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分析宋词的风格

1.简要分析宋词的艺术特色

宋词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成熟高雅的文体并能够与诗并称为“双绝”,首先在于词是中国古代文体中唯一的一种音乐文学,不仅富有韵律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宛转悠扬.尤其词的形式丰富多样,在千种词牌的音律框架下,可以填写不同的内容.其次,词与诗、文、赋等文体相比,更具感性的抒情特质,可以让人肆意表达内心的真实的感受和诉求.宋词从俗到雅,弥补了诗、文过于正统而缺少的人情味.再者,宋词的意境之美尤为突出,看似简单的写景状物的词语之中,蕴涵无限的深情厚意和对人生的思考,让人吟咏之后,细细品味,如同余音绕梁,给人充分的想象和理解空间.。

2.宋词的风格、特点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现如今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扩展资料:按长短规模分: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 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 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词牌来源划分: 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词 (中国文学)。

3.诗词的风格主要有几种

我们常常说,李白诗感情奔放,杜甫诗沉郁凝重,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又或者李煜词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 媚,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 恻,等等,这些就是诗词的风格。

关于诗词的风格,这是前人对作品在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过程中为了适应 某种特定的题旨、情境所体现出来的语言格调及风貌。前人对作品风格多有 总结,如刚健、柔婉、简约、繁丰、平淡、绚烂、明快、含蓄、庄重、幽默、工丽、直率、雄奇、清新、奔放、悲慨、洗练、沉郁、空灵、风趣,等等。

4.宋词的风格、特点

特点

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一.词分为三类:1.小令:58字以内;2.中调:59--90字;.3.长调:91字以上

二.调分为四类:1.单调:不分段;2.双调:分两段;3.三叠:分三段;4.四叠:分四段.后两种少用

三.1词牌与音乐结合成曲调名称;2.词牌与音乐脱离就成了填词的格式.3.词牌不是标题,与内容无必然联系.4.押韵对135句不严,对246句较严.5.词牌有800多种,常见的有100多种

四.两大阶段:1.北宋<;公元960--1127年>;2.南宋<1127--1279年>;风貌不尽相同.

风格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

到苏轼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5.诗词中的自然风格有什么特点

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平实质朴、朴素自然,不使人感到做作。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其特点是选用确切 的字眼直接陈述,用白描的手法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其语 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于平淡中蕴含着 深刻的意境。 自然是针对做作说的,简而言之就是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求精炼,反对陈词滥调,也要写得自然。有些作家语言 贫乏,创造不出新的风格,写不出形象化、性格化的语言,于是就在文字上 下功夫,用上许多怪字和冷僻的典故,写得非常晦涩,有的颠倒字句,以求 新奇,反而违反了语言的自然。

王士稹《带经堂诗话》卷三中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

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 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常建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刘眘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 别。

通其解者,可语上乘。”王士镇说王维、裴迪的辋川绝句字字人禅,也就 是都有妙悟。

6.唐诗宋词的流派与风格

宋词:1、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彦:兰陵王 (柳阴直)、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2、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等.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唐诗: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特点: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特点: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浪漫派 李白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3.现实派 杜甫特点: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

7.诗词中的自然风格如何通过举例来说明

例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又如他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从上面三首诗看,王维描绘景物,写出一种幽静的境界。

不论桂花也罢,芙蓉也罢,只任它自开自落。月出时传来山鸟的惊鸣,在竹林里只有月亮为 伴,真是幽静极了。

诗人处在这种幽静的境界里,心情非常悠闲,他注意桂 花和芙蓉的开落,注意山鸟的惊鸣。诗人捕捉了这种幽静的境界,用画意的 笔写出来。

传达出诗人悠闲的心情,这样的诗是写得自然生动的。其他诸如王维的《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常建的《宿王昌龄隐居》“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 微月,清光犹为君。”孟浩然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回瞻下山路,但 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刘眘虚的《缺题》“道由白云尽,春 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些诗跟上面的绝句一样,写的都是 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白天,诗人看到的是清溪里的落花远远地流去, 还像闻到一阵阵花香;晚上,诗人注意的是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有时感到 月亮的多情相照;在雨夜,听到雨中果落,灯下虫鸣;到了初冬的黄昏,诗 人一个人在山路上走,连做伴的樵夫都散失了,草虫声也听不见了。 诗人所 写的,就是这种极幽静的境界,从而反映出悠闲的心情。

陆机《文赋》中说道,“谢朝华之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意思就是辞谢早上已经开过的花,开放晚上还没开过的花,也就是谢绝模仿,注重创造。 学诗者尤当如此。

陈腐之语,固不必涉笔。然求去陈腐不可得,而翻为怪怪 奇奇不可致诘之语以欺人,不独欺人而且自欺,诚学者之大病也。

8.诗词中的雄奇风格有什么特点

雄奇的诗词不仅具有雄壮风格,还具有奇特和奇险的特征。

也可以说,在一种特定的“雄壮”中包含着奇特和奇险。古人说:“盖雄则未有不奇者。”

(《诗品清奇解》)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雄与奇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说是雄,但奇特、奇险足以增强“雄”的气氛,因而也不妨承认“雄奇” 风格是助长浩瀚磅礴之壮美的一种有益因素。

当然,奇特、奇险并非一味炫奇立异,而必须是由于体察入微,才能把握他人眼中所见、笔下所无的雄伟境界。由于创作者幻想丰富,所以能够用 联翩浮想,把某些使人惊诧或饶有别趣的人事景物融成奇特的意境。

由于创 造者艺术观察的功力深厚,所以夸张手法才能极奇险之观,既是物理之所必 有,而又是事实之所难寻。 唯其生活和灵感有万斛源泉,喷薄而来,雄奇之 境才能跃然笔底,气势如山,其突兀奇诡,极尽夸张,分明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

这样,就会引起读者的遐想,就能登高纵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就是愈奇而愈雄了。和语言遒练相联系的夸张之奇特,也是形成雄奇风格的又一重要条件。

没有夸张,就不能把生活美加以集中和提高而成为雄奇的艺术美。雄奇之美 是情景交融中崇高瑰奇的美感之长期沉淀和综合。

9.诗词中的沉郁风格有什么特点

梁代的文论家钟嵘在《诗品序》中曾经称赞梁武帝萧衍“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中说:“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 则不浮,郁则不薄。

顾沉郁来易强求,不根柢于风骚,乌能沉郁?”由此,足 见沉郁的显要地位。陈廷焯说:“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

”它要“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

可 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所谓沉,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 所谓郁,是就情感的浓郁、忧愤而言。

沉郁则极深厚。沉郁作为一种诗词格,首先表现为一种文字特质,它古拙苍重悲凉,而非姿质冶丽。

只有了解诗词的精髓,方能沉着而写,其笔画的质性,便也如 刻如铸,间用躁笔,如抽茧丝。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意在笔先,神于其外, 诗之高境。沉郁是一种心境,是绕着智慧内省的氤氲,是身陷困境的个人体验,其深深的孤寂感往往起因于对命运不可逆转的喟叹,真正的大作家即使在最快 乐的时候,心中也有一种潜在的忧郁、不安和期待。

故顿挫的文境,原本出 自沉郁难舒的心境,是情感的千回百折,才造成节奏的急徐相间、音调的抑 扬宄坠、旋律的跌岩有致。沉郁的诗境给予鉴赏者的,是具有象征意味的含蓄奇效,它往往蕴含着深沉而磅礴、激越而又抑郁的无可奈何之情调,因为寄托遥深,便恒久地停 栖一种宏于中而肆于外的感慨中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