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宋词中以"花","明月","水"为意象的诗词句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登科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 相见欢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 望江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殊 临江仙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晏殊《鹧鸪天》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春山夜月(唐)于史良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王安石 夜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 虞美人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 绝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 山中问答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浣溪纱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 浣溪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苏轼 蝶恋花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朱敦儒 西江月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李清照 武陵春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朱敦儒 西江月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浪淘沙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蝶恋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 鸟鸣涧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秦观 踏莎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 西江月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 寓意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 唐多令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王维 桃源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山行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鉴赏诗歌意境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李支舜 特级教师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花草树木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飞禽走兽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孤)雁:孤独、思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类】 海:辽阔、力量、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 暴雨:残酷、热情。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狂风:作乱。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颜色器物类】 白:纯洁、无瑕、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其它类】 酒:欢悦、得意。 3.古诗 宋词 鉴赏 我要一剪梅 关键词: 李清照,一剪梅 作者: 李清照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4.写的比较有意境,凄美的诗词李清照诗集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 辰之女,也工文章。李照清早年生活在文化空气浓厚的家庭里。 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 著有《金石录》,李清照写了《金石录序》,详细的记载了夫妻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 他前期的 词章,多数是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 渡。 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她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后期的作品多反 映战乱痛苦的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风格沉郁凄怆。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主要在于运用朴实的白 描手法,善于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明白如话。 在宋代词人中,卓然自成一家。有《漱玉词》。 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五绝·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直参片玉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孤雁儿世人作梅诗,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长寿乐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 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1]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2],望断归来路。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多丽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釄。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臯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孤雁儿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词·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 5.意境很美的古典诗词有哪些 意境很美的古诗词1、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佚名《诗经邶风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三五七言》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郑愁予《赋别》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1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18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24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张可久《塞鸿秋》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冠《蝶恋花》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佚名《诗经唐风绸缪》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况周颐《减字浣溪沙》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辛弃疾《摸鱼儿》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48寻好梦,梦难成。 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聂胜琼《鹧鸪天》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柳永《昼夜乐》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51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席慕蓉《印记》5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5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戴叔伦《相思曲》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5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5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5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5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59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乐婉《卜算子》6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61玲珑骰影埠於梗?牍窍嗨贾?恢?浚?峦ン蕖堆盍?Α?6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邵瑞彭《蝶恋花》6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6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65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周邦彦《玉楼春》66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6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6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69锺情怕。 