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花丛的诗句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桃花: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贾至《春思》) 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明·王冕《题墨梅图》) 水仙:送内弟袁德师 (唐)窦群 南渡登舟即水仙,西垣有客思悠然。 因君相问为官意,不卖毗陵负郭田。 板桥晓别 (唐)李商隐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水仙操 (唐)李咸用 大波相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 琴心不喜亦不惊,安弦缓爪何泠泠? 水仙缥缈来相迎,伯牙从此留嘉名。 峄阳散木虚且轻,重华斧下知其声。 檿丝相纠成凄清,调和引得薰风生。 指底先王长养情,曲终天下称太平。 后人好事传其曲,有时声足意不足。 始峨峨兮复洋洋,但见山青兼水绿。 成连入海移人情,岂是本来无嗜欲! 琴兮琴兮在自然,不在徽金将轸玉。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2.形容一个男人在花丛中的诗句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鹤冲天·黄金榜上》宋代:柳永 译文: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唐代:杜牧 译文:扬州十年的纵情声色,好像一场梦,醒悟回头,却在青楼女子这中落得一个薄情的名声。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赠柳》唐代:李商隐 译文:柳树真忍心啊,放出如雪的柳絮,飘浮着,飞舞在青楼酒旗之间。 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蝶恋花·送潘大临》宋代:苏轼 译文:为向青楼女子寻觅往日风流韵事,在妓院的墙上还留着名字。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宋代:陈克 译文:黄衫贵少骑着飞奔的白马,日日寻花问柳,系马在青楼下。 扩展资料: 杜牧(803年-约852年),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代表作《感怀》《过华清宫》《泊秦淮》《赤壁》《清明》等,其中,部分人认为《泊秦淮》和《清明》为“七绝第一”。 李商隐《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刻意伤春复伤别,短翼差池不及群。 人间惟有杜司勋。 。 3.“身在花丛中但不沾身”的诗句是什么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本诗出自:汤显祖的 《牡丹亭》。 全文: 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牵回百意铸诗堂, 众赋诗词亦乎忙。 激扬毫情荡九州, 倾注诗句展风流。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补充: 《牡丹亭》反礼教、反理学的主题,主要是通过塑造杜丽娘的形象来表达和体现的。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显然,汤显祖是把杜丽娘作为“有情人”,并且是达到了“情之至”的“有情人”来塑造的,十分明确地与礼教、理学。 《牡丹亭》是浪漫主义作品,杜丽娘是作家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杜丽娘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三种境界,也就是从现实到梦幻,再到幽冥,再回到现实,基本上是由生而死,又由死而生,剧作家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他为了展示“情之所必有”的理想未来,怀着热烈的感情,通过虚幻离奇的情节,描写杜丽娘的斗争及其胜利。杜丽娘因伤春而入梦,因入梦而得病,因得病而死亡,因死亡而会合意中人,实际上不限于男女爱情,它包括一切合理的生活欲望与要求。这样的欲望与要求,在封建礼教严酷统治的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于是只好把理想寄托在人世以外。在剧作家看来,那超越现实境界中的美好幸福是正当的、合理的,所以杜丽娘在梦幻中得到花神的庇护,在幽冥中得到判官的支持;同时剧作家还径自认为那种美好幸福是真实的,他说:“梦中之情,何必非真。”而且剧作家又进一步把杜丽娘所经历的人鬼两途,结合处理为一个现实的人持续进行着的斗争,所谓“是人非人心不别”。以往一般带有浪漫主义幻想的爱情故事,在主人公死后往往双墓上长出连理树木或魂魄化为彩色蝴蝶结束,而汤显祖则把主人公的死作为斗争的新转折,让在幽冥中的杜丽娘与柳梦梅自由结合。汤显祖又不满足在超现实的境界中写出应该如此,他继续把应该如此的理想描写引回到现实生活里来,这就是“鬼趣里姻缘,人间判贴”,幽冥中的自由结合在人间来获得圆满成功。这无疑是告诉读者和观众,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就可以打破一切精神枷锁,争取到自己应有的生活权利。浪漫主义也就是理想主义。