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几岁小女孩的诗句

1.赞美几岁小女孩的诗句

1、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出自:元代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译文: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

2、**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出自:唐代施肩吾《**词》。

译文: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黄昏她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膜拜新月。

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出自:唐代白居易《池上》。

译文: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不懂得去隐蔽自己的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出自:唐代胡令能《小儿垂钓》。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自: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译文: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2.形容“五六岁小女孩”的诗句有哪些

《月夜》杜甫(唐代)

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沾湿的云鬟散发着阵阵香雾,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扩展资料:

赏析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颔联是说,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

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3.描写小女孩的诗句有哪些

1、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元代: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释义: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 2、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唐代:韦庄《与小女》 释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释义: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4、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明代:毛铉《**词》 释义:害羞的低下头,害怕被别人取笑,双手抚弄着自己的裙带 5、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代:施肩吾《**词》 释义:七夕夜里,在屋子前,学着大人拜新月 6、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唐代:杜甫《北伐》 释义:一会儿涂胭脂一会儿擦粉,乱七八糟把眉毛涂得那么阔。 7、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唐代: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释义: 我的娇女名叫平阳,手折花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 8、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魏晋:左思《娇女诗》 释义:我家有娇女,小媛和大芳。皮肤很白净。

9、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魏晋:左思《娇女诗》 释义:早到梳妆台,画眉像扫地。

10、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魏晋:左思《娇女诗》 释义:口红染双唇,满嘴淋漓赤。

11、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魏晋:左思《娇女诗》 说话娇滴滴,如同连珠炮。

爱耍小性子,一急脚发跳。

4.形容小女孩的诗句有哪些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池上》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芄兰》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译文: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

注释:柘(zhè):桑树,常绿灌木,叶可喂蚕。

髻双鸦:即双丫形的发髻。

出处:出自元代卢挚的《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注释: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池上》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译文:芄兰枝上叶弯弯,小小童子佩戴韘。

注释:芄(wán)兰:兰草名,一名萝藦,亦名女青,蔓生,断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荚实倒垂如锥形。

出处:出自先秦的《芄兰》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

5.描写十五六岁女孩儿的优美诗词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宋代: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折桂令·春情

元代: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清代:王国维

弄梅骑竹嬉游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6.赞美几岁小女孩的诗句

1、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出自:元代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译文: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

2、**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出自:唐代施肩吾《**词》。 译文: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

黄昏她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膜拜新月。 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出自:唐代白居易《池上》。

译文: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不懂得去隐蔽自己的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出自:唐代胡令能《小儿垂钓》。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自: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译文: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7.形容“十多岁女孩”的词语有哪些

1,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2,豆蔻年华: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年华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3,二八年纪:即十六岁,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4,碧玉年华:女子16岁,称碧玉年华。出自唐·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5,破瓜之年:把瓜破成两个八字,即二八之年,指女子十六岁.

6,及笄年华:及到,笄,古代盘头发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15而笄,未订婚者20而笄,指女子到了结婚的年龄。

7,桃李年华:指20岁女子的代称。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一生:

1,不满周岁-襁褓之年。

2,2-3岁-孩提之年。

3,13-15岁午匀之年。

4,16-20岁-弱冠之年。

5,30岁-而立之年。

6,40岁-不惑之年

7,50岁-知命之年。

8,60岁-花甲之年。

9,70岁-古稀之年。

10,80岁-杖朝之年。

11,90岁-耄耋之年。

12,100岁-期颐之年。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