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求对《青玉案 元夕》的词的鉴赏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 ① 元夕:元宵节的晚上。②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像千树花开。③星如雨:形容满天的火焰。④凤箫:箫的美称,指演奏音乐。⑤玉壶:指一种精制的灯。⑥鱼龙:指带鱼形、龙形的灯。⑦蛾儿、雪柳、黄金缕:这些都是当时妇女元宵节头上的装饰品。⑧盈盈:仪态美好貌。⑨暗香:幽香,花香,借指美人。⑩蓦(mò)然:忽然、突然。 【今译】 像东风吹开了千树银花,又像春风吹落满天繁星,不是千树银花,也不是星星坠落,那是遍街五彩的灯光,满城闪烁奇妙的焰火。骏马驾着彩车,芳香弥漫道路。精美的花灯来回转动,迷人的舞曲冉冉奏响;天上的明月高挂,地上龙灯起伏,鱼灯穿梭,跳呀,唱呀,舞呀,让咱们彻底尽情玩乐。 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一个个亭亭玉立,风姿绰约,伴着花香婀娜嬉笑而过。我一次次地在人海中寻找她,来来往往到处奔波劳碌,都找不到她呀!忽然间,掉头一瞥:啊!心爱的人儿,却独自站在灯火稀少的角落。 【评析】 这首词写元宵节灯市。写灯、写观灯的人,更主要的是描写日夜思念的“那人”。开头“花千树”、“星如雨”、“鱼龙舞”,都是指灯火。接着写观灯的两种人:一是贵族,一是平民,都不是作者所要寻找的人。最后点出“那人”只有四句,蓦然出现,给读者留下既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而“那人”是作者自己人格的象征,是写自己被统治阶级所排斥而又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隐喻作者在遭受排斥打击后仍不肯随波逐流的品格。 全词用的是对比和以宾衬主的手法,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笔法。构思新颖,语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尽。梁启超评曰:“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语)是颇有道理的。可见寄寓之深,在宋词“婉约”派中乃一名作。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玉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然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谭献《谭评词辨》:稼轩心胸发其才气,改之而下则扩。起二句赋色瑰异,收处和婉。 《唐宋词选析》:人们称赞辛弃疾的豪放沉郁的词作,也赞美他婉约含蓄的词作。这首《青玉案》词就是这后一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历来多有美评。它的好,在于创造出了一种境界。 2.宋词《青玉案》的格式辛弃疾——《青玉案》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青玉案》 【内容】: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 3.经典宋词解释并赏析李之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赏析】 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意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末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挚着恋情,倾口而出。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热烈而直露,很具乐府民歌风味。 4.诗词鉴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古代词人描写上元灯会节的词,浩如烟海,辛弃疾先生的这一首,却公认为不可或缺,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曾评此词,认为人之成大事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而辛弃疾此词的境界为第三重最高境界。此处即为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并无交集,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无甚纠葛。 从词调方面来说,《青玉案》十分有特点,它原本是双调,上下阕一样,只是上阕第二句变为了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起伏、顾盼生姿。下阕却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变幻,随词人的心意转换,但排句之势却是一气呵成之感,单单等排比结束,才逼出铿锵的警策句子。 5.求辛弃疾诗词青玉案.元夕诗词解析要一千五百字左右的有大神 爱问知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韩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赏析】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 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总之,我说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 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置景于后,不复赘述了,专门写人。 看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这么些丽者,都非我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 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多情的读者,至此不禁涔涔泪落。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思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 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象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乎?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北宋另有贺铸一首,此义正可参看。(周汝昌)。 6.经典宋词约120字1、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2、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柳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3、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4、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5、六丑·蔷薇谢后作 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⑽。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7.古诗青玉案可能加分《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他象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理解她内心的深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题闲情愁绪有几许?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评析] 《青玉案》是北宋著名词家贺铸的代表作.它一问世,就被人誉为“绝唱”,不胫而走,广为流传.这似是一首恋词,但却写于词人的晚年,其中想必另有寄托.贺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汲县)大,出身贵族.《宋史•文苑传》说他“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他早年曾任武职,四十岁后才转文职,做过泗州通判等,晚年退居苏州.一生沉沦下僚,胸中颇多块垒,故而寓之于香草美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词其实乃是借怀恋美人以抒发自己幽居穷处的苦闷.这种寄托深厚自然而不露痕迹,词对那种怅惘迷茫的愁闷心境的描写又十分出色,所以特别受到人们的激赏. 这首词语言典丽,风格华美.全词字句洗炼,掷地有声,其中暗用了《洛神赋》、《锦瑟》、《江淹传》等不少典故,而又十分自然妥贴,犹如己出.词人还巧妙地用美好的景色来衬托自己的心情.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更显出愁苦之重.词的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当时的著名诗人黄庭坚曾经寄诗给作者,热情称赞:“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本词比喻的新巧贴切而又丰富多姿更是传为佳话.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形象的景物以增加感染力,这并不是贺铸的发明;而学习前人的手法,把比喻设置得如此新颖奇妙却是贺铸的创造.罗大经《鹤林玉露》说得好:“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作者介绍] 贺铸,字方回,河南汲县人.一生不曾从科举入仕,只在地方上当过小吏,初任武职,四十岁才改转文职,晚年退居苏州.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只可惜一直屈居下僚,所以贺铸词,多抒写个人的怀才不遇.他最为脍炙人口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就是表现了这样的主题,这词也是如此.不同的是《青玉案》喻佳人为明主,此词则以佳人为自拟. 都说“强唐卑宋兴元衰清末”,宋时,一方面金、夏虎视,战祸纷飞;一方面,朝政腐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所以贺铸空负满腹才华,只能报国无门,一生抑郁不得志,抱负不得施展.贺铸词,“一个愁字了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