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全宋词王沂孙

1.求名家词集

什么意思啊?有《全宋词》啊 累死我了

钱惟演 杨忆等十七人的《西昆酬唱集》

范仲淹《范文正公集》

张先《安陆词》又名《张子野词》

晏殊《珠玉词》

宋祁《宋景文公长短句》

欧阳修《欧阳文忠集》

柳永《乐章集》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晏几道《小山词》

秦观《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晁元礼《闲斋琴趣》

赵令畤《 聊复集》

晁补之《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晁冲之《具茨集》

毛滂《东堂词》

陈克《赤城词》

李元膺《李元膺词》

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周邦彦《清真居士集》已佚

贺铸《东山词》《贺方回词》

张元擀(擀去掉提手旁)《芦川归来集》《芦川词》

叶梦得《石林词》

汪藻《浮溪词》

刘一止《苕溪东章》

李邴《云翕草堂集》

陈与义《简斋集》

蔡伸《友古词》

周紫芝《竹坡词》《太仓稊米集》

万俟咏 《大声集》

徐伸《青山乐府》

田为《芊呕集》

曹组《箕颍集》

吕滨老《圣求词》

程垓《书舟词》

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

韩元吉《南词诗余》

袁去华《宣卿词》

陈亮《龙川词》

范成大《石湖词》

辛弃疾《稼轩长短句》

姜夔《白石词》

刘过《龙洲词》

严仁《清江唉乃词》

俞国宝《醒庵遗珠词》

张镃《南湖集》《玉照堂词》

史达祖《梅溪词》

刘克庄《后村长短句》

卢祖皋《蒲江词稿》

潘牥《紫岩集》

吴文英《梦窗词》

黄公绍《在轩词》

刘辰翁《须溪集》

周密《草窗集》

蒋捷《竹山词》

张炎《山中白云》《词源》

王沂孙《花外集》

姚元文《江村遗稿》

李清照《李清照集校注》《易安居士文集》

陆游《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纳兰性德《侧帽集》《饮水集》

黄裳《演山词》

2.求宋词中的 千古名句.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音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柳永《玉胡蝶》

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柳永《戚氏》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晏几道《阮郎归》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昔日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落泪。(周邦彦《解连环》)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周邦彦《蝶恋花》)

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蔡伸《苏武慢》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周紫芝《鹧鸪天》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忘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塘。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史达祖《夜合花》

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史达祖《三姝媚》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刘克庄《贺新郎》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木兰花》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江城子》

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衰草连天,飞梅弄晚。卢祖皋《宴清都》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潘方《南乡子》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吴文英《夜合花》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吴文英《浣溪沙》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黄孝迈《湘春夜月》

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黄公绍《青玉案》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周密《高阳台》

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天寒,犹倚梅花那树。张炎《月下笛》

昔日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落泪。(周邦彦《解连环》)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周邦彦《蝶恋花》) 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蔡伸《苏武慢》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周紫芝《鹧鸪天》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忘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塘。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史达祖《夜合花》 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史达祖《三姝媚》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刘克庄《贺新郎》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木兰花》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江城子》 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衰草连天,飞梅弄晚。卢祖皋《宴清都》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潘方《南乡子》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吴文英《夜合花》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吴文英《浣溪沙》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黄孝迈《湘春夜月》 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黄公绍《青玉案》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周密《高阳台》

3.宋代词的演变历程(包括:主要人物及其代表词作)

宋词的发展历程如下:

一、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二、北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

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晏几道二人,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张先创制了若干慢词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晏几道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至张先、晏几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过渡。

2、第二个阶段

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其中柳永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将词大众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之后的苏轼继承柳永的革新成果彻底破除“诗尊词卑”,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辛派词人的先河。

3、第三个阶段

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周邦彦兼采众家之所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词体的成熟。在思想内容上增强了词的“体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注重词调的整理与规范化,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典型。

南渡后,一方面,江左偏安,出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局面,社会上唱词之风仍然盛行,为歌词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历史的大变革,由北宋而南宋,政治上的动荡必然波及词坛与歌坛,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

扩展资料:

