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师傅与徒弟的诗句

1.描写拜师的诗句

1、常与师徒同苦乐

白居易

《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2、乐与师徒共

李绅

《到宣武三十韵》

3、以练舟师徒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练渎(云吴王开以练》

4、门是祖师徒

齐己

《独院偶作》

5、师徒百万哗喧

魏晋

曹丕

《董逃行》

6、西竺师徒果有魔

陈舜俞

《寄姑苏智肱钱塘文捷二上人》

7、武侯於此济师徒

郭思

《剑门》

8、且可按甲休师徒

刘克庄

《四和》

9、师徒气扬扬

梅尧臣

《依韵吴冲卿秘阁观逸少墨迹》

10、适观争国誓师徒

石延年

《首阳》

11、乌合师徒空百万

王禹偁

《仲咸见予一百六十韵赋诗相赠因以四韵答之》

12、十万师徒关外聚

王之望

《再和》

13、师徒虽不多

袁燮

安边

14、师徒多遁巡

郑善夫

《赠道夫(三首)》

2.关于师徒的诗句

1. 《挽黄岩赵郎中二首》 【作者:刘克庄】 朱公徒弟丘公婿,标致虽高气宇和。

心向奏篇尤暴白,发因时事欲苍皤。 讣传淮甸边情惜,路出萧山巷祭多。

最长郎君师友盛,我知墓碣有人磨。 2. 《悼古镜果佛慧法师》 【作者:储泳】 霜毛垂半顶,说法国王前。

定里修千劫,佛中添一员。 諡本终后赐,真谤在时传。

讲下诸徒弟,焚香石塔边。 3. 《喜英公大师挂锡太华》 【作者:陈抟】 暗喜莲峰作近邻,拨开云雾见师频。

有时问个艰难字,便沐周旋说与人。 唐李监应留后迹,汉蔡邕想是前身。

堪嗟继踵无徒弟,笔法收藏在渭滨。 4.《胡士彦挽词二首》 【作者:陈师道】 此地来何晚,经年见未频。

荐贤仍赌命,有道可辞贫。 徒弟三千子,声名四十春。

襄阳耆旧内,无复姓庞人。 5. 《自遣》 【作者:齐己】 了然知是梦,既觉更何求。

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休。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 6. 《留题仰山大师塔院》 【作者:齐己】 岚光叠杳冥,晓翠湿窗明。

欲起游方去,重来绕塔行。 乱云开鸟道,群木发秋声。

曾约诸徒弟,香灯尽此生。

3.表达师傅对徒弟帮助的诗句有哪些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寻雍尊师隐居》

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3、《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七绝·师恩难忘》

佚名

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5、《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代: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4.关于师徒的诗句有哪些

1、“敦诗说礼中军帅,重士轻财大丈夫。常与师徒同苦乐,不教亲故隔荣枯。”——白居易《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2、“晨背大河南辕。跋涉遐路漫漫。师徒百万哗喧。戈矛若林成山。旌旗拂日蔽天。”——曹丕《董逃行》

3、“乐与师徒共,欢从井邑盈。教通因渐染,人悦尚和平。”——李绅《到宣武三十韵》

4、“身非王者役,门是祖师徒。毕竟伊云鸟,从来我友于。”——齐己《独院偶作》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6、“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广潜书》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9、“常与师徒同苦乐。”——白居易 《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10、“乐与师徒共。”——李绅 《到宣武三十韵》

5.关于“拜师”的诗句有哪些

1.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2.林琴南敬师

清代:佚名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3.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送元暠师诗

唐代:柳宗元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5.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拜师收徒依照中国古代拜师礼内容有:

(1)弟子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古时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2)行跪拜,双手献茶之礼。

(3)老师回赠礼品。

2.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

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第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傅、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第三,师傅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3.古代的拜师礼适用于所有师生关系,不仅普通学生,就是皇太子也不例外。按照拜师礼仪规定,皇太子初入学,拜见老师的程序及要求,与州、县学的拜师礼是一样的。拜师的礼俗反映了对授业解惑的老师的尊敬,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人学之后则强调敬师,在行为规范上要求:遇见老师,必作揖行礼;老师提问,必起立回答;向老师提问,要举手;老师坐着时,学生应该侍立一旁;老师站着,学生就不可以坐着; 老师在场,学生不可高谈阔论,等等。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