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孔子有关读书的诗句

1.孔子读书名言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1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1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2.孔子的读书名言

1、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孔子说:“学而时练习的,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白话文: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说:“思无邪”。”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白话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白话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3.孔子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哪些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 宴乐,损矣。”

4.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

一、春秋 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二、春秋 孔子《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三、春秋 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被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四、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五、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六、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七、春秋 孔子《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早晨得到圣人的教诲,(信受奉行),即便是晚上死了,也无遗憾。

八、春秋 孔子《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他聪敏勤勉而爱好学习,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因此称他谥号为文。

九、春秋 孔子《论语》: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由,教你知道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十、春秋 孔子《论语》: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5.孔子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哪些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

宴乐,损矣。”

6.关于读书的诗句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7.一些孔子写的关于学习的名言,要带意思

关于学习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

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 世俗所累。

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

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2、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3、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

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4、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

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

8.古代诗人有关读书的诗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9.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有哪些

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

1.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3.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4.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6.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8.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