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立冬的古诗1.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2.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3.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紫金霜《立冬》 4.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5.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 6.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 7.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8.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宋·苏辙《立冬闻雷》 9.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10.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宋·陆游《立冬日作》 11.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 行:运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论语·阳货》 12.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左传·昭公四年》 13.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2.有关立冬的古诗词秋也严霜降兮。 书生信古语,风景尽堪抄。园林尽扫西风去。 门尽冷霜能醒骨,白桦优柔以半疏。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落水荷塘满眼枯。 黄杨倔强尤一色。归去须乘月。 首种不入土。贫苦无衾者。 饮虹消海曲。寸积篝炉炭。 ——宋·陆游《立冬日作》天何言哉:说过什么,墙低仅及肩。平生师陋巷。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室小财容膝,见其盛而知其阑,洪范有遗牍。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奇峰浩荡散茶烟。 民饥强扶耒,寒炉美酒时温,夏无伏阴,窗临残照好读书。经旬势益暴,铢称布被绵。 一点禅灯半轮月。闵然候一雨,何处梅花一绽香,方冬岁愈蹙。 通袖藏酸指,惟有黄花不负秋。半夜风翻屋。 潜发枯草萌,凭栏耸冻肩;夏也百草榛榛焉:四季照样运行,中天转车毂,愁颜者为之鲜欢,还借自家小火炉。醉看墨花月白,半岁苦常燠?四时。 肯信今年寒信早:四季。平明视中庭,宿雁下塘坳。 ——《左传·昭公四年》春也万物熙熙焉。薪槱不出市,此意谁当告,应多疾病缠。 时无中垒君,霜落水泉缩,秋无苦雨,纷纷红叶满阶头。枯肠忽萧索,衣亦未装绵,随处一欣然,粳稻委平陆。 ——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阳淫不收敛,松菊半摧秃。荟蔚山朝隮,春无凄风,老夫布褐未装棉,晨炊午未熟。 非时良可怪,秋晚麦当宿。 ——《论语·阳货》冬无愆阳;冬也阴气积兮。 ——唐·李白《立冬》吟行不惮遥。拟约三九吟梅雪,百物生焉,庭前木叶半青黄。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秋风吹尽旧庭柯,天何言哉何言。 ——紫金霜《立冬》立冬犹十日,西风渐作北风呼。 四时行焉。天水清相入,恍疑雪满前村:运行。 半夜发春雷,滂沱雨翻渎。行,殷忧者为之不乐,吾老最堪怜,松门许夜敲?四时行焉。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禾黍饲蝗螟,残菊尚鲜妍。 ——宋·苏辙《立冬闻雷》昨夜清霜冷絮裯,稚子起惊哭,感其生而悼其死,乱起蛰虫伏,黄叶丹枫客里过。老夫睡不寐,秋冬气始交,今宵寒较昨宵多——明·王稚登《立冬》冻笔新诗懒写。 小春此去无多日,侵晨雪满船,小雨霏微湿座毡有关立冬的诗句细雨生寒未有霜,春饷难满腹,百物生焉,万物照样滋生。 3.关于立冬的古诗有哪些宋代 陆文圭 《立冬》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宋代 紫金霜 《立冬》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 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 还借自家小火炉。 宋代 仇远 《立冬即事二首》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代 陆游 《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 胡床移就菊花畦,饮具酸寒手自携。 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复如齑。 传芳那解烹羊脚,破戒犹惭擘蟹脐。 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 。 4.关于立冬的诗句古诗大全1、宋·陆游《立冬日作》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2、《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 行:运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3、《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4、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5、紫金霜《立冬》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6、明·王稚登《立冬》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7、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8、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9、唐·李白《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10、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5.关于立冬的古诗1.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2.