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三坊七巷作文我的家乡是有着“有福之州”之称的美丽城市——福州。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这是福州市作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了。 今天,我就要给大家介绍介绍三坊七巷的人、三坊七巷的物和三坊七巷的事。三坊七巷,顾名思义,就是有三个坊,七个巷。 三坊依次是: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 这些坊巷光听名字就够有蕴味了,据说,这三坊七巷可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不过这些事,大家肯定都知道吧,那我就不多说了,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坊七巷吧!1.走进三坊七巷之特色小吃——肉燕在三坊七巷了有许多许多美味的小吃,其中,我最喜欢的小吃,就是同利肉燕了。同利肉燕那120多年的历史,就证明了它是福州老字号之一。 它应该还算出名,因为它已经上过电视了。到了春节,必须得早早到那里,才能买到肉燕,因为买肉燕实在是太多了,许多饭店酒店也向同利订购大量的肉燕。 同利肉燕的掌门已经传到了第五代了,我妈妈她认识第四代掌门陈君凡。同利肉燕的第五代掌门叫陈燕君,是个女的,本来同利都只传男不传女,但是因为在那一代里,唯一的男生才10岁左右,所以就传给女的了。 同利肉燕的魅力在于它那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严格按照祖先留下的配方选用猪后腿的精肉,再配以上好的番薯粉,通过精细复杂的工序纯手工打制而成,因此,在福州,还有“同利肉燕,百吃不厌”的说法。 2.走进三坊七巷之坊巷名人——林则徐在三坊七巷这个小小的地方,造就了历史名人不下70人,这些人大多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这些名人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林则徐了。林则徐我们大家都认识,他在近代以后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像虎门销烟等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 林则徐出生于1785年8月30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外国人的侵略,坚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尊严,并且缴获和焚毁了大批的鸦片。 他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史学界称林则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坚决抗击外国侵略者,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且在于他首先睁开眼睛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各种知识,在近代中国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一代新风。3.走进三坊七巷之巨大的变化三坊七巷的变化非常的大。 拥挤不堪的石板路,危险的木板房,还有随处可见的蜘蛛网般的电线,组成了以前那破旧杂乱的三坊七巷。但自从2006年,三坊七巷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后,政府就开始策划起了三坊七巷的“美容”计划,准备让三坊七巷完完全全变一个样。 现在的三坊七巷已经“美容”结束了,那里的房子一律是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粉墙、黛瓦,路虽然还是用青石条铺成的,却比原来显得平整多了。现在的三坊七巷完全不能和以前的三坊七巷联系在一起,因为差别真是太大了,可谓是天差地别了!不过虽说是重修,但还是保留了原来的风貌,而且还额外增加了一些具有福州乡土特点的雕塑,像做花灯、裱褙、当铺等,它们个个都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福州三宝——角梳、寿山石和脱胎漆器,在这里也都可以找到踪影。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漆画中用蛋壳做出的效果,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蛋壳,在这里却变成了奇妙的艺术图像,那些师傅们真是化平凡为神奇啊!现在的三坊七巷,已经成为福州的名片了,到福州却没去三坊七巷,就不算真正来过。 我衷心的祝愿三坊七巷会变得更美丽,更美好。 二、关于三坊七巷的优美诗句或优美片段感受水榭戏台的古典美 在我们这个有着“有福之州”美誉的福州中。充满了拌面的香味,充满了福州话的硬朗,更充满了名胜古迹的美丽。 这次,我们六年级的社会实践的目的地就是我们那福州的文化遗产——三坊七巷。 早就听林老师讲: 三坊七巷中街道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不仅融人文,还融自然景观于一体呢。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来到三坊七巷,印入眼帘的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古建筑群。令我印象最深切的非得那“水榭戏台”莫属。 我很开心,也很好奇。开心的是能到三坊七巷游玩,好奇的是“为什么这儿要叫‘水榭戏台’呢,‘水榭’又是什么意思?” 我带着疑问,跨进了“水榭戏台”的大门。一进去,我的目光就被这门厅上的灯笼、爆竹、红绸深深地吸引了,房梁上“喜气良缘”的横批,使人仿佛走进了新房。大厅正中的“囍”字,是用金黄色的纸剪的,显得更加耀眼。同学们拿着相机“咔嚓”“咔嚓”地争上前拍照留念。这屋子里的火红的颜色,和大家热闹的气氛,使大厅带来了勃勃的生机。看到这个场面,我仿佛看到了这家昔日过日子的红红火火的场面。 离开了大厅,我们来到了“水榭戏台”。“水榭戏台”好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画。