宋词分类按不同性质可分为三类:

1、折叠按音乐性质分类:

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2、折叠按拍节分类:

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3、折叠词牌来源划分类: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也就不再另拟题目了。《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4.宋词的创作特点

宋词

宋词通论

○宋词○

词作为新兴的诗歌形式,从隋唐发轫,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唐圭璋先生所编《全宋词》收词人千家以上,词作二万首。最近还陆续有所增补(如孔凡礼先生《全宋词补辑》等)。虽因词在开始时还未被承认为“正统”文学,亡佚很多,但目前搜集的成果就足以反映出宋词的繁荣兴盛和丰富多彩了。

前人论词,有“婉约”、“豪放”之说,历来聚讼纷纭。此说首见于明张綖所作《诗馀图谱》。其《凡例》后有按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籍,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张綖关于婉约、豪放的界说,是从艺术风格着眼的,但又把它们看作词的两“体”,后人又引申为两“派”(如王士祯)。这就与宋词实际风格的多样性发生矛盾:宋词显然不止这两种风格,即以豪放派创始人苏轼的作品而言,真正豪放者也不过二三十首,争论即由此产生。其实,在许多词学家的具体评论中,豪放、婉约两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也不是对艺术风格的单纯分类,更不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逐一鉴定,而是指宋词在内容题材、手法风格特别是体制声律方面的两大基本倾向,对传统词风或维护或革新的两种不同趋势。认识这种倾向和趋势对于宋词的深入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大致说来,苏辛豪放词派即革新词派,与传统婉约词派的不同在于:在内容题材上,婉约派坚守词为“艳科”、“诗壮词媚”的樊篱,抒情则男欢女爱,伤春伤别,状物则风花雪月,绮罗香泽,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苏轼手中,诸凡记游、怀古、赠答、送别,皆能入词,几乎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词概》)的境地;南宋辛派词人,更把表现爱国精神作为词的主旨,标志着宋词的最高思想成就。在手法风格上,前者长于比兴,以清切婉丽为当行本色,后者善于直抒胸臆,以豪健奔放为主要特色。在体制声律上,前者强调合乐,如李清照《词论》要求词“协音律”、“可歌”,并批评苏轼“往往不协音律”,后者却重文不重声,不肯迁就声律而妨碍思想感情的自由表达,所谓“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这是宋词中实际存在的两大倾向和趋势。

应该指出,北宋以来不少词评家把豪放、婉约说成“正格”、“别格”的观点,是错误的。署名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并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四库总目提要》卷198也说,词应“以清切婉丽为宗”,苏辛一派词“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他们虽然承认苏辛词“工”,但又囿于传统成见,把它视为“非本色”、“别格”,对苏辛词派的革新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但解放以来有的论者又把两派说成“主流”、“逆流”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一般被认为婉约派的作家,情况复杂,但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思想艺术成就,逆流说导致全盘否定,显然不符实际;豪放派作家不仅仍有一些婉约之作,而其豪放词往往吸收、融化婉约词的艺术手法,仍然保持词区别于诗的特性,并不被诗同化。我们为“大江东去”这种俯仰古今的巨大感慨所感动,也能体味“扬柳岸,晓风残月”的侧悱缠绵的羁旅者的心情;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岳飞《满江红》、张孝祥《六州歌头》、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乃至辛弃疾的许多佳篇,固然大声镗鞳(tangta,鼓鞞声),悲歌慷慨,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但周邦彦《兰陵王·柳》、史达祖《双双燕》、吴文英《莺啼序》、王沂孙《齐天乐·蝉》等体物精细的工笔之作中,也包蕴着回肠荡气的情操。春兰秋菊,各尽其妙,都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在充分估计豪放词派革新意义的前提下,应该把两派统一起来。

宋词是我国词史上的顶峰,其影响笼罩以后的整个词坛。宋词实际上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抒情诗,使它取得了与“唐诗”、“元曲”等并称的光荣。

