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什么《唐诗三百首》原序,蘅塘退士引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料读者均知此语,然孰能三思?见诸人乐古诗,善哉,古诗精要,吾辈承之.而些许小子学表失里.欲问之:“果能熟读唐诗三百首?”若“诺”,再问:“何无风骨?” 蘅塘退士原序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的出处是1,该句出自清代孙洙编辑的《唐诗三百首》序言中。 2,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常读唐诗三百首,即使不会自己作诗也会吟诵诗歌。通过反复朗读、背诵,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古人的智慧,体会作者的内在思想感情,从而能够吟诵。 清朝乾隆进士、蘅塘退士孙洙的这句名言,流传二百余年,至今脍炙人口,常用来阐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或者指长时间被诗词熏陶,怎么也会受影响。 扩展资料 多读知义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优秀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都佐证了这个道理。有了丰富的积累,欲于表达之情自会油然而升。 熟读背诵是学习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熟读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对诗的韵味、声律、意境等有较好的理解。这是其合理性。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孙洙 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翻译成英文(急网上有许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译文: 1、If you have recited thoroughly 300 Tang poems, even when you cannot write the poem, you will be able to chant some. 2、After reading up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you can at least intone poems even you can't write them. 3、When one learns 300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 by heart, he is sure to be able to write poe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