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大理的诗句《忆游云南》 作者:碧野孤鸿 古木成阴芳草鲜,相携同看水中天。 浮香玉露应犹在,北望苍茫又一年。 《云南风光》 作者:黄山峰 大理风光好,白族巧筑鲜。 三坊一照壁,五井四合天。 洱海苍山秀,蝴蝶圣地缘。 人间有胜景,最美在云南。 《云南曲》 作者:刘湾(唐代) 百蛮乱南方,群盗如猬起。骚然疲中原,征战从此始。 白门太和城,来往一万里。去者无全生,十人九人死。 岱马卧阳山,燕兵哭泸水。妻行求死夫,父行求死子。 苍天满愁云,白骨积空垒。哀哀云南行,十万同已矣。 《四明山诗·云南》 作者:陆龟蒙(唐代) 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药有巴賨卖,枝多越鸟啼。 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岚迷。若得山颜住,芝差手自携。 《送云南上人》 作者:释行海(宋代) 雁云蛩雨异乡秋,闻道君家水石幽。 时节飘零皈去好,路歧南北使人愁。 2.“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哪首诗原诗: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主要是指代大理四景:风,花,雪,月。 作者:曹靖华 1962年1月,著名作家曹靖华游过大理之后,对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感慨万千,赋留风花雪月诗。 大理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在诸多风景名胜之中,以风、花、雪、月四景最为著名和引人入胜。关 风、花、雪、月四景,当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传诵的谜语诗,诗曰: 虫入凤窝不见鸟(风),七人头上长青草(花); 细雨下在横山上(雪),半个朋友不见了(月)。 大理秋景图: 扩展资料:大理景点: 洱海: 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 它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3-9公里,湖岸线长117公里,面积25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5米,最深21.5米,蓄水量28.8亿立方米,面积与蓄水量均列云南湖泊第二,在全国淡水湖中居第7位。 洱海南有弥洱河等注入,西纳苍山十八溪水,东汇波罗江、挖色河,南面的西洱河是惟一出海门,经漾濞江绕入澜沧江,洱海属构造湖,湖岸东西多崖壁,北西南三面为沙洲。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居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中心位置位于北纬25°41′26″ ,东经100°9′45″,古城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大理古城为方形城池,每边约1.5公里,城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古城四周有城墙,城墙内层为夯土,外披石块、大砖各一层,城设四门及四门楼。 自明代建城以来历600多年,古城的规模、布局基本无大的改变。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有致,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 城内保存有大量的清、民国时期的民居及武庙、杜文秀帅府、西云书院、考试院、城隍庙、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堂等古建筑。大理古城现已成为大理旅游发展的核心景点。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坐落于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苍洱景区的中心和风光秀丽的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山丽片区。 东临洱海,东距大理古城1.5公里,北距大理三月街会场0.5公里,距崇圣寺三塔2公理,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天龙八部》影视剧拍摄投资兴建的一个大型影视拍摄基地。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占地面积700余亩。主体建筑有城墙等。 