5.古诗的含义

A. 综合选集 诗经繁体精校本 楚辞繁体精校本 乐府诗集浏览 历代辞赋选 汉代诗选 魏晋诗选 南朝诗选 全唐诗 唐诗三百首 唐五代词选 唐宋名家词选 千家诗 全宋词 宋诗一百首 金元明清诗选 元代小令五十首 明清词选 B. 先秦 先秦歌谣选 诗经·国风 诗经·大雅 诗经·小雅 诗经·颂 老子 屈原全集 宋玉诗赋选 C. 汉代 枚乘赋选 贾谊诗赋选 淮南小山赋选 司马相如诗选 王逸诗选 东方朔诗选 苏武李陵诗 王褒赋选 刘彻全集 班婕妤诗选 赵壹赋选 秦嘉全集 班彪赋选 班昭赋选 班固全集 扬雄赋选 张衡全集 古诗十九首 蔡邕全集 蔡琰全集 祢衡赋选 曹操全集 孔融全集 D. 魏代 曹丕全集 曹植全集 王粲全集 陈琳全集 刘桢全集 徐干全集 阮瑀全集 应璩全集 应玚全集 繁钦全集 曹睿全集 嵇康全集 向秀赋选 阮籍全集 E. 晋代 何邵全集 潘尼全集 潘岳全集 张翰全集 张华全集 张协全集 张载全集 傅玄全集 陆机全集 陆云全集 石崇全集 孙楚全集 左思全集 曹摅全集 陶渊明全集 郭璞全集 刘琨全集 卢谌全集 袁宏全集 F. 南北朝 谢惠连全集 谢灵运全集 鲍照全集 谢朓全集 鲍令晖全集 孔稚珪全集 萧衍全集 江淹全集 沈约全集 范云全集 何逊全集 阴铿全集 徐陵全集 庾信全集 木兰辞 江总全集 G. 隋代 薛道衡全集 H. 唐代 敦煌曲子词选 虞世南全集 上官仪全集 春江花月夜 王勃全集 卢照邻全集 杨炯全集 骆宾王全集 陈子昂全集 杜审言全集 沈佺期全集 宋之问全集 张说全集 张九龄全集 常建全集 储光羲全集 李颀全集 高适全集 岑参全集 王昌龄诗精选 王昌龄全集 孟浩然全集 王维诗精选 王维全集 李白诗精选 李白全集 杜甫诗精选 杜甫全集 刘长卿全集 韩愈全集 柳宗元全集 韦应物全集 寒山全集 拾得全集 顾况全集 李益全集 卢纶全集 钱起全集 王建全集 张籍全集 孟郊全集 元稹全集 白居易诗精选 白居易全集 刘禹锡全集 贾岛全集 许浑全集 李商隐诗精选 李商隐全集 杜牧诗精选 杜牧全集 李贺全集 薛涛全集 皮日休全集 陆龟蒙全集 杜荀鹤全集 罗隐全集 僧皎然全集 僧贯休全集 僧齐己全集 温庭筠词选 温庭筠词全集 温庭筠诗全集 韦庄词全集 韦庄诗全集 I. 五代 李珣词选 冯延巳词选 冯延巳词全集 李煜词全集 J. 宋辽金 潘阆词全集 范仲淹词全集 苏舜钦诗选 欧阳修诗词选 欧阳修词全集 张先词全集 晏殊词选 晏殊词全集 晏几道词选 晏几道词全集 柳永词全集 王安石诗词选 王安石词全集 王安石诗全集 苏轼诗词选 苏轼词全集 苏轼诗全集 黄庭坚诗词选 黄庭坚诗全集 黄庭坚词全集 秦观词选 秦观词全集 陈师道词全集 李之仪词全集 张耒词全集 晁补之词全集 贺铸词选 贺铸词全集 陈与义诗全集 陈与义词全集 吕本中词全集 毛滂词全集 周邦彦词选 周邦彦词全集 李纲词全集 朱敦儒词选 朱敦儒词全集 李清照词全集 朱淑真词选 舒亶词全集 韩元吉词全集 胡铨词全集 叶梦得词全集 张元干词全集 张孝祥词选 张孝祥词全集 范成大词全集 陆游诗全集 陆游诗词选 陆游词全集 杨万里词全集 陈亮词全集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全集 刘过词全集 姜夔词选 姜夔词全集 吴文英词选 史达祖词全集 刘克庄词全集 元好问诗词选 蒋捷词全集 文天祥诗全集 文天祥诗词选 王沂孙词全集 刘辰翁词全集 吴激词选 蔡松年词选 段克己词选 戴复古词全集 K. 元代 萨都剌诗词选 刘因诗选 关汉卿散曲选 关汉卿杂剧选 狄君厚杂剧选 范康杂剧选 高文秀杂剧选 金仁杰杂剧选 宫天挺杂剧选 孔文卿杂剧选 王实甫杂剧选 白朴词曲选 马致远散曲选 马致远杂剧选 孟汉卿杂剧选 尚仲贤杂剧选 石君宝杂剧选 张养浩散曲选 刘致散曲选 张可九散曲选 贯云石散曲选 卢挚散曲选 郑光祖杂剧选 高明戏曲选 纪君祥杂剧选 郑廷玉杂剧选 张国宾杂剧选 岳伯川杂剧选 杨梓杂剧选 武汉臣杂剧选 王伯成杂剧选 L. 明代 刘基诗词选 高启诗选 汤显祖牡丹亭 陈子龙诗词选 夏完淳诗词选 M. 清代 钱谦益诗选 吴伟业诗词选 顾炎武诗选 顾贞观词选 陈维崧词选 朱彝尊诗词选 洪升戏曲选 孔尚任戏曲选 王士祯诗词选 查慎行诗选 纳兰性德词选 纳兰性德词全集 袁枚诗选 仓央嘉措诗选 黄景仁诗词选 龚自珍诗词选 黄遵宪诗选 秋瑾诗词选 苏曼殊全集 N. 现代 李叔同诗选 鲁迅旧体诗选 **诗词选 钱钟书全集 O. 诗词常识 绝句律诗格律示例 诗韵常用字 白香词谱。

