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赋这个字的诗词无可 胥徒迎晓集,赋税共秋终。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 王维 染翰过草圣,赋诗轻子虚。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其二】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王湾 赋简流亡辑,农安政理凭。 【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 韦述 赋诗开广宴,赐酒酌流霞。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 包佶 赋中频叹鵩,卜处几听鸡。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 白居易 赋力凌鹦鹉,词锋敌辘轳。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 刘得仁 赋税充天府,歌谣入圣聪。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 齐己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咏茶十二韵】 张九龄 赋怀湘浦吊,碑想汉川沈。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 李德裕 赋命诚非薄,良时幸已遭。 【述梦诗四十韵(有序)】 杜甫 赋诗拾翠殿,佐酒望云亭。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 兵戈犹拥蜀,赋敛强输秦。 【上白帝城二首 其一】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元日示宗武】 杜牧 赋妙排鹦鹉,诗能继鹡鸰。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贯休 赋鵩言无累,依刘德有邻。 【赠抱麻刘舍人】 高适 赋得黄金赐,言皆白璧酬。 【奉酬睢阳李太守】 崔日知 赋成先掷地,词高直掞天。 【冬日述怀奉呈韦祭酒张左丞兰台名贤】 温庭筠 赋分知前定,寒心畏厚诬。 【病中书怀呈友人】 赋成攒笔写,歌出满城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蒋防 赋形期大匠,良璞勿同斯。 【玉卮无当】 2.诗词歌赋的赋字的意思释义: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赋 拼音:fù 解释: 1.旧指田地税:田~。~税。 2.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4.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5.古同“敷”,铺陈,分布。 造句: 1. 他从小就显现出非凡的绘画天赋。 2.他虽然没有过人的天赋,但学习上非常认真刻苦。 3.小华因其卓越的音乐天赋而备受瞩目。 4.在诗词歌赋上略胜一筹的他,也有着鲜为人知的痛苦经历。这些痛苦经历使他形成了梦游的习惯。这不,熟睡中的他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披衣起身,到了一个人际罕至的荒僻之地。 5.壮哉我之华夏,诗词歌赋,千秋古国;美哉我之民族,同心同德,不屈不挠;盛哉我之风尚,仁厚朴醇,百善当孝;伟哉我之青史,文明五千,与爱同行! 3.有关诗词歌赋中的赋赋 《苦笋赋》,黄庭坚书,行楷。 简介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 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 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 赋的来源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 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 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片》。 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 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 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 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汉赋的体式 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压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 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 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诗和赋的区别 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 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 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阶段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一些文章中也略及赋的体制问题。 比如《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辞赋家的传,汉代刘向、刘歆的《七略》中的《诗赋略》。那里能涉及到一些。 至於具体的关於赋的论文, 可参阅班固《两都赋序》: 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於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 是以衆庶悦豫,福应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於郊庙。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爲年纪。 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臯、王襃、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於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 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 4.诗词歌赋的赋字的意思释义: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赋 拼音:fù 解释: 1.旧指田地税:田~。~税。 2.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4.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 天~。禀~。 5.古同“敷”,铺陈,分布。 造句: 1. 他从小就显现出非凡的绘画天赋。 2.他虽然没有过人的天赋,但学习上非常认真刻苦。 3.小华因其卓越的音乐天赋而备受瞩目。 4.在诗词歌赋上略胜一筹的他,也有着鲜为人知的痛苦经历。这些痛苦经历使他形成了梦游的习惯。 这不,熟睡中的他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披衣起身,到了一个人际罕至的荒僻之地。 5.壮哉我之华夏,诗词歌赋,千秋古国;美哉我之民族,同心同德,不屈不挠;盛哉我之风尚,仁厚朴醇,百善当孝;伟哉我之青史,文明五千,与爱同行。 5.诗词歌赋的赋字的意思汉朝时最流行的一种文体。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如:雪赋 (谢惠连)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 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 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未至,居客之右。 俄而未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 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俟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 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城。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 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于阴德。 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 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 沸潭无涌,炎风不兴。 北户扉,裸壤垂。 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霭,日韬霞。 霰淅沥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蔼蔼浮浮,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 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庑,未萦盈于惟席。 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 眄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 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失素,纨袖冶,玉颜掩。 若乃积素未方,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山。尔其流滴垂冰,缘承隅。 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缴之仪。 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 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 对庭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 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邹阳闻之,懑然心服。 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 歌曰缩: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燎熏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兮思自亲。 愿低帷以昵枕,念解而褫绅。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解耀于阳春。歌卒。 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顾谓枚叔,起而为乱。 乱曰: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天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 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耀不固其节。节岂我名,节岂我贞。 凭云升降,从风飘零。 值物赋象,任地班形。 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6.含有诗字的诗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秋词 刘禹锡 谁将诗卷掷江流,定不与江东向流。---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歌醉中作歌 黄仲则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苦寒行 曹操 吟君别我诗,怅望水烟际。-----送厉图南下第归澧州 曹邺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 李白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李商隐 希望可以帮到你! 7.与汉字有关的诗句关于得字古诗,有一类“赋得”诗,有的是科举时代的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有的是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南朝梁元帝有《赋得兰泽多芳草》诗。白居易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韦应物有《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8.500字左右的诗词曲赋有哪些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武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