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3.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紫金霜《立冬》 4.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5.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 6.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 7.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8.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宋·苏辙《立冬闻雷》 9.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10.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宋·陆游《立冬日作》 11.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行:运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论语·阳货》 12.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左传·昭公四年》 13.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6.关于立冬的古诗和有关的农谚秋蝉叫一声,准备好过冬。 麦子盘好墩,丰收有了根。 年前杈多,年后穗多。 种麦到立冬,来年收把种。 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瓮。 立了冬,耧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 十月不种麦。 十月种麦不嫌羞,明年和他同时收,人家用镰割,自己用手揪。 种麦到立冬,费力白搭工。 立冬不倒股,不如土里捂。 立冬不分针,不如土里蹲。 立冬不倒针,不如土里闷。 立冬不倒股,就怕雪来捂。 立冬节到,快把麦浇。 麦子要长好,冬灌少不了。 日均温五度,浇麦好时候。 冬无雨,把麦浇,湿冻冻不死,干冻冻死了。 不冻不消,浇麦偏早;只冻不消,浇麦晚了;夜冻昼消,浇麦正好。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单纯依赖就坏了。 早来水,就早浇,晚来水,就晚浇,早浇要待麦全苗,晚浇莫过地冻牢。 黄河水不可靠,平原也要水库造。 提前蓄水灌满塘,到用水时不慌张。 追肥浇水接划搂,三个环节要紧扣。 冻水浇罢紧划锄,保墒增温苗舒服。 麦子过冬壅遍灰,赛过冷天盖棉被。 立冬不砍菜,就要受冻害。 干菜晒满筐,不怕年景荒。 地里棉柴拔个净,来年少生虫和病。 立了冬,把地耕。 田要冬耕,羊要春生。 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 冬耕宜早不宜晚。 冬天耕地好处多,除虫晒垡蓄雨雪。 秋冬耕地如水浇,开春无雨也出苗。 冬天耕下地,春天好拿苗。 粮田棉田全冬耕,消灭害虫越冬蛹。 冬天把田翻,害虫命“归天”。 冬耕灭虫,夏耕灭荒。 秋冬多耕地,来年多打粮。 土地耕得深,瘦土出黄金。 深耕细耙苗儿壮。 根深不怕大风刮。 豌豆一条根,只要耕得深。 麻田搞深翻,麻秆顶破天。 要吃丰收瓜,冬天把窝挖。 隔冬挖好南瓜窝,南瓜结得大又多。 好地难得淤沙,碱地难得坷垃。 适时巧耕地,碱地养坷垃。 争犁不争耙,碱地养坷垃。 一成坷垃一成苗,十成坷垃保全苗。 一个坷垃四两油,留下坷垃有盼头。 半截坷垃半截苗,无有坷垃不长毛。 勤上坡,时间挤,莫忘随时把肥积。 栏里一把土,囤里一把谷。 冬季双手不闲,春季吃穿不难。 立冬打软枣,萝卜一齐收。 季节到立冬,快把树来种。 树叶落,地未冻,冬季植树好时令。 冬前栽树树难看,开春发芽长不慢。 冬前栽树来年看,来年多长一尺半。 冬栽做场梦,春栽有场病。 冬栽树,好成活,看管不好损坏多。 桃树生长外围狂,修剪注意保内膛。 外围要留弱枝芽,背上枝条勿返狂。 内膛徒枝莫去掉,甩辫处理最恰当。 疏剪枝条有进出,主枝角度要开张。 枝条更新很重要,年年更新树健壮。 冬天要忙,土壤改良。 冬季修水利,正是好时机。 沟成网,地成方,沟渠路旁树成行,排灌路林四结合,配套工程效益强。 有沟就有路,有路就有树。 冬季多挑一担土,夏天少担一份忧。 洼地修台田,不缺小米饭。 生地坏地三年修,十年岗洼一样收。 年年修地堰,一亩顶亩半。 大沟通小沟,旱涝保丰收。 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水土不下坡,粮食打得多。 水土不出田,粮食吃不完。 地埂加一寸,等于上茬粪。 修畦如修仓,跑水如跑粮。 地堰抬抬头,吃穿不用愁。 保土保水如保命,治山治水如治家。 人治水,水治人,人不治水水治人。 跑土如跑粪。 地埂不修,有田也丢。 山地破了唇,跑了金和银。 山地塌了堰,跑了粮一半。 山上开荒,山下遭殃。 山上光,年景荒。 山上和尚头,清水断了流。 山上开一线,山下冲一片。 穷山不治,恶水难服。 挖掘机,真厉害,千斤泥土一剜就起来,水旱两用真痛快。 要把水找,掌握技巧。 凸山对凹山,好水在凹间。 湾对湾,水不干。 两沟相交,泉水滔滔。 山扭头,有水流。 冬天人畜均莫闲,拉脚打工能挣钱。 立冬温渐低,管好母幼畜。 哺乳幼畜要长好,管好母畜第一条。 冬天少农活,草料要斟酌,粗料多,精料少,但是不能跌了膘。 立冬小雪到,鱼种池塘管理好,组织劳力积肥料,来年饵料基础牢。 立冬花(卉)衰护根苗,剪枝壅土根覆草。 九月开畦种晚菘,青苗小样细玲珑。一帘夜雨滋根润,篱畔新菊绽蕊红。 细碎时光能静好,许人旧梦亦朦胧。冬天又至需呵暖,菘味高汤缀绿葱。 楼旁奇事引徘徊,花季风光霜季来。 不是秋温留此地,也非青帝恋红腮。 网屏春透佳人意,才女情传诗子怀。 定是诗怀藏不了,春情散向小亭台。 雪 银装素裹轻如毛 随风起舞多妖娆 幻化仙子入凡尘 不为红尘自逍遥 七律《依韵特谢圣姑赐汤有作》(新韵) 每叹霜临劳玉葱,兰浆盆底见颜红。 游丝袅娜香岚细,琼液氤氲月碧浓。 碎嚼梅芝情散乱,频斟绿蚁笑朦胧。 病身疏懒人间事,为报峨眉一动容。 天地革而四时成 革:变化。天地有阴阳寒暑之变化而形成四季。 《书周易·革》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行:运行。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论语·阳货》孔子语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愆阳:过于温暖。 伏阴:夏寒。凄风:寒风。 苦雨。久下不停 的雨。 《左传·昭公四年》 春生者繁华,秋荣者零悴 零:草木凋落。悴:憔悴。 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曾长思书》。 7.关于立冬的优美诗词有哪些立冬 [明] 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 [宋] 程公许 认取太虚无一物,本无幻翳况空花。 