6.关于宋代文学史

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

所谓“雅”,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文人文学,指诗、文、词;所谓“俗”,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下层的小说、戏曲。传统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的说法,指明了各个朝代文学样式发达繁荣的侧重点。

我们应该充分评价元明清诗文词的成就,但其未能超宋越唐,则可断言。如果说,宋代诗文词(特别是文和词)是元明清作家们不断追怀、仰慕的昨天,那么,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大发展就是宋代刚刚发展起来的白话小说和戏曲的灿烂明天了。

宋代继唐代以后出现了又一个诗歌高潮。虽然至今还没有一部《全宋诗》,但其总量超出《全唐诗》好几倍则是无疑的。

宋代诗人大都一生勤奋写作,作品众多,如现存苏轼诗二千七百多首,杨万里四千多首,陆游近万首,远比唐代李、杜为多(李诗近千首,杜诗一千四百多首),充分说明宋诗繁荣的盛况。 往往体现为一定的质量。

作为一代诗歌,宋诗在继承唐诗的基础上,发生了显著的新变,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从思想内容看,宋诗在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和反映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方面都有所扩展,但又缺乏唐诗、特别是盛唐诗歌中追求远大理想的积极昂扬的精神;而在抒发民族斗争中的爱国忧国的情绪上,又比唐诗炽热和深切。

这是由时代的条件决定的。宋朝比之以往的几个统一王朝来,是中央集权最为集中的朝代。

这一方面对巩固宋朝统一、安定社会秩序、发展经济和抵御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侵扰,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军权集中带来了宋朝军队训练不良,战斗力削弱,政权集中带来了官僚机构庞大臃肿,腐败无能,财权集中又刺激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挥霍享乐。所以开国不过三十多年,宋太宗时就爆发了王小波、李顺的农民起义,人数达数十万。

正是在积贫积弱局势逐渐形成、社会危机急剧发展的情况下,地主阶级中的有些改革家就出来倡导“变法”,改革弊政,形成了变法运动。王安石就是杰出的代表。

北宋的诗**新运动,诗歌中反映民生疾苦、社会黑暗和统治阶级政治斗争的现实主义倾向,都和这种社会政治情况有关,跟变法运动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如梅尧臣《汝坟贫女》、《田家语》;欧阳修《食糟民》、《边户》;王安石《兼并》、《省兵》;苏轼《荔支叹》等一批作品。