亭台古色古香的瓦顶,边上有弧度;木制的棕色柱子;亭台背后的墨梅图;亭台旁一个小巧玲珑的亭台;四周环绕着逼真的假山;亭台前的池水,在周边一些花花草草的印染下显得格外的碧绿;水中鲫鱼、金鱼、乌龟你追我赶地嬉戏,我们大家在拍照着,它们仿佛在说:“别挡着我,你已经拍够了,风头也出够了,该让我拍了!”看到这,我才知道这儿为什么叫“水榭戏台”了,“水榭”中的“榭”大概是指:建在周围景色的建筑.。自然“水榭”就是指:建在水上的建筑。林老师走过来,对知识薄弱的我们说:“‘水榭戏台’有2000多平方(米)有学校好几个篮球场那么大!”蒋伟杰听了,惊讶得下巴快要着地:“2…2000多平方(米),这也太夸张了吧!”林老师指着戏台楼阁说:“你们看,那个楼阁,一楼是男宾观戏台,二楼是女宾观戏台。在古代,看戏都这么讲究,由此可见,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听到这儿,我点点头:“看来,水榭戏台果真是名不虚传啊!”在此,我感受到了“水榭戏台”的古典美。 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更是我们福州人的骄傲。在地灵人杰的三坊七巷中,曾走出许多名人:虎门销烟英雄——林则徐;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戊戌君子——林旭;“五四”运动引发者——林长民等。看着这些名人都姓“林”,与他们同姓的我为我自己姓“林”,而感到自豪,将来也要向他们一样,有一颗爱国之心。这次社会实践到了尾声,我们班的社会实践,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群众路小学 林诗隽6(1)4号 2009年12月8号 三、有关福州三坊七巷的古诗词1、有关诗句: 1)南宋吕祖谦(与朱熹、张轼合称为东南三贤之一): “路逢十客九青矜,半是同袍旧弟兄。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 该诗选自《送朱叔赐赴福州幕府》,释义为:在福州,路上碰到是个客人,就有九个是读书人,而且多半是同学和弟兄;最让人回忆和怀想的是夜晚,街市桥边,在灯火安宁的气氛中,巷南巷北都会传出读书声。 2)清道光年间刘心香: ”七巷三坊记旧游,晚凉声唱卖花柔。紫菱丹荔黄皮果,一路香风引酒楼。” 大意为,诗人三坊七巷回忆起了旧游此地的情形,凉风侵袭的夜晚传来了阵阵卖花声;这有很多紫菱丹荔黄皮果这些鲜美、珍贵的水果,酒香味引着诗人走向了酒楼。这首诗十分形象地描写了三坊七巷人们的市井生活。 3)民国初陈衍: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记陈衍故居(此诗让三坊七巷开始闻名) 该诗出自陈衍先生的一副对联,其中五柳孤松客指的就是陶渊;谁不知陶渊明就是五柳先生,他居住在三坊七巷是如此的闲适、宁静,这一方净土也催生了他许多的创作灵感。 扩展资料: 1、三坊七巷的形成: 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 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三坊七巷的近代坊巷名人: 林则徐、沈葆桢、曾宗彦、严复、林旭、林长民、林觉民、冰心、陈矩孙、王冷斋、郑孝胥、陈宝琛、邓拓、甘国宝、左宗棠、郁达夫。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三坊七巷。 四、描写“三坊七巷”的好词好句有哪些1、福州规模最大的明清传统居住街区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历史文化的珍贵遗存。 2、福州三坊七巷传统民居建筑群是福州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当中的封火墙规模较大,保留最为完好,最具有代表性。 3、它可能并没有中国其他城市那么多漂亮的风景和历史名胜,但这里的大街小巷都有着郁郁葱葱的榕树,还有历史古街区的三坊七巷都是我所喜欢的。 4、刘三姐唱的“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这句歌词,人们耳熟能详,而在福州三坊七巷,人们却见识了“路边但见树缠树”的奇特现象。 5、刚走到三坊七巷,就看见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 6、三坊七巷,这个伫立在城市中心的古建筑群,这条莹光无尽的长廊,这个闪耀着福州人民智慧的地方,这个回响着福州人世代梦想的地方,就是养育我,熏陶我的故乡啊 。 7、“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今八一七路俗称南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 8、傍晚的三坊七巷仍下这小雨。细碎的雨点落在青石板路上,“淅沥沥”的雨声在千百年的时空中回响。 我撑着油纸伞,站在青石小道上,环看四周。古朴的流线型马鞍墙,墙头与伸出宅外的翘角都是泥塑彩绘的。 9、“三坊七巷”人杰地灵,是出将入相的所在,历史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 10、从如今保留的三坊七巷中,你看到和感受到的却是历史的悄然演绎与无意的变化——平静有序,和谐相安。 11、提起心目中的福州名片,我想福州的“三坊七七巷”可谓首屈一指,这是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各城,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座千年古城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 12、雨不知不觉地停了,我驻足望着一个又一个古老而又精雕细刻的建筑——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这个从唐末五代便开始形成的古老街区,这个曾经记载了无数或壮怀激烈或缠绵悱恻动人故事的坊巷也伴随世事沧桑走过了一代又一代。 13、三坊七巷经过几年的修缮,已经恢复了从前的古色古香:白墙,青瓦,朱门,镂空的窗子,精致的石雕,幽静的庭院,一百多年前的玉兰树依然吐着芬芳,院中还有许多弯弯曲曲的走廊。 14、岁月让彼时的三坊七巷褪去了油光亮彩,赋予它的是温和醇厚,毫不张扬的文化底蕴。 15、坊七巷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它的淳朴民风,人文关怀,是它无法言喻的雍容华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