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枫桥的诗句枫桥诗 【作者:陈舜俞】 【年代:宋朝\代】 二十送上乡老书,白发堂上欢愉愉。 岐亭酒罢不忍别,二百馀里来姑苏。 枫桥古岸冬十月,霜风切骨草木枯。 拜起欲去更付嘱,携手泫然双泪珠。 明年偶中崇政第,赤城山下欣迎扶。 穹苍不与夺荣养,星霜未周罹明诛。 颜色不见已三岁,肝血泣尽留形躯。 隐沦无业养慈老,骫骳又作卑官图。 还道枫桥旧别地,依依风物春阳敷。 人烟山色一如昨,齿发独改亲则无。 万杵入心交落涕,水边且欲留行橹。 平生一天已无戴,纵得寸禄何为娱。 时乎穷达又未决,行矣愿报生前劬。 2.关于枫桥的诗句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注释] 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5.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6.姑苏:即苏州。 7.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赏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夜半钟声到客船。 3.张继《枫桥夜泊》中描写枫桥夜景的诗句是【年代】:唐【作者】:张继——《枫桥夜泊》【内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作者】: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南阳人。 天宝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洪州盐铁判官。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不事雕琢。 有《张祠部诗集》。【注释】:注释: 1.枫桥:桥名,在江苏吴县阊门西。 2.乌啼:乌鸦啼叫。乌,指乌鸦,亦指夜晚树上的栖鸟。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名。 5.寒山寺:在离枫桥西边一里的寺庙。据传唐初有名的寒山、拾得两个和尚住此,因而得名。 6.夜半钟声:唐代寺庙有半夜敲钟的习惯。【赏析】: 诗歌从很细小的景色入手,绘制了一幅朦胧静谧、清冷幽美的江南水乡秋夜图。 诗歌一、二句,虽然写的是秋夜,但仍能使人感知江边各种秋物的色彩、形态,还有声音和情绪;体现出来的感觉一实一虚,对比非常清楚。 而诗歌所创造的艺术意境,也寓于这繁简虚实对比的玄妙之中。 三、四两句却是个大写笔,把一里以外寒山寺的钟声远距离传送了过来。这捎带着禅的超然的钟声,又会引发满怀愁绪的夜泊之人什么样的感受呢?。 4.那些诗句是描写枫桥的钟声的诗句《寒山寺 清·陆鼎 》 作者:清·陆鼎 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 独惜牙郎趋利市,不闻渔火感诗人。 绝无逆旅知归客,安问寒岩旧应真。 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 《寒山寺 明·王犀登 》 作者:明·王犀登 古寺西边路,青山满目中。 石龙从作雨,江鹊尚鸣风。 市近僧难定,泉悭花不红。 烛怜门外路,尘土暗江枫。 《题《姑苏十景·枫桥》》 作者:明·文徵明 金阊西来带寒诸,策策丹枫堕烟雨。 渔火青荧泊棹时,客星寂寞闻钟处。 水明人静江城孤,依然落月啼霜乌。 荒凉古寺烟迷芜,张继诗篇今有无? 《赋得寒山寺送别》 作者:明·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要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枫桥寺》 作者:宋· 俞桂 湖水相连月照天,雁声嘹唳搅人眠。昔年曾到枫桥宿,石岸旁边系小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