但是如同变法运动只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缺乏远大的政治前途一样,在宋诗中也缺乏唐诗中积极昂扬的政治进取精神,往往悲慨多于壮歌。这是一。

其次,宋朝从开国之初直到灭亡,一直处于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不断侵扰和威胁之中,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朝代中最缺乏抵御力量的软弱王朝。宋王朝对他们一再割地求和、输币纳绢、称臣称侄。

但是,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爱国将领和官员,尤其是广大汉族人民群众,是不能忍受这种受侮辱、被奴役的处境的,他们表现了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因此宋代诗歌中(包括词)所反映的爱国思想也就越来越显得突出。宋初路振《伐棘篇》对国耻国难的慨叹,苏舜钦《庆州败》对败于西夏的“羞辱中国堪伤悲”,苏轼《祭常山回小猎》、《和子由苦寒见寄》等所表达的“与虏试周旋”的决心,都是例证。

而在北宋灭亡以后,更成为南宋诗歌的基调。伟大诗人陆游正是在南郑戎马生活中找到了创作的生命,为苦难的祖国歌唱了一生;在南宋灭亡前后,文天祥、谢翱、林景熙、郑思肖、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为宋代诗坛增添了最后的光彩。

这是唐诗中所没有的。 宋诗主要向思理、显露和精细方面发展。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诗有词、理、意兴”,“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四说:“唐人诗主情,去三百篇近;宋人诗主理,去三百篇却远矣。”

今人钱钟书先生《谈艺录》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他们所持的褒贬态度不同,但都共同认为“理”、“思理”为宋诗特点。

重情韵者往往含蓄,重思理者则较显露。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凡例》说:“唐诗蕴蓄,宋诗发露,蕴蓄则韵流言外,发露则意尽言中。”

吴乔《围炉诗话》卷一也指出唐诗多比兴,因而“其词婉而微”;宋诗多赋,“其词径以直”。他们都指明了这种特点。

此外,宋诗又追求精细。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说:“诗至宋而益加细密。

盖刻抉入里,实非唐人所能囿也。”所谓“细密”、“刻抉入里”,一方面指宋诗对客观事物的描摹,趋于求新、求细,形容尽致,纤微毕现,与唐诗的浑成淳滀(tingxù)各异其趣;另一方面指宋诗对用典、对仗、句法、用韵、声调等用工更深,日臻周详密致。

与上述几点相联系,宋诗又呈现出议论化、散文化和以才学为诗的倾向,则对诗歌艺术的发展造成好坏兼具的影响。如同写水势湍急,李白《早发白帝城》在骏发豪爽中蕴含着欢快舒畅的情绪,而苏轼《百步洪》却说:“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一连用七个比喻,穷妍极态,炫人眼目,后半首又以议论出之。

黄庭坚。

7.宋词的影响和地位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其时,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场,在许多城市也都有歌楼伎馆,甚至有些官僚豪绅家里也有歌伎舞女,这种社会风尚为宋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章编的《全宋词》,含著名词人1330多家、作品19900多首。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

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

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8.白石词的艺术特色

何谓“骚雅”?简而言之,就是要有寄托。

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篇中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 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

“离骚”者,牢骚也;《小雅》者,怨诽之辞也,都属于情绪感触。然此种牢骚感慨,不但是“不淫”“不乱”的,而且“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涅而不缁”,可“与日月争光”,是十分高洁的。

可见,它已经不是一般的牢骚感慨了,而是作家深心中的一种怀抱,一种寄托。(关于“骚雅”乃姜、张词中之寄托说,详见方智范、邓乔彬等《中国词学批评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90至98页。

我认为因身世、时代之不同,二人词中之寄托也有差异。玉田后期词确乎大半为黍离之悲、兴亡之感,所谓“玉老田荒”是也。

而白石还只是处在“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的时代,故其词中寄托系乎家国兴亡之慨者并不太多。玉田于此亦未必不察,其所以借白石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乃如书中所言正因畏文网而故加隐约也。)