桃椎思邈还知否,佳传宁无良史家。 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 [宋] 陆游 胡床移就菊花畦,饮具酸寒手自携。 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复如齑。 传芳那解烹羊脚,破戒犹惭擘蟹脐。 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 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 [宋] 沈说 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 清於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 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 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8.关于立冬的诗句古诗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紫金霜《立冬》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宋·苏辙《立冬闻雷》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宋·陆游《立冬日作》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 行:运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论语·阳货》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左传·昭公四年》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9.关于立冬的古诗名句1、《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2、《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3、《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 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 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 10.立冬的古诗词立冬九月开畦种晚菘,青苗小样细玲珑。 一帘夜雨滋根润,篱畔新菊绽蕊红。 细碎时光能静好,许人旧梦亦朦胧。 冬天又至需呵暖,菘味高汤缀绿葱。楼旁奇事引徘徊,花季风光霜季来。 不是秋温留此地,也非青帝恋红腮。网屏春透佳人意,才女情传诗子怀。 定是诗怀藏不了,春情散向小亭台天地革而四时成 革:变化。天地有阴阳寒暑之变化而形成四季。 《书周易·革》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行:运行。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论语·阳货》孔子语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愆阳:过于温暖。 伏阴:夏寒。凄风:寒风。 苦雨。久下不停 的雨。 《左传·昭公四年》 春生者繁华,秋荣者零悴 零:草木凋落。悴:憔悴。 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曾长思书》 春葩含日似笑,秋叶泫露如泣 葩:花。泣:水滴下垂的样子。 北齐·刘昼《刘子·言苑》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熙熙:兴盛。榛榛:草木杂生的样子。 阑:残。殷忧:深忧。 鲜欢;少欢。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唐·白居易《长恨歌》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淡冶:恬淡冷静。 苍翠:深绿色。欲滴:形容绿得象要滴下来的样子。 宋·郭熙《山川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的也 野芳写春,佳木写夏,风霜写秋,水落写冬。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八节: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 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八节。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一何:多么。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气变知时易,不眠知夕永 时:时节。易;变化。 夕:夜。永:长。 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草荣识节和,本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节:气节。 纪历志:历书。 晋·陶渊明《桃花源诗》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收:收成。 藏:储藏。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春: 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白日风在香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不觉春风换柳条 马踏春泥半是花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夏: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秀: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 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 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 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潭:水边。 隋·杨广《夏日临江》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 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