是很盛的。

求神拜佛可视作迷信,作为者心里也免忐忑,祭扫先茔则不。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