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白居易写的有关草的诗句

1.白居易写过什么关于草的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①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② 【作者】 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排行十二,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贞元 十四年 (798)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 (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 用科,补盩厔(今周至)县尉。

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因上书 忤执政,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 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终刑部尚书。

早年与元稹友善,诗亦齐名,并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酬唱,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全唐诗》存诗三 十九卷。 【注释】 ①离离:形容野草很多。

②萋萋:草色。《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

王孙:贵族的后代,这里泛指远游者。 【品评】 《唐摭言》卷七云:“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

况谑之曰: ‘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 尽, 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 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 耳。

’”《幽闲鼓吹》、《唐语林》、《北梦琐言》、《能改齐漫录》、《全 唐诗话》等都有类似记载,从而扩大了这首诗的影响。“赋得”,是“赋”诗 “得”题的意思。

“得”什么题, 由人限定。 除进士科考试命题外,常见的 “赋得”诗有两类:一类是取成句为题,如骆宾王的《赋得“白云抱幽石”》; 另一类是咏物兼送别,如刘孝孙《赋得春莺送友人》。

白居易的这一首,属于 后一类。 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扣题目甚紧:先写古原草,后写送别,但 写古原而暗寓别情,写送别而不离草色。

第一句以“古原草”点题,前加“离 离”,状其稠密、茂盛,与次句的“荣”和末句的“萋萋”呼应。次句“一岁 一枯荣”虽“荣”、“枯”并举,却落脚于“荣”,表明在诗人的审美意识中, “荣”是主要的、本质的。

春“荣”冬“枯”,这是“原上草”的特点。诗人 倒置一岁之中先“荣”后“枯”的顺序,既表现了“原上草”的顽强生命力, 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离离”,绿遍古原的画卷。

次联“野火烧不尽”承“枯”, “春风吹又生”承“荣”。就字面看,两相对偶,铢两悉称;但就意义言,却 一气奔注,上下贯通,讲的都是“原上草”,而重点落到下句,与第二句“荣”、“枯”并举而重点归“荣”契合。

第三联就“春风吹又生”作尽情描绘。出句 从嗅觉方面落墨:“远芳”,即播散得很远的“草”香。

这“草”香,从“原” 上散发,直侵入伸向天边的“古道”。对句从视觉方面着笔:“晴翠”,即阳 光下闪亮的“草”色。

这“草”色,从“原”上延展,直连接遥远的荒城。十 个字,把经过野火焚烧的“原上草”,写得何等色香兼美,气势磅礴!以上赋 “古原草”,似与“送别”无关。

而读到尾联,便感到前面所写的“离离”之 “草”立刻充满“别情”。眼前是“古原”,而“王孙”一去,不是首先要穿 过那“古原”吗?“原上草”“远芳侵古道”,“王孙”不是也要随着“远芳” 踏上“古道”吗?“原上草”“晴翠接荒城”,“王孙”不是也要随着“晴翠” 走向“荒城”吗?诗中的两个“又”字,看来是有意重复。

“原上草”“一岁” 一“枯”,而“春风吹又生”,循环不已。每当“原上草”“春风吹又生”, 就“又送王孙去”,也循环不已。

就这样,作者把“咏物”和“送别”多层次 地、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前六句,以“原上草”为主语,一气盘旋,胍络分明。

后两句以“又送” 转入“送别”,又以“萋萋”照应首句的“离离”,回到“原上草”。章法谨 严,通体完美。

中间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联,对仗工整而气势流 走,充分发挥了“流水对”的优点。它歌颂野草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给人以乐 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蔑视“野火”而赞美“春风”,又含有深刻寓义。它在当 时就受到前辈诗人称赞,直到现在还被人引用,并非偶然。

2.白居易写过什么关于草的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题材:五言律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只是练习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初进京城,携诗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其为名作,实因意胜——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3.白居易的《草》这首古诗写合适的诗句是什么

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注解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3、萋萋:茂盛的样子.译文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赏析这是咏物,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4.白居易的古诗《草》怎么写草(唐)白居易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韵译: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评析: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 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 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注释】本诗又题《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全诗结构严紧,格调清新,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