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念奴娇唐宋词格律

1.念奴娇 词谱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有然也。此以《东坡乐府》为准,选脍炙人口的“大江东去”一阕为定格,“凭高远眺”为变格。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韵。用以抒豪情壮志者,宜用入声韵,另有平韵一格,附著于后。

【定格】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

钦定词谱正体

念奴娇 《碧鸡漫志》云:大石调,又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姜夔词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大石调,又大吕调。苏轼“赤壁怀古”词,有“大江东去,一樽还酹江月”句,因名《大江东去》,又名《酹江月》,又名《赤壁词》,又名《酹月》;曾觌词,名《壶中天慢》;戴复古词,有“大江西上”句,名《大江西上曲》;姚述尧词,有“太平无事,欢娱时节”句,名《太平欢》;韩淲词,有“年年眉寿,坐对南枝”句,名《寿南枝》,又名《古梅曲》;姜夔词,名《湘月》,自注即《念奴娇》鬲指声;张辑词,有“柳花淮甸春冷”句,名《淮甸春》;米友仁词,名《白雪词》;张翥词,名《百字令》,又名《百字谣》;丘长春词,名《无俗念》;游文仲词,名《千秋岁》;《翰墨全书》词,名《庆长春》,又名《杏花天》。 此调有平韵、仄韵二体,凡句读参差、大同小异者,谱内各以类列。

念奴娇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苏 轼

凭空眺远句见长空万里句云无留迹韵

⊙○◎● ●⊙○◎● ◎⊙○●

桂魄飞来光射处句冷浸一天秋碧韵

◎●◎○○●● ◎●◎○○●

玉宇琼楼句乘鸾来去句人在清凉国韵

◎●○○ ⊙○⊙● ⊙●○○●

江山如画句望中烟树历历韵

⊙○○● ●○○●◎●

我醉拍手狂歌句举杯邀月句对影成三客韵

◎●◎●○○ ◎○⊙● ◎◎○○●

起舞徘徊风露下句今夕不知何夕韵

◎●⊙○○●● ⊙●◎○○●

便欲乘风句翻然归去句何用骑鹏翼韵

◎●○○ ⊙○⊙● ⊙●○○●

水晶宫里句一声吹断横笛韵

◎○○● ◎○○●○●

2.那位有仿写宋词的格律如沁园春、念奴娇等

首先,宋词是一篇一篇的,每一篇,有个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格式,都是不一样的,是固定的

比如虞美人的格式,就是:

⊙平⊙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叶仄)

⊙平⊙仄仄平平(换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

⊙平⊙仄平平仄(换仄韵)

⊙仄平平仄(叶仄)

⊙平⊙仄仄平平(再换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

其次,曲(或者说元曲中的小令),也有类似的格式。

最后提点建议:要写这种东西,最好能押韵。

比如“征夫去,望江山。”,如果改成“征夫去,江山望”,会不会更顺口一些?

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要写的话,首先必须确定一个韵脚,当然抛开唐诗不谈,在整个篇幅中是允许转韵的,但是一般不提倡隔一句两句就转韵,不然就没有韵味了……

3.词的平韵格读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发现书中所述 爱问

词押韵的格式有五种: (一)平韵格 一首词从头至尾全是平声押韵的称平韵格。

小令、中调、长调中都有平韵格。小令如《十六字令》、《浪淘沙》、《浣溪沙》、《临江仙》等;中调如《一剪梅》、《破阵子》、《行香子》、《松入风》等;长调如《水调歌头》、《八声甘州》、《沁园春》、《六州歌头》等。

平韵格是词调中较多的押韵格式。 (二)仄韵格 一首词从头至尾全是仄声押韵的称仄韵格。

小令、中调、长调中都有仄韵格。小令如《如梦令》、《生查子》、《卜算子》、《忆秦娥》等;中调如《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青玉案》等;长调如《满江红》、《永遇乐》、《念奴娇》、《贺新郎》等。

仄韵格是词调中最多的押韵格式。 (三)平仄韵转换格 一首词前面押平韵,后面押仄韵,或者前面押仄韵,后面押平韵,平仄韵相互转换,称为平仄韵转换格。

前者如《南乡子》: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 家微雨后,收红豆,叶底纤纤抬素手。

(欧阳炯) “中”、“红”平韵相押;“后”、“豆”、“手”仄韵相押。平仄转换格中先平后仄的较少见,大多为先仄后平。

如《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王安石) 上片“水”、“里”仄韵相押;“朝”、“桥”平韵相押。下片“偃”、“晚”仄韵相押;“情”、“声”平韵相押。