为着追求一种理想而表现出强烈的激情,表现出对反抗斗争的坚持、对腐朽传统的叛逆,这是作为浪漫主义剧作的《牡丹亭》的主要创作特色。 4.人在花丛中的诗句卜算子·咏梅 朝代:近现代 作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白话释义: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扩展资料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品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用其原本的寓意而写了这首词。 诗词赏析: 这首咏物词是运用逆向思维写作的典范。 词前序中说的“反其意”是读者进入这首咏梅词艺术境界的极佳通道。陆游当时主张北伐,皇帝不信任他,朝廷中主和的投降派又排挤、攻击他,他难酬壮志,伤感悲凉,便作了《卜算子·咏梅》。 陆游以梅自况,表示要坚持爱国情操,至死不向恶势力屈服。但是,陆游词中的“梅”太孤寂了,要听任群芳的嫉妒,没有阳光普照,却有风摧雨浇,尽管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但始终保持了固有的芳香,而**词中的“梅”则完全相反。 5.描写人躺在花丛中的句子有哪些1.你像一片轻柔的云在我眼前飘来飘去,你清丽秀雅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美丽的笑容。 在你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里,桔红色的西服自然敞开,展现出红白相间的绒衣,湖蓝色的紧身长裤,衬托出修长的腿,既潇洒又富有美感。你的装扮是成功的!你是花丛中的蝴蝶,是百合花中的蓓蕾。 无论什么衣服穿到你身上,总是那么端庄、好看。你身着一件紫红色旗袍,远远看去,真像一只小蝴蝶飞过一样,既美丽称身,又色彩柔和。 远远地,我目送你的背影,你那用一束大红色绸带扎在脑后的黑发,宛如幽静的月夜里从山涧中倾泻下来的一壁瀑布。你带着一串笑声从屋外走进客厅,轻松随便地穿一套红色运动衫,那么美丽多姿,那么热情似火,又那么恬淡简朴,一种不可名状的爱慕之情,蓦然在我心中升起。 你蹦蹦跳跳地走进来,一件红尼大衣,紧束着腰带,显得那么轻盈,那么矫健,简直就像天边飘来一朵红云。阳光下,只见一个身量不高,面色黑红的少年,浓眉下的一双大眼睛格。 好像两只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眼无际的花海,仿若人间仙境,彩蝶纷飞,蜜蜂起舞,一个个忙碌而又欢快的精灵,在花丛间穿梭往来,处处充满了一种奔放、自由令人沉醉神往的勃勃生机!一阵阵的幽香环绕着你的身周,挑逗你的味蕾,直至沁人心脾!月季红艳艳的花儿在枝头怒放,颜色是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笔盈盈地竞相怒放。 满天星那素雅的小白花星星点点地缀满在浅绿色的枝叶丛中。 花坛左边的杜鹃花开了,远远望过去,宛如一片火红的朝霞.凑进去一闻,哇!好香啊!一股淡淡的百合香沁人心脾的散发着。描写花的词语:遍地开花、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笔头生花、闭月羞花。 百花齐放[bǎi huā qí fàng] 释义: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 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百花争艳[bǎi huā zhēng yàn] 释义: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造句:在阳光沐浴下的花园里,杜鹃红似火,向日葵黄似阳,菊花清似水……好一个百花争艳的景色。 笔头生花[bǐ tóu shēng huā]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闭月羞花[bì yuè xiū huā] 释义:闭:藏。 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也作"羞花闭月"。遍地开花[biàn dì kāi huā] 释义:比喻好的事物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 出处:**《祝贺建国十周年》:“遍地开花闹,冲天干劲传。 粮棉大增产,煤铁倍加权。”。 6.那句身在花丛中朋友,我任务,望采纳!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这句话的出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牵回百意铸诗堂, 众赋诗词亦乎忙。 激扬毫情荡九州, 倾注诗句展风流。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故事描写了杜丽娘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 7.写人在花丛中观赏的诗句《牡丹亭》汤显祖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牵回百意铸诗堂,众赋诗词亦乎忙。 激扬毫情荡九州,倾注诗句展风流。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题都城南庄》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