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居易描写芒种节气的诗句《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浆,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7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最清楚。 2.白居易描写芒种节气的诗句是什么白居易描写芒种节气的诗句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译文: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叫芒种节气。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 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3.白居易描写芒种节气的诗句《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浆,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7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最清楚。 4.关于芒种的古诗1,《梅雨五绝》。 宋,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2,《时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3,《伊犁记事诗》。清,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4,《咏廿四节气诗芒种五月节》。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5,《北固晚眺》。唐,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6,《梅雨五绝》。宋,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7,《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关于芒种的诗句有哪些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梅黄时节怯衣单,五月江吴麦秀寒。 香篆吐云生暖热,从教窗外雨漫漫。及时趁芒种,散著畦东西。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诗人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诗人感情: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然而,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其他著名诗歌: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芒种的诗词 描写芒种的诗词有哪些描写芒种的诗词有: 梅雨五绝 [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宋] 王之望 水乡经月雨,潮海暮春天。 芒种嗟无日,来牟失有年。 人多蓬菜色,村或断炊烟。 谁谓山中乐,忧来百虑煎。 伊犁记事诗 [清] 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时雨 [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北固晚眺 [唐] 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7.芒种古诗 芒种有哪些的诗词1、草生芒种后[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已折叠1条寒山的查询结果2、芒种嗟无日[宋] 王之望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3、芒种才过雪不霁[清] 洪亮吉 《伊犁记事诗》4、时雨及芒种[宋] 陆游 《时雨》 已折叠1条陆游的查询结果5、水国芒种后[唐] 窦常 《北固晚眺》6、乘除却贺芒种晴[宋] 范成大 《梅雨五绝》7、岂恤官期后芒种[宋] 秦观 《南都新亭行寄王子发》8、及时趁芒种[宋] 楼璹 《耕图二十一首·拔秧》9、秧风初凉近芒种[明] 高启 《练圻老人农隐》10、节序届芒种[明] 樊阜 《田间杂咏(六首)》。 8.关于节气的诗句二十四节气诗:立春:《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 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雨水:《春雨》 唐 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惊蛰:《田家》 宋 梅尧臣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春分:《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唐 武元衡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逃李艳妆新。清明:《临安春雨初霁》 宋 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谷雨:《惜牡丹花》 唐 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立夏:《客中初夏》 宋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小满:《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宋 欧阳修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残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堂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芒种:《时雨》 宋 陆游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夏至:《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 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筳。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关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小暑:《喜夏》 庞铸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大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立秋:《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处暑:《早秋曲江感怀》 唐 白居易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关成子。 白露:《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分:《秋词二首·其一》 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寒露:《与胡兴安夜别》 南朝梁 何逊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念此一筳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国秋。 霜降:《村夜》 唐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立冬:《古诗十九首之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懔?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小雪:《小雪》 唐 戴叔伦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大雪:《问刘十九》 唐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雨,能饮一杯无?冬至:《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小寒:《山园小梅》 宋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大寒:《苦寒吟》 唐 孟郊天色寒春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洗手净指甲,做鞋泥里蹋。 9.描写节气的诗句一、立春 立春诗 (宋)朱淑贞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二、雨水 《七绝·雨水时节》 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 顽童指问云中雁,这里山花那日开? 三、惊蛰 观田家 唐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四、春分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 徐铉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五、清明 寒食上冢 宋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六、谷雨 《七言诗》 清 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七、立夏 寓言二首 贾至 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 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 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 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 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 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 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漙。 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 玉以委贞心,盘以荐嘉餐。 嗟君在万里,使妾衣带宽。 八、小满 吴藕汀诗 小满 诗画/吴藕汀 白桐落尽破檐牙, 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 农闲莫问动三车。 九、芒种 五律 芒种节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十、夏至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十一、小暑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 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十二、大暑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杜甫.唐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 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 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 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 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 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 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 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 十三、立秋 立秋 唐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十四、处暑 《长江二首》 年代:宋 作者: 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十五、白露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十六、秋分 《中秋对月》 (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 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十七、寒露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戴察唐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十八、霜降 【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 李约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 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 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 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 点尽三河卒,年年添塞尘。 候火起雕城,尘砂拥战声。 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 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 嫖姚方虎视,不觉请添兵。 十九、立冬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二十、小雪 小雪 唐 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二十一、大雪 《大雪》 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二十二、冬至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二十三、小寒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 10.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诗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1、立春偶成 宋代: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译文 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2、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译文 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 4、立秋 宋代: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译文 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吨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 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5、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