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寒露时节的诗句

1.关于寒露的诗句有

1、《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代: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译文: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坠落下来,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

2、《巽公院五咏》

唐代: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译文:新亭俯倚红色的栏杆,四周开满了美丽的芙蓉。晨风把清香吹送远处,湿润的彩花沾满露珠。

3、《.送十五舅》

唐代: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译文:本诗第三句是议论,直言离别之愁绪无穷无尽。第四句转而写景,写寒露下落,草根间传来昆虫凄凉的悲鸣。结句寓离情于哀景,情景交融。

4、《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唐代:严维

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

译文:充分运用唐代的诗词,突出描写下一句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的诗句形象化,开头和结尾的元素正好结合,受世人的关注和欢欣鼓舞。

5、《别妻》

唐代:陈季卿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

译文:这天晚上他对妻子说: “我的考期已近不可在家久留马上要泛舟北上”于是吟诗一首赠妻: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

2.描写寒露的诗句

1、《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2、《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4、《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5、《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泰山吟》【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7、《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题天柱峰》【唐】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11、《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2、《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6、《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 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画兰 明·董其昌 绿叶青葱傍石栽, 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 习习香从纸上来。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画兰 清·郑板桥 兰草已成行, 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 何事斗群芳。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三)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闭。---------范仲淹《渔家敖》 (四)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

3.关于寒露节气的诗

寒露 七律 蓼红如炬照平原,畴野新开刈稻镰。

户户盈仓童叟乐,车车满载马牛欢。 村夫贺岁佳醪饮,墨客登楼锦句联。

一季风调兼雨顺,凭诗祷祝舜尧天。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7个节气,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中国大部地区天气凉爽,雨水减少,秋熟作物将先后成熟。

史书记载 “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

趁天晴要抓紧采收棉花,遇降温早的年份,还可以趁气温不算太低时把棉花收回来。江淮及江南的单季晚稻即将成熟,双季晚稻正在灌浆,要注意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

南方稻区还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 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

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

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谚曰“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可见到了寒露,天气转凉。

谚语又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节气一过,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就应注重足部保暖。

4.关于寒露节气的诗

寒露 七律 蓼红如炬照平原,畴野新开刈稻镰。 户户盈仓童叟乐,车车满载马牛欢。 村夫贺岁佳醪饮,墨客登楼锦句联。 一季风调兼雨顺,凭诗祷祝舜尧天。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7个节气,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中国大部地区天气凉爽,雨水减少,秋熟作物将先后成熟。史书记载 “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趁天晴要抓紧采收棉花,遇降温早的年份,还可以趁气温不算太低时把棉花收回来。江淮及江南的单季晚稻即将成熟,双季晚稻正在灌浆,要注意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南方稻区还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 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谚曰“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可见到了寒露,天气转凉。谚语又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节气一过,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就应注重足部保暖。

5.关于寒露的诗句有

1、《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代: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译文: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坠落下来,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

2、《巽公院五咏》 唐代: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译文:新亭俯倚红色的栏杆,四周开满了美丽的芙蓉。晨风把清香吹送远处,湿润的彩花沾满露珠。

3、《.送十五舅》 唐代: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译文:本诗第三句是议论,直言离别之愁绪无穷无尽。第四句转而写景,写寒露下落,草根间传来昆虫凄凉的悲鸣。

结句寓离情于哀景,情景交融。 4、《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唐代:严维 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

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 译文:充分运用唐代的诗词,突出描写下一句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的诗句形象化,开头和结尾的元素正好结合,受世人的关注和欢欣鼓舞。

5、《别妻》 唐代:陈季卿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

译文:这天晚上他对妻子说: “我的考期已近不可在家久留马上要泛舟北上”于是吟诗一首赠妻: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

6.关于寒露节气的诗词有哪些

《池上》,原文: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译文:凉风习习,晨露清冷,兰花凋零,荷叶虽残破依然带绿,一只鹤独自栖息在沙滩上,萤火虫双双飞舞在水面上。

作者自认为寥落无奈,还是酒醉初醒的意境中所见眼前景象。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扩展资料 一、“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二、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此诗可作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7.表示寒露的诗句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唐代白居易《池上》。

诗中描写了寒露时节的景象,凉风习习,晨露清冷,兰花凋零,荷叶虽残破依然带绿。进入寒露,天气从凉爽过渡到寒冷,冬天的脚步近了。

到了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太阳移至黄经195度。到了“寒露”,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几乎快要凝结成霜。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

8.描写寒露的句子

寒露时节,孩子们早起去田野,乡间小路上的草叶长得十分的茂密,上面浓浓的露水,很快就把孩子们的裤腿衣衫打湿了大片。妈妈在后面喊着,要他们当心:到了寒露节,露水落在身上太重了,会肚子痛。

——申赋渔《光阴》

虽然白天依旧温暖,但相对于白露,寒露时节,早晚的气温将更低。白天,空气中包含的水汽也多了不少,到了夜晚,遇冷变成小水珠,凝结在花草树木之中。等天气再冷一些,露珠就变成白霜了。

当然,除开最显眼的露珠外,到了寒露时节,冷空气势力越来越强。也许,因为一股冷空气的到来,说不定还能闻到初冬的味道哦。

——王娜《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9.形容寒露的诗词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

凭阑悄悄,

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

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苹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

烟水茫茫。

难忘。

文期酒会,

几孤风月,

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

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

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

立尽斜阳。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败荷鹡鸰图

唐寅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韩翃

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

醉后著鞭去,梅山道路长。

海上寄萧立

独孤及

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

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

驿楼见万里,延首望辽碣。

远海入大荒,平芜际穷发。

旧国在梦想,故人胡且越。

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海西望京口,两地各天末。

索居动经秋,再笑知曷月。

日南望中尽,唯见飞鸟灭。

音尘未易得,何由慰饥渴。

婕妤怨

皇甫冉

由来咏团扇,今已值秋风。

事逐时皆往,恩无日再中。

早鸿闻上苑,寒露下深宫。

颜色年年谢,相如赋岂工。

硖州旅舍奉怀苏州韦郎中(公频有尺书,颇积离乡之思)

令狐峘

儒服学从政,遂为尘事婴。

衔命东复西,孰堪异乡情。

怀禄且怀恩,策名敢逃名。

羡彼农亩人,白首亲友并。

江山入秋气,草木凋晚荣。

方塘寒露凝,旅管凉飙生。

懿交守东吴,梦想闻颂声。

云水方浩浩,离忧何平时。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严维

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

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

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

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