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日本的诗句富士山 石川丈三 仙客来游云外巅,神龙栖老洞中渊。雪如纨素烟如柄,白扇倒悬东海天。 富士山 室直清 上帝高居白玉台,千秋积雪拥蓬莱。金鸡咿喔人寰夜,海底红轮飞影来。 富士山 柴野邦彦 谁将东海水,濯出玉芙蓉。蟠地三州尽,插天八叶重。 云霞蒸大麓,日月避中峰。独立原无竞,自为众岳宗。 题东坡赤壁图 市河宽斋 孤舟月上水云长,崖树秋寒古战场。一自风流属坡老,功名不复画周郎。 过赤马关 伊形质 长风破浪一帆还,碧海遥回赤马关。三十六滩行欲尽,天边始见镇西山。 偶感 西乡隆盛 几历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耻砖全。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 2.描写日本的诗句有哪些1、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原诗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译文 遥远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东面还要往东。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 2、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的《送僧归日本》 原诗 《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3、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哭晁卿衡》 原诗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译文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 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4、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放后遇恩不沾》 原诗 《放后遇恩不沾》 天作云与雷,霈然德泽开。 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 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 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 译文 天上雷鸣电闪,风起云涌,原来是皇上春霖密布,皇恩大开。东至日本,南到曾经贡献白羽雉鸡的越南都享受到这次皇恩。可是我却像汉朝的贾谊,流放在南方,已经三年了,还不赦回。。什么时候再把我招入皇宫,问我天下大计,让我能够施展才华呢? 5、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出自近现代诗人鲁迅的《赠日本歌人》 原诗 《赠日本歌人》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译文 烟花三月依然柳绿桃红,远方客人此时登上归程。请莫回想这里的歌舞演出,演来演去尽是些牛鬼蛇神。 3.日本奈良的介绍奈良市 (Nara) 是日本为数不多的内陆县之一──奈良县的首府。 它位于近畿地区中南部,与京都和大阪构成等腰三角形。 奈良是日本有名的古都之一。 在历史上,它曾被称为“大和国”。从公元655年至784年,日本的几代天皇都在奈良建都,名平城京,史称奈良时代(公元710-789年)。 后来在日本的南北朝时代(镰仓时代与室町时代之间),奈良又成为南朝的中心。现今的奈良市仅为当年平城京的左京部分,面积为221.9平方公里,人口约26万,它仍保持着日本古典风格,成了著名的游览胜地。 奈良是日本著名的历史古都,被日本人誉为“精神故乡”。早在3—5世纪,山明水秀的奈良就是日本“大和国”的中心,在奈良时代(710年—784年),奈良是日本的首都,定名为平城京。 平城京是模仿中国唐朝长安城修建的,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六十多年历史。当时平城京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4.8公里,面积约为中国古长安的四分之一。 城北正中有平城宫,那是天皇的寝宫,也是议政厅。通向平城宫的朱雀大路将平城京分为左京和右京。 奈良当时十分繁华,人口高达20万,成为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日本佛教艺术的发祥地。 至今,奈良古都仍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寺院、神社、佛像、雕刻、绘画、平城京遗址和众多皇陵等。 整个奈良市区很好地保留着古都昔日的传统风貌。为了保存历史原貌,奈良政府规定一般的住宅高度上限为10米,商店为31米,繁华的商业街为40米。 因此奈良没有高楼林立的压迫感,举目远眺,映入眼里的是寺庙、佛塔和青山,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甚是引人入胜。 奈良得以发展到今天也是饱经沧桑。 中世纪,奈良卷入战争,1180年,太政大臣平清盛烧毁奈良寺院和大部分街市。15世纪,以商业为中心的奈良再度繁荣。 战国时代,奈良又被诸侯统治,兵乱结束后,奈良成了德川幕府直辖领地,称为“南都”。明治时代“废佛毁释”,奈良又动荡不安。 但顽强的奈良人百折不挠,努力保护这个日本古文化中心,使这个日本工艺和文化的发祥地永葆青春。 来到奈良,首先选择的景点应该是奈良公园,除了许多名胜古迹集中在这里以外,一千多只驯鹿成为奈良独特的风景。 另外,在古建筑的寺院和各种史迹中,最著名的有东大寺、法隆寺、兴福寺、唐招提寺和药师寺。