还有上片押仄韵,下片押平韵的。如《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上片“半”、“断”、“乱”、“满”仄韵相押;下片“凭”、“成”、“生”平韵相押。

平仄韵转换格大都是小令,中调、长调罕见。 (四)平仄韵通叶(音协)格 一首词平仄韵转换,但平声字与仄声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属词韵的同一韵部,这叫作平仄韵通叶格。

最常见的平仄韵通叶格的词调是《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 这首词的上片的“蝉”、“年”,下片“前”、“边”,都属下平声一先韵;上片的“片”、下片的“见”都属去声十七霰韵;一先、十七霰都属词韵第七部。 平仄韵通叶格就是同一词韵部的平声字与仄声字通叶。

“叶”——押韵的意思,表示此处用韵跟起韵同属一部,不得换韵。平仄韵通叶格的词调还有《醉翁操》、《渡江云》、《曲玉管》、《偏哨》、《戚氏》等,包括小令、中调、长调。

(五)平仄韵错叶格 平仄韵错叶格与平仄韵转换格相似,都是一首词里面既押平韵又押仄韵。 但是错落格要求平仄声插花着叶韵。

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 这首词上片的“楼”、“钩”、“秋”平叶,下片的“断”、“乱”仄叶,后面的“愁”、“头”又是平韵与“楼”、“钩”、“秋”相叶。 该调上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

又如《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这首词上片的“声”、“行”、“生”,下片的“迎”、“晴”平叶;上片夹“马”、“怕”仄叶,下片夹着“醒”、“冷”,“处”、“去”仄叶。

该调上片三平韵,错叶两仄韵,下片两平韵,错叶四仄韵。错落格有一特点,必须句句押韵,一首词里不能有不押韵句子。

这种格式多为小令、也有少数中调。 。

4.宋词的写法和格律是怎样的

下面是部分词牌的格律。大家最好找来相应的宋词,结合起来一起学,效果比较好。有的词牌格律没列出来,如果想写这些词牌的话,找来两首同样词牌的词,自己分解一下,就可以得出来了。

附:常见词牌格律

说明:- 表平声,| 表仄声,+ 表可平可仄。摘自《唐宋词格律》。

十六字令

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十六字,三平韵。

定格: -(韵) + | - - | | -(韵) - - |(句) + | | - -(韵)

渔歌子

又名《渔父》,二十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定格: + | - - | | -(韵) + - - | | - -(韵) - | |(句) | - -(韵) - - | | | - -(韵)

忆江南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宋人多用双调。

定格: - + |(句) + | | - -(韵) + | + - - | |(句) + - + | |- -(韵) + | | - -(韵)

长相思

又名《双红豆》,三十六字,前后片各三平韵,一叠韵。

定格: + + -(韵) + + -(叠) + | - - + | -(韵) + - + | -(韵)

+ + -(韵) + + -(叠) + | - - + | -(韵) + - + | -(韵)

浣溪沙

四十二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二句多用对偶。

格一: + | + - + | -(韵) + - + | | - -(韵) + - + | | - -(韵)

+ | + - - | |(句) + - + | | - -(韵) + - + | | - -(韵)

格二(摊破浣溪沙):

| | - - | | -(韵) - - - | | - -(韵) - | - - | - |(句)| - -(韵)

+ | + - - | |(句) + - - | | - -(韵) - | | - - | |(句)| - -(韵)

采桑子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添字格两平韵,一叠韵。

格一: + - + | - - |(句) + | - -(韵) + | - -(韵) + | - - +| -(韵)

+ - + | - - |(句) + | - -(韵) + | - -(韵) + | - - +| -(韵)

格二(添字): + - + | - - |(句) + | - -(韵) + | - -(叠) + | - -(句)+ | | - -(韵)

+ - + | - - |(句) + | - -(韵) + | - -(叠) + | - -(句)+ | | - -(韵)

眼儿媚

又名《秋波媚》。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定格: - | - - | - -(韵) + | | - -(韵) + - + |(句) + - + |(句) + | - -(韵)

+ - + | - - |(句) + | | - -(韵) + - + |(句) + - + |(句) + | - -(韵)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