整个天龙八部影视城由三大片区组成: 第一局部为大理国,包括大理街、大理皇宫、镇南王府; 第二部分是辽国,包括辽城门和大小辽街; 第三部分就是西夏王宫和女真部落了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依照大理特色,宋代特点,参照《清明上河园》影视拍摄与旅游风光相结合的原则,大理又一个较大规模的旅游景点。 苍山: 苍山又名点苍山。 苍山山脉由十九峰自北向南连脊屏列组成最高点海拔4122米(马龙峰),最低点海拔1360米(漾濞江与西洱河交汇处),4000米以上山峰有七座。 苍山东坡两峰夹一溪,形成了十九峰夹十八溪的梳状地貌。 西坡的鸡邑铺有温泉出露,水温约为36℃。苍山东坡的洱海盆坝区年均气温15℃,西坡漾濞江河谷区年均气温16.1℃,年降雨量均在1050毫米左右。 参考资料:云南省大理_百度百科。 3.大理的风花雪夜到底是上关风还是下关风哦,百科上说的是上关风呀大理四绝"风花雪月" 大理有四绝,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下关风 《大理县志》载,“由于平阳地面恒热气涨上升,而十八溪涧冷空气时来扑之,又有西南方四十里箐之多数冷空气至下关,为东山所阻,亦时时输入此平阳地面,亦复四周皆山,诸空气旋转其中,一时不能腾空而散,互相博击,其狂如虎,拔木倾舟,有自来也。”特别是市区下关,冷空气流速快,风吹得特别猛烈,时速达12~14米/秒,最大时速达28米/秒,妇人骑车、步行或有掀倒之例。一年之中,大风有35天以上,故下关有“风城”之称。 关于下关风,还有这样两个动人的故事。传说有一个白面书生与一位美丽的姑娘相爱,引起了南诏国王的不满。诏王就命罗荃法师把书生打入洱海。姑娘为救情人,向观音菩萨要了六瓶风,想让大风把海水吹干,救出书生。谁知风瓶才背到天生桥,姑娘一不小心跌了一跤,以至打碎了五个风瓶。刹时间、狂风怒吼,一年四季风吹不断,冬季尤为猛烈,后来人们就把下关叫作“风城”。又传在很久以前,观音化作一个老妪,背着一个风瓶,经过天生桥时,守桥土卒按照贯例要检查过往行人的货物。老妪好言劝说不要检查、士卒不听。还没等老妪说明利害关系,就硬将瓶盖打开、顿时风从瓶中冲了出来,一发而不可收。等士卒明白过来,老妪早已不见了。从此,大风日夜不停地由天生桥吹向下关,故名“风城”。 上关花 相传上关有棵“十里奇香树”,花大如莲,香味胜过桂花,颜色呈粉白色,结的果实黑而坚硬,用作朝珠,故又称为“朝珠花”。据《大理府志》载:“……花树高六丈,其质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应十二月,遇润月则多一瓣,俗以仙人遗种,在大理府和山之麓,土人因以其地名之。”此花种于何时,已不可考。只知道在元朝至正年间,花开得很好,年年开、月月开,浓郁的香味散溢百步之外。后已绝种,传说是由于鲜花怒放时,观者云集,一些贪官污吏借观花而敲诈勒索当地百姓,百姓叫苦连天,只好暗中把花弄死。但直到今日,白族人民爱花、养花已成习惯,而且花卉繁多,四季飘香。 苍山雪 主要是指点苍山山顶一年四季不化的积雪景象。苍山的马龙峰、玉局峰、雪人峰、中和峰,即使在夏季也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关于苍山的雪景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瘟神来到大理坝子想残害百姓。这时,有兄妹俩为使人们免遭瘟疫,到观音那里去学法,归来后,就用法术把瘟神赶到苍山顶上,用大雪把瘟神冻死。兄妹俩亦在苍山雪人峰上变成雪神,永远镇住了瘟神。从此,苍山就有了千年不化之雪。 洱海月 传说天上有一位仙女羡慕人间生活,下凡来到洱海边与一渔民青年成婚。她看到渔民打鱼困难,就把自己带来的一面宝镜放入海底,把鱼照得一清二楚,好让渔民打到更多的鱼。 后来,那面宝镜在海底变成了金月亮,这就是洱海月。每当月出,行近洱海之滨,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洱海,地溺银涛,水光接天,万顷芒然,一个明晃晃的月亮在海中随浪飘摇,令人惊叹不已。 是上关花,下关风 4.关于大理的诗句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5.关于大理的诗词大理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在诸多风景名胜之中,以风、花、雪、月四景最为著名和引人入胜。 关于风、花、雪、月四景,千百年来,在当地白族人民中世世代代传诵着一首谜语诗,使大理老少都熟识风、花、雪、月四景。 诗曰: 虫入凤窝不见鸟(风), 七人头上长青草(花); 细雨下在横山上(雪), 半个朋友不见了(月)。 1962年1月,著名作家曹靖华游过大理之后,对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感慨万千,赋留风花雪月诗一首: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诗立意新,对仗工整,点出了风花雪月四景及其联系,让人玩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