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雁”有关的诗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宾.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水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夜间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请难寄.---晏殊双雁欲归时节,锦屏昨夜微寒.---晏殊。 2.有关雁或者有"雁"字的古诗唐]韦应物的《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赏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 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 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 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 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 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 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沈德潜《高诗别裁》) 光从文字看,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远宦思乡之情。 但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乱离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 沈德潜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说诗晬语》)。 古澹,确是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从这首《闻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绝句“意当含蓄,语务舂容”的特点的同时,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以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 诗句之间,避免过大的跳跃,语言也力求朴质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两句还杂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这种风格,与白居易一派以浅易的语言抒写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判然属于两途。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赏析】 这是一只被囚的鹤,它的品格和仪表与众不同(鹤立鸡群),不会像鸬鹚那样侍奉权贵,也不会像鹦鹉那样讨好别人。鹤的鸣声美。 汉以后,诗文中常以“鸣鹤”或“鹤鸣”喻君子。本诗借物抒怀,以囚鹤自喻,一个“怅”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当时诗人被贬江州司马,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伤感的诗渐多 。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赏析】 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 “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时帘”,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 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 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习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3.和书法有关的古诗词1、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唐代: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译文:兴致一来书法自然天成,醉酒之后语言尤其豪放癫狂。 2、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唐代:李峤《书》 译文: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起始源头,洛河的存在才导致了《洛书》的出现。 3、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唐代:李白《草书歌行》 译文:小小少年,小小和尚,名号怀素。你的草书堪称风格迥异,独步天下。 4、丹鼎乍调云母屑,蛮笺初写洛川神。右军书法是前身。——清代:徐釚《浣溪沙 寿云间宗人五十,宗人为相国曾孙,年少从军,兼工书法》 释义:炼丹用的鼎没有调出云母碎屑,第一次用高丽纸写洛川神。右军将军王羲之的书法是前身。 5、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元代:唐珙《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 释义:前代书法谁为大,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能够态度品行正派。法律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以与欧虞都。 4.关于"雁"字的诗句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5.关于雁的诗句大全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6.有关雁的诗句 全诗有关“雁”的诗句或诗有: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 —杜甫《孤雁》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 — —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 — —纳兰性德《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 — —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1、杜甫《孤雁》 原诗如下: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译文: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 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的声音。 野鸦不解孤雁心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2、韦应物《闻雁》 原诗如下: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译文: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3、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原诗如下: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译文: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4、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原诗如下: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译文 : 我被流放到万里之外、土地荒芜的南方,路途中看到三春时的大雁正朝北飞去。 不知道到哪年哪月,我才能与你们一道回到北方? 5、纳兰性德《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原诗如下: 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译文: 秋风正浓,大雁迫不及待,匆促南飞,惟恐落后。而自己有家难回,犹白骑着瘦马,一年又一年,迤逦在古道之上,让西风扑面而来。 离人杳无踪迹,佳人愁思依依,再无心情寻芳弄草,整日待在深闺中,任凭月落乌啼。无聊之极,随手闲拂窗前月光,想起这月光也正落在离人身上。 6、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原诗如下: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 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 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译文: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早已经飞往远方而渺无踪影。与旧日朋友畅叙别离之情也只能在那虚幻的梦境。 我和你站立在河桥上,倾述着分别以后的彼此的相思与深情。话还没有说完,却被窗外鸟儿的啼声惊醒了。 只见外面云淡星稀,天才刚刚拂晓,楚山迷蒙不清。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夹杂着蟋蟀的哀鸣,仿佛织布机梭在来往穿行,织出了我那如同繁星般的满头白发。 这种凄清艰苦的境况,即使我告诉伊人,恐怕也难以体会到我现在的心情。我遥望京师,独自一人对着一盏荧荧秋灯,怎能不百愁俱生,那丝丝白发,怎能不再添几茎?。 7.含有”雁”字的诗句有哪些1、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唐代:韦应物《闻雁》) 翻译: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2、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宋代: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翻译: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 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3、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唐代: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翻译:我被流放到万里之外、土地荒芜的南方,路途中看到三春时的大雁正朝北飞去。 4、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 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清代:纳兰性德《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翻译:秋风正浓,大雁迫不及待,匆促南飞,惟恐落后。 而自己有家难回,犹白骑着瘦马,一年又一年,迤逦在古道之上,让西风扑面而来。 5、人去西楼雁杳。 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 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宋代: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翻译: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早已经飞往远方而渺无踪影。 与旧日朋友畅叙别离之情也只能在那虚幻的梦境。我和你站立在河桥上,倾述着分别以后的彼此的相思与深情。 话还没有说完,却被窗外鸟儿的啼声惊醒了。只见外面云淡星稀,天才刚刚拂晓,楚山迷蒙不清。 6、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唐代:崔颢《雁门胡人歌》) 翻译:雁门郡东接古代燕国,郡内高山峻岭遍布,有些胡人的家就住在边境附近。 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代:王维《使至塞上》) 翻译: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唐代:王维《次北固山下》) 翻译: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9、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翻译: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10、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 翻译: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