而所谓寄托,因作家心中的情志感慨不同,故有着多种多样的内涵。即以唐宋词为例,同是吟咏美人香草,山川风物,有寄意于对君国之忠厚缠绵之致的,如冯延巳的《鹊踏枝》、辛弃疾的《摸鱼儿》;有寄意于年华流逝而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如贺铸的《青玉案》《芳心苦》;有寄意于亡国深哀黍离之悲的,如张炎的《解连环》、王沂孙的《眉妩》;有寄意于人格气骨胸襟怀抱的,如苏轼与陆游的两首《卜算子》,一写孤雁,一写寒梅,其格高韵绝、苏世独立,皆寓其幽清孤峭之人格精神也。

凡此种种,皆为词中之寄托,亦即所谓“骚雅”意也。 关于词中的寄托,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五中说得最为明白:“词贵有寄托。

所贵者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身世之感,通于性灵,即性灵,即寄托,非二物相比附 也。”

之所以词中之寄托往往是“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蕙风词话》,《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乃是因为它通于作者的性灵,而性灵,归根到底,又是来自于作者的身世感受。

此种身世感受,向内来说,是深藏于作者内心中的一种极为深切或者极为隐秘的情感或者情结;向外来说,就是融贯于作品中的一种情思、情感,亦即所寄托的骚意。情思、情感,当然每个作家都会有,但如果在某个作家的作品中,有一种一以贯之的情思情感,始终或者反复出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时候,这种情思情感,就可说是已经进入到情结的层次了。

正是这种情思情结,使他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往往会“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从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题材,抒写何种情感都会或隐或显或强或弱地表现出来。 那么,就白石而言,隐藏在其内心中极深的情结是什么呢?我认为既不是早年与合肥琵琶女的恋情,也不是一般的怀才不遇、自伤漂泊之感,追根究底,最深沉处乃是一种极为强烈的人格、人品意识。

正如清人蔡宗茂所言:“词盛于宋代,自姜、张以格胜;苏、辛以气胜,秦、柳以情胜。”其所以白石的同时代人与后世评家一再以“格”“气格”“格韵高绝”等来评价赞许他,正是因为看到了他作品中那种一以贯之、时时彰显出来的极为高洁的人品气质、人格精神。

而白石如此强烈的人格意识主要是来自三方面, 一是因早年失怙而造成的难与世偕的敏感、孤凄、伤感、幽独而又极思独立自强的心态;(这种心态从他最早的词作《扬州慢》词境中就可以看出。其词作终生未能走出这种伤感情调,虽为以后的身世遭际所致,但早年的心理定势当也是一重要原因。)

二是在成年后长期依人作幕、漂泊江湖之生涯中因位卑才高的屈辱心态所逐渐形成的一种极为敏感与强烈的自尊心; 三是因着杨万里、范成大诸公“以为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甚似陆天随”(见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中华书局1997年第2版。)等评语赞许他,时人也往往因其人品高洁而敬重他而形成的自重心理。

可以说,正是这三方面的原因,促使他产生了远较当时其他清客文人明确的人格意识,并进而在其作品中自觉不自觉地彰显出一种高雅狷介、超尘脱俗的人格精神。(注一) 姜夔是一位才华卓越、修养极为全面的文学家,在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中载有一篇他本人所写的《自叙》,其中谓:“某早孤不振,幸不坠先人之绪业,少日奔走,凡世所谓名公钜儒,皆尝受其知矣。

内翰梁公于某为乡曲,爱其诗似唐人,谓长短句妙天下。枢使郑公爱其文,使座上为之,因击节称赏。

参政范公以为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待制杨公以为于文无所不工,甚似陆天随,于是为忘年交。

复州萧公,世所谓千岩先生者也,以为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嗟乎!四海之内,知己者不为少矣,而未有能振之于窭困无聊之地者。”

可见他因其才华品格之高洁,曾备受当世闻人的赏识,但却困踬场屋,沦落不偶。为了生计,他不得不长期寄食公卿,作豪门清客。

正是这种怀才不遇、困顿落魄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