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万国来朝的诗句

1.我长发及腰,伊人归来可好,我已万国来朝,不见阮郎一笑.翻译诗句

等到我的头发长到腰间那么长的时候,将军你就回来好吗?(此身(生?)君子意逍遥,此句意思有点混乱,且翻为:)妾身的身体本来是任由将军疼爱的,却想不到我们身各天涯一方。我记得我们相遇的时候天还没亮,我们约定好要一起白头。宝剑在雨夜的雷霆下闪着寒光,空寂的战壕只剩下长枪孑立。在战场上肆意醉酒大家不要笑话,因为晚上的画角声声催人泪下(这里更乱,是女子在埋怨啊,怎么转到将军的视角了?本是女子怨春闺,何来长枪守空壕?醉卧沙场男儿事,怎料将军夜吹箫)晚上接到了从江南来的的客人,给我捎来了恋人用红绳系住的一缕秀发。(还是男子口吻啊)

--------

等到你的头发长到腰间,我一定能打败敌人回到家乡。从前的我任性豪侠,喜欢和朋友们纵马驰骋,在东都看过瑰丽的彩霞,在西湖穿过飘渺的雾纱。现在我手持长枪,誓死保卫我的国家。等到我得胜归来,就跟你共度花烛,希望能和你一起携手白发,愿意与你同穿一件衣裳(这句不能理解啊,什么叫与子同袍?那是说战友情,别说你没有盔甲,我的分给你,咱们一起战斗!!莫非这是描写同性恋的?难怪两阙都是男子口吻啊,小受思念小攻啊,难怪长枪独守空壕啊……啊!!!我眼睛瞎了……)。

请采纳!

2.有两句唐诗叫什么九天开阖什么宫阙,什么万国来朝什么皇旒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唐代: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译文:

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更衣官才给皇帝送上翠云裘。

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香烟缭绕黄袍上面绣龙飘浮。

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写诏书,佩玉叮当贾至回到凤凰池头。

注释:

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3.明朝那些事万国来朝读书笔记1500字库

那些人 那些事 朱元璋大概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坐上龙椅,贵为天子,君临天下,当初迫不得已跟着造反,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但形势不由人,一步一步下来,他这个乞丐和尚出身的人也当上了皇帝。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群雄角逐,给了豪强们功成名就的机会,但最终登顶的只朱元璋一人而已,朱元璋这个被时势造就的英雄最终也造就了自己的时代。 他大概也不会想到,他的孙子只做了四年的皇帝就被四叔给赶走了;他想不到,自己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百年之后,帝国却一片狼藉,千里为官只为财啊,他改变不了;他也想不到,自己废除了丞相,自以为自此之后就是皇帝一人说了算,但另一个叫内阁首辅的官却比丞相还宰相;他想不到,自己手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碑竟然被一个叫王振的太监给撤掉了,之后的刘瑾,魏忠贤等大名鼎鼎的太监一个个比皇帝还风光;他还想不到,他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试图给子孙们做个还榜样,却还是有那么多不成器的败家子挥霍着他的江山;他想不到,自己荡平四海,自认此后边疆永固,但有明一代,边患迭起,最后还是被那个他没有放在眼里的女真给替补掉了。

他想不到的太多了,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有多少精彩的事情,多少生动的人,这段好看的历史要是他能想到,那历史的未知性不就没了,还是得有后人来为我们书写这些。 历史很好看,我一直这么认为,但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才发现,历史可以有趣到这种地步。

在我看来,一步有思想的书就是好书,而有思想,能让人接受,深入人心,又是基于事实的,就算是好书了,这本书不但具有这些,还生动有趣,鲜活形象,能达到这么多境界,而作者又是一如此年轻的非专业人士,那只能说是非常好了,五体投地啊! 出于爱好,我比较喜欢历史方面的东西,当然我承认,历史确实比较枯燥,但这本书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着读着竟然觉得是在看小说,而它确实是基于正史的,不是演义,能把历史白活到这种程度,真是绝了。 当然,形式很重要,一种好的形式可以吸引很多人,但最重要还是得有好的内容,这本书可称得上是内外兼修,表里如一了,内容如形式一般引人入胜。