6.王维诗歌的意境美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关键字: 王维 山水田园诗 意境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正文 : 王维(701-762),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其父官居汾州司马,故徙家于蒲(今山西永济县),遂为蒲州人。 母亲崔氏,是个虔诚的禅宗弟子,这对王维日后接受禅学思想有着较深的影响。王维多才多艺,于音乐、绘画方面造诣尤深。 王维跟许多唐代诗人一样年轻气盛,积极进取,颇有政治抱负。受张九龄提携出仕,后因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政局出现很大变动,王维思想也因此出现很大转折。 他从此“无可无不可”“万事不关心”,亦官亦隐,逍遥度日。隐居在蓝田辋川别墅,常与友人弹琴赋诗,萧吟终日。 后来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入兵长安迫其接受伪职。当时,王维在被囚禁的菩提寺中作诗抒发对帝京沦陷的悲痛和对唐王朝的思念。 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以后,王维虽因接受伪职被论罪,但因上述的诗以及他弟弟的平叛之功,所以不久就得到赦免,而且官职升迁,最后官至尚书右丞。 但晚年的王维,早已无意于仕途,退朝之后,常以礼佛为事。 上元二年(761),卒于蓝田辋川别业,年六十一岁。 王维的创作与其心路历程相应,以开元末天宝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他思想自豪自信、乐观进取,创作中关心现实抨击黑暗,表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这个时期主要创作边塞诗和游侠诗,如《少年行》、《老将成》等。 这些诗笔力雄健,风格豪放。 王维后期因政治挫折,生活上半官半隐,王维又是从小生活在一个宗教气氛浓郁的家庭里。 所以他思想中又表现出遁世、隐居、万事不关心的消极面,“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正是他这种心态。 这一时期他大力创作山水田园诗,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田园诗歌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不仅在唐代诗坛上盛誉空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个评语主要是针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山水田园诗最大的价值,在于他对山水艺术美的创造。为了取得“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王维调动了他作为画家、音乐家、诗人的一切艺术手段,善于发现并把握那些特定的客观景物,艺术再现并创造独特的意境。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体现了浓郁的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 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描写自然山水和农村风光的幽美以及隐居生活中的情怀。 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这首诗可看出王维擅长借景物创造意境。 寻常的风景寻常的人物一经王维的简笔勾勒,便具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山村秋天的黄昏,空明澄净、清新纯美:一阵秋雨过后,空气格外清爽,月光透过松枝,斑斑点点洒落地上,山泉叮咚作响,水底沙石历历可见。 翠绿的竹林里忽然传来清脆的笑声,原来是浣纱的姑娘要回家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打鱼的人们晚归了。 作者遣词用语不着意经营却构成这样一幅清新而宁静、生机盎然又祥和优美的山居秋暝图。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句对仗工整又不留痕迹,原原本本经王维一写仿佛散发出精神的魅力。 王维如何作到仅以白描手法,不用词藻雕饰,就描写出了环境的优美,秋光的可爱呢?因为作者通过精心取景和别具匠心的安排,刻划景物既能形神俱似,整首诗又能浑然一体,使画面既生动活泼,又有动有静,才具有了完整融合的境界。 沈德潜说此诗“佳处不在语言”(《唐诗别裁》),正言其妙在有意境。 先让我们来看看何为“诗的意境”吧,“诗的意境”又称“诗境” 是诗人在反映生活时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最能激起人们感情的要素,进行高度的集中和概括,形成的饱含思想感情,极富感染力的具体境界。 诗的意境是诗的灵魂所在,也是诗人“情动与中而形于外”自然宣泄,是感染读者共鸣的关键。由于篇幅所限,诗总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故而诗的语言要求简炼而生动,要在廖廖数字中包孕深刻的感情,以达到“以约总博,寓万里与尺幅间”的艺术效果。 明确提出“意境”说的是王国维,他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王国维以“意境”来衡量一切文学作品艺术的高下,说:“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迄今为止,这仍然是评价文学尤其是抒情作品的一条重要标准。 根据这条的标准我们再来读读王维的诗: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秋夜独坐》)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这几首诗描写的地点和时间并不相同:有古木参天的野径,有乱石丛中的小溪,有寂寥无人的深涧,有万籁俱寂的空山;有雨夜,有白昼,有日照,有月出。 但它们都与尘世迥然不同,既没有人事的纷扰,也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山水、木石、花草、虫鸟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在这个境界里,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和平,月出竟会惊动。 7.求一首意境美的古诗,要长作者:张若虚 朝代:唐 体裁:乐府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花摇情满江树。 赏析: 全诗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 其中“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发生法”使其出现,又用“消归法”使其消失。 月光是一条贯穿性的线索,有它将哲理性思索,将思妇,游子紧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情,景,理有机统一的完整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情是升华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 在开篇诗人用神来之笔给人描绘了一幅奇丽的图画后,(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转入了对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 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对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这些奥秘的兴趣。 同时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说中,又表现了对人生的执着和赞美。诗人在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2、诗人把对人生意义的满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恋的情爱上。诗中“白云”“清风浦”分别象征行踪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别的所在。 诗文以深情的笔触赞颂了纯洁的经过升华的男女情爱,创造了神秘,美妙,动人的情,景,理的有机融合境界。 这是一首优美的长篇抒情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结构精妙严谨而又自然天成,韵律圆美流转而又富于变化,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尽管作者留诗只有二首,但仅凭这首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朦胧的月光,如清溪之流水。如薄薄之纤纱,笼住静静的春江、春花、春夜。 还有在月楼上盼君归来的多情思妇。迷蒙的情怀,隐约的物象。 情景交融,景中流情,情中寓景,浑然一体不可拆分。这一切皆如柔柔的小夜曲,浮于春江之上,如雅雅荷香飘于流水之间。 含蓄婉转而不拘泥;轻润细腻如思妇之心,心欲静而思不止。富于清幽恬雅,隽永和谐的意境。 全诗以月光为神魂。月色赋予春夜灵气,使所有的意象,物象,情态连为一体。 成为诗中诗,画中画,顶峰上的顶峰,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 月光与江潮同升,江潮浩瀚,月色恬谧。 月光浮于春江之上,滟滟粼粼,闪耀不已,如思妇跳动的心。孤月皎皎悬空,流光似飞霜,心底积蓄了一丝凉意,思更甚,愁更浓,一声叹息,一抹惆怅。 人生苦短,却代代无穷;江月永恒却,年年重复。君呀!胡不归?如白云远去的游子哟!可曾知妇在月楼上徘徊。 桃花依旧,可人面在何处? 春江中孤月下,帆影漂泊,江边闺楼中思妇凭阑瘦。 鸳鸯成纹已作枕,泪湿烛边春衫袖。 月光入帘,卷不开,拂不去。浓浓相思难以排遣,挥之不去,拂之不竭,“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春光随水渐东去。 君之归途呀!茫茫千万里。盼眼望断流云,君,胡不归?“不知乘月几人回”,君呀!乘月归来吧!妇已望尽天涯路。 残月、冷辉满江树;江风移,枝依依,堤上影离离。银河浩瀚,牛郎织女能相望,可我与你相隔千里,飞鸿难连。 看此情,此境怎能不教人流泪。 本诗没有露骨的相思之句,未著粉黛,自有腴恣,月光神魂统领幽思。 缠绵蕴藉,一意萦纡,调法多变,可谓神来之笔。 月下流着憧憬与悲伤,一种少年初识愁滋味的憧憬与悲伤,“独上高楼,楼上有人愁”而非为赋新词强愁。 尽管忧思通篇,但全诗仍旧轻盈如山涧之流水;虽有叹息,但总淡淡如江边之月色。意境漠漠如花林薄霭,隐现轮廓尽是朦胧之美。 哀而不伤,更有无声胜有声之功效。半遮半掩,轻云蔽日,蕴味无穷,给人想象的空间,给读者心灵驰骋的天地。 然后方知,饰娇容,看影碎,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 江月澹无情,落落不想人,花意亦孤行,水光为之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