在奈良保存的“日本国宝”和“重要文化财产”多达574件。 乘坐JR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车站到京都车站约2小时15分钟,乘坐近铁线从京都车站到近铁奈良车站约39分钟。乘坐近铁难波、奈良线从近铁难波车站到近铁奈良车站约39分钟。 从京都出发到JR奈良线、近铁京都线,约40分钟可达。从大坂出发到JR关西本线(大和路线)。 奈良也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在文化史上称为天平时代文化。1950年它被定为国际文化城市。 这里有许多古代日本佛教建筑和名胜,如奈良七大寺等。 位于市西郊的平城京遗址,已出土近2万件文物。 这是一座呈正方形的仿中国唐朝长安城的建筑群,距今已有1260年的历史,面积约为古长安的四分之一。北部有太极殿、朝堂和朝集殿构成的大皇宫;以朱雀大路为中心的街巷,呈棋盘格局,极似古长安城。 4.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描述奈良的奈良公园奈良公园(ならこうえん)は、奈良県奈良市にある都市公园。 国の名胜。<歴史>奈良の都は、约1300年前の710年(和铜三年)飞鸟藤原宫から平城京に迁都し、山城国长冈に移るまで74年间国政を司り、华やかな天平文化が育み栄えました。 この顷の信仰の场として东大寺、兴福寺など南都七大寺と春日大社等の社寺仏阁が创建或いは移筑され、门前町として発展し、更に物见游山、観光へと时代は変迁してきました。<奈良公园>一般的に理解されている奈良公园は660ヘクタールの広大な地域にまたがり、贵重な歴史的文化遗产を包蔵する东大寺、兴福寺、春日大社、保存のための文化施设である国立博物馆、正仓院等々と、これらをとりまく雄大で豊かな绿の自然美が调和して、他に类例の ない歴史公园とも称される奈良公园となりました。 木々に映える堂塔伽蓝、若草に萌える芝生、鹿の群れ游ぶ风情、「大仏と绿と鹿」で代表される奈良公园は古都奈良の颜でもあります。 5.形容“日本”的诗句有哪些1.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代: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2. 送僧归日本 唐代: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3. 哭晁卿衡 唐代: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4. 赠日本僧观语孟 元代:孙华孙 日本沙门性颇灵,自携语孟到禅扄。 也知中国尊朱子,不学南方诵墨经。 5. 送人游日本国 唐代:方干 苍茫大荒外,风教即难知。连夜扬帆去,经年到岸迟。 波涛含左界,星斗定东维。或有归风便,当为相见期。 6. 送日本使还 唐代:徐凝 绝国将无外,扶桑更有东。来朝逢圣日,归去及秋风。 夜泛潮回际,晨征苍莽中。鲸波腾水府,蜃气壮仙宫。 天眷何期远,王文久已同。相望杳不见,离恨托飞鸿。 哭晁卿衡的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郁贤皓《李白选集》:“此诗乃天宝十三载春夏间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遇见魏颢,闻晁衡归国时遇暴风失事的消息后所作。” 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据史书记载,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每次都随带遣唐学生(留学生)多人来中国学习。晁衡就是随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的日本学生。 晁衡于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来到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晁衡。卒业后长期留居中国,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在此期间,他与当时著名的文士广泛交往,与李白、王维、储光羲等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冬,任秘书监兼卫尉卿,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国,在琉球附近遇风暴,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当时误传晁衡遇难,其实他漂流到安南驩州(治所在今越南荣市)一带,遇海盗,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独晁衡与藤原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辗转回到长安。当时误传晁衡已溺死,李白便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8522.aspx 6.描写日本的诗句富士山 石川丈三仙客来游云外巅,神龙栖老洞中渊。 雪如纨素烟如柄,白扇倒悬东海天。富士山 室直清上帝高居白玉台,千秋积雪拥蓬莱。 金鸡咿喔人寰夜,海底红轮飞影来。富士山 柴野邦彦谁将东海水,濯出玉芙蓉。 蟠地三州尽,插天八叶重。 云霞蒸大麓,日月避中峰。 独立原无竞,自为众岳宗。题东坡赤壁图 市河宽斋孤舟月上水云长,崖树秋寒古战场。 一自风流属坡老,功名不复画周郎。过赤马关 伊形质长风破浪一帆还,碧海遥回赤马关。 三十六滩行欲尽,天边始见镇西山。偶感 西乡隆盛几历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耻砖全。 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