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唐诗逸是舞蹈上的天才在参加2009年CCTV电视舞蹈大奖赛时,董卿说她:“真美啊!就像你的名字一样富有诗意。” 在CCTV舞蹈大赛,中国当代著名编导家,中国东方歌舞团艺术总监、副团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闭幕式执行总导演——陈维亚在她表演古典舞技巧性动作时说:“这个女孩子非常棒啊!她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唐诗逸在去年(2010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大型舞剧《大梦敦煌》)“十周年庆生演出”就挑起了扮演月牙一角的大梁,她的表演有灵性,把握角色到位,被总编导陈维亚评价为“史上最好的月牙”之一。 (见兰州日报)2013年中国版舞林争霸导师、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评价唐诗逸一分半钟的首秀时说:“感觉她一上台整个舞台都是她的”,“其实我们在她们这个年龄,真的还不如她们”。方俊说:“诗逸你在这个圈子里是真有名。 ..你的技术和你的名气已经够大的,现在就是,怎么样成为杨(丽萍)老师和金(星)老师这样的大师。”著名舞蹈编导佟睿睿: “丫头加油!我知道你性格里是不会用伤痛博取同情的,这么多年每每排练,都倾尽所有的极限毫无保留的放在排练厅里,你的坚强和韧性是你最优秀的品质。” 唐诗逸本科同学怡凡:“唐诗逸基本不练私功,唱歌也极其好听,生活中待人真诚。人家就爱睡觉打魔兽,可上课从不虚度一分钟。 想来想去想的我脚后跟疼,跳舞阿,需要天赋滴,没天赋光刻苦,别踏进这行。”。 2.唐之《拓枝舞》“拓枝舞”也是源于西域石国的一种乐舞。以乞寒舞、胡腾舞、拓枝舞、胡旋舞为代表的西域乐舞艺术为唐代举国崇尚并对中原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拓枝”当为“柘枝”,见《居易录》卷八。史载:“石(国),或日拓支、日拓折、日赫时,汉大宛北鄙也。”据向达先生考证,“拓枝舞”是从西域石国传入中原的。《说郛》卷二十三上舞柘 舞柘之本,出拓枝氏之国,流传误为柘枝也,其字相近。唐代拓枝舞属“健舞”类,屈拓枝则属“软舞”类。 在近年考古活动中出土的阿斯塔那第一座唐墓里,出土了保存完好的舞乐绢画,原件绘于六扇屏风之上,也是初唐时期的绘画精品。在屏风上画二舞伎,四乐伎,每扇屏风上各画一人。保存较完好的一个舞伎,头换高髻,额上细描雉形花钿,着黄蓝色卷草纹白袄,锦袖、红裳,足穿高头青绚履,左手拈披帛,似要挥披帛而舞。唐代内地流行源出于安西的“拓枝舞”,初唐时的拓枝舞多为双人对舞,称“双拓枝”。所以有人推测,这可能是表现“拓枝舞”时的一个场面。 唐人的诗篇中有很多描写“柘枝舞”的佳句。唐沈亚之有《柘枝舞赋》。《乐府诗集》、《梦溪笔谈》。这些诗作常常写到动人的鼓声,如:“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柘枝》初出鼓声招”;“大鼓当风舞《拓枝》”等等:充分证明“拓枝舞”是在鼓声伴奏下出场、起舞的,其舞蹈必然具有节奏鲜明、气氛热烈、风格健朗的特点。在张枯《观杨瑗《拓枝》中有“缓遮檀口唱新词”之句,由此可知“拓枝舞”表演间有歌唱的段落。 “拓枝舞”传入中原以后,在广泛、长期的流传中已逐渐发展变化,从保持原有民族风格的单人《柘枝舞》,到由二人表演的“双柘枝”,还有儿童舞蹈《屈拓枝》(或作《屈枝》)。可能由于表演风格不同,《屈拓枝》不属“健舞”类,而属“软舞”类。一般是宫里在传统节日来到时,表演的一种健舞,即傩舞,叫拓枝舞。跳傩舞的时候要带傩面具,非人非兽,十分狞厉威严,传说有种神秘的力量,以此乞求避邪除凶。 唐代“拓枝舞”流行很广,除京都长安外,常州、杭州、洪州(南昌)、潭州(长沙)、四川等地均有人表演“拓枝舞”。先秦时期楚地(以现在襄樊和长阳为拓枝舞中心),湖南地方歌舞发达,巫舞傩戏至今仍有遗响。