读历史的作用有很多,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其实不仅仅是这样,手头常备一些历史书籍,不管什么时候看看都有用,这部书出来之后,有这么一套摆在案头,经常翻翻,应该感觉不错吧。困难时,看看朱文正是怎么守住洪都,袁崇焕怎么千辛万苦击退 宁远来犯之敌,再想想长征两万五,觉得这点困难不过如此了;失意时,看看杨慎,三朝元老杨廷和之子,状元及第,前途一片大好,曾经意气风发,却也躲不过政治的无情,杖责,监牢,流放,谋杀,他尝了个遍,却能安然处之,专心休学,最终著作等身,名扬天下;骄傲时,看看陈友谅,他是什么下场,想想蓝玉、胡惟庸,骄傲是什么下场,还是被朱元璋给灭了;看看那些个人渣,王振徐有贞魏忠贤之类的,你会觉得咱还不是那么差劲;读了杨继盛慷慨赴死,杨涟宁死不屈,就想到了信念的力量真是无穷的,精神真的可以支配肉体,人的意志可以坚定到如此程度,自愧不如感动之余也知道了崇尚正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的人生誓言,他做到了,每每此时,自小心中那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想法总被唤醒,顿感天地如此开阔,正是我辈驰骋时;看看李时珍,想想现在那些个庸医,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现代社会人人为利而来,但总该讲点职业道德吧;明朝的那些言官,屡屡直言抗上,凛然不屈,宁死不从,现在那些不惟真,只惟上的人该脸红了吧。

明朝历史真是奇怪,嘉靖、万历两个皇帝在位将近百年,虽说多少管点事情,但比起朱元璋朱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而国家也能运转下去,这可就要归功于那些辅臣了,那两个时代产生了多少优秀的政治家,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申时行等等。明朝官员的内耗是相当厉害的,这些人在你死我活之余还能顺手把国家给治理了,不是一般的强。

看着他们的斗争,丝毫不亚于刀光剑影的血拼,步步为营,进进退退,虚虚实实青云直上身败名裂只在旦夕之间,看看那些人,哪一个不是才高学富身手非凡,却也一个个一败涂地,只能感叹,一般人真玩不了政治啊! 这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开国名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这些不必说了,嘉靖到万历这一百年,也是人才济济,东南抗倭有戚继光,镇守辽东,拱卫京师有李成梁,出征朝鲜有李如松,还有谭纶、王崇古、杨博这些文官出身搞军事的也做得有声有色,明朝的江山没有他们估计也做不了这么长时间。戚继光当然是我最服气的了,先是抗倭,每次看戚家军和倭寇的阵亡比例,往往是个位数对四位数,就是想不通他是怎么做到的,真刀真枪的拼能有这么悬殊的差距,鸳鸯阵真有那么厉害?戚家军真的如此勇猛?再是北方守蓟门,十五年屹立不倒,相当于前十任总兵的任职时间总和,看来他不但英勇善战,领兵作战三十多年,未尝一败之外,还精通人情世故,为人慷慨仗义,作为一个纯武将出身的人将领却能写诗著书,在明朝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混的风生水起,等等这些,高山仰止。

4.仙童祝寿,万国来朝

清末的时候,山东有个著名的画师,名叫李奎元。那一年,慈禧太后为了修建颐和园,传旨把他召到京城,要他画一个大屏风,放在仁寿殿里,好为她歌功颂德。李奎元心里个艮死了慈禧,可是又不能违抗,只好答应了。

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没日没夜地画画。献画的那一天到了,慈禧带了文武百官来看画,只见屏风上画了一个胖小孩,跪在午门前,手里托着一个大寿桃,后面飘着各种国旗,排列着各国军队。官员们都拍马屁说:“这是仙童祝寿,万国来朝!”慈禧开始还很得意,突然,她想到了什么,大声骂道:“他好大的胆子,竟敢用谐音来骂我!”她马上派人抓李奎元,李画师却早已经逃走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