经济文化发展的唐代,湖南歌舞活动也很活跃。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记述他在长沙(当时叫潭州)遇见这位开元名乐师的故事;李翱诗有“姑苏太守青娥女,流落长沙拓枝舞”之句;李商隐《潭州》诗中写道:“楚歌重垒怨丛兰”。 3.宋代队舞与唐舞的区别宋代宫廷中用于礼仪、典礼和欣赏娱乐的节目主要是“队舞”。宋代队舞也是规模宏大,多姿多彩的。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个是72人表演的“小儿队”;一 个是由153人表演的“女弟子队”。每队又各有十个节目,从各个节目的名称上看,如“小儿队”的《柘枝队》、《剑器队》、《婆罗门队》、《醉胡腾队》、 《玉兔浑脱队》等等,“女弟子队”的《菩萨蛮队》、《拂霓裳队》、《采莲队》等等,都很像是唐代宫廷名舞的直接继承。但从表演形式、手段等具体记述考察, 则可以看出已经有了许多的发展变化。比如:每部乐舞都增加了杖子头、竹竿子(都是率领舞队的人物)、花心(领舞者)、四角(群舞者)等不同角色和勾队(召 演员出场)、放队(让演员入场)、致语、唱念、问答等各种表现手段。这些变化不可忽视,实际上是舞蹈表演在向舞、乐、诗、歌、白相结合,有简单的人物、情 节,有一定表演程式的戏曲形式演变中的一种早期过渡样式。所以宋代队舞虽然吸收了唐代舞蹈的一些东西,但又没有能够把唐代那些著名舞蹈都直接继承下来。这 就是“队舞”中增加的那些“名堂”告诉我们的事实。至于此中的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如社会的变革,政治、哲学思想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人们生活习俗 和艺术欣赏习惯、爱好的变化等等,都在起着或隐或显的作用。 4.唐朝唐玄宗 时的舞蹈有哪些《小破阵乐》是唐玄宗李隆基根据李世民的《破阵乐》改编的。《小破阵乐》的视频 《龙池乐》也是唐玄宗时的乐舞,舞蹈典雅优美,舞蹈突出变现莲花之美。 《光圣乐》这个是颂扬玄宗的乐舞。 还有的就是楼上说的著名的《霓裳羽衣舞》,《凌波曲》,《紫云曲》这三个舞曲都是唐玄宗亲自写作,然后产生的舞蹈。 唐代比较著名的还有《踏摇娘》、《兰陵王》、《绿腰》、《春莺啭》等等。 5.唐诗逸和朱洁静两人在中国舞坛的地位唐诗逸:获奖第八届“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A级少年甲组女子中国古典舞 金奖 第九届“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A级青年甲组女子中国古典舞,唐诗逸编演的是《跳转翻组合》 金奖 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奖赛综合组 银奖 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 金奖(《水月洛神》) 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个人表演 特别奖 朱洁静 她具备出色的舞蹈资质,善于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对舞蹈语言的驾驭,具有极其娴熟、流畅的功力,表演戏路非常宽泛,是一位极具潜质的舞蹈尖子演员。她担任了多部原创舞蹈大戏的主演:她在原创舞剧《霸王别姬》中饰演“虞姬”;在原创舞剧《野斑马》中饰演“斑马女儿”;在原创舞蹈诗剧《天边的红云》中饰演“云”;在原创服饰舞蹈《金舞银饰》及原创舞蹈诗《中华鼓舞——龙之声》中都担任主要角色。她的表演戏路非常宽泛、流畅、细腻。经过多年的舞台锻炼及众多舞坛名家的精心指点,朱洁静在国内各大舞蹈比赛中屡获佳绩,出色的表演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 你看看有没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