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平乐乐字的拼音词调名中的“乐”字的读音,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棘手的问题。总体而言,词调名中的“乐”读“yuè”或“lè”二音。有人主张把它们一律读“yuè”,但这很不现实。我们认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了解词调名中“乐”字读音的关键,在于知道词调名的来历及其涵义。词调名直接来自音乐、音律的,便读“yuè”。这又有三种情况:一是“乐”字前是音乐名词术语,如《黄钟乐》,黄钟为十二律之首。《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唐孔颖达疏:“黄钟宫最长,为声调之始,十二宫之主。”二是与国家或朝廷、皇帝等有关,如《破阵乐》,唐高祖时有《秦王破阵乐》,与秦王李世民有关,为军歌;太宗时,改订为《秦王破阵乐》,曲辞内容主要写临阵破敌的威武。此调别称“神功破阵乐”、“破齐阵”。三是与音乐事件有关,如《三部乐》,《新唐书 · 礼乐志》载:唐玄宗将宫廷乐班分为立部伎、坐部伎,又从坐部伎中选出三百人教于梨园,为法部伎,是为三部。 词调中“乐”字读音的另一个判断依据,是它与前面文字所组成的语词或语段的涵义,词调几个字组合起来表示快乐、欢乐、娱乐等含义的,一般读“lè”,像《归田乐》,表达归田之乐趣;《于飞乐》,调名来自《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比喻夫妻(或男女)同行或恩爱和合之乐;《长生乐》、《长寿乐》,调名三字显然可以组成一个语词,表示对长寿的追求。还有《永遇乐》,根据最早填此词调的柳永的两首词,是用来祝圣和祝地方官以干谒的,应该读“lè”。若读“yuè”音,便难于理解其词义及词调字面义。还有直接表示娱乐、游戏的,如《抛球乐》、《倾杯乐》,具有娱乐性,它们都读“lè”。 词调中“乐”的读音,还可以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古人对词调名“乐”的读法,我们完全可以参考。如清代万树所编《词律》,本有按照词调字数次序排列的“目次”(目录);杜文澜校刊时,为了使用的方便,出于当时熟悉韵目的考虑,为它编了一个韵目索引,韵目是根据词调末字的读音确定的,这样,他无意中为我们今天读词调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我们这里就把《词律韵目》对“乐”的读音罗列出来。入声“三觉”有:《开元乐》、《中兴乐》、《清平乐》、《迎春乐》、《黄钟乐》、《三部乐》、《齐天乐》、《西平乐》、《征部乐》、《大圣乐》、《破阵乐》。觉韵,现在应读“yuè”。入声“十药”有:《抛球乐》、《归田乐》、《倾杯乐》、《天下乐》、《思归乐》、《贫也乐》、《于飞乐》、《长生乐》、《长寿乐》、《昼夜乐》、《逍遥乐》、《夜半乐》。药韵,现在应读“lè”。 当然,以上所说,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即如《词律韵目》,杜文澜于“三觉”后注曰:“‘乐’与‘乐’恐分析有误,须兼考‘十药’韵。”表示出一定的为难。有些词调名中的“乐”,一旦细究,必然涉及学术争论,不易判断其读音。您所问《清平乐》调,按照上文所引《词律韵目》,读“yuè”。但究其源,一说取自清调、平调、侧调三调之“清平”,一说取自南诏清平宫署,一说取自《两都赋》之“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也就是《敦煌杂录》之《愿文》所明确概括的:“社稷有应瑞之祥,国境有清平之乐”。此三源,第一、第二说皆可将“乐”读“yuè”,第三说则必须读“lè”。因此,我们建议《清平乐》的“乐”字,以读“yuè”为宜。 最后要提醒的是:词调名,无论取自古典,还是后世文人自度腔而命名,还是像贺铸那样“寓声”另立新目,基本都有具体来历,千万不要想当然地根据字面意思揣摩其读音;那样的话,即使可能碰巧读对了音,对调名的理解仍然是错的。 清平乐的拼音,如果是唐诗基本上读:qīng píng lè,如果是宋词,宋词本身可以谱曲的,那就读:qīng píng yuè。 2.清平乐的“乐”,念哪个音qīng-píng-yuè 最近我一直在查找资料,偶然发现,三年多前《咬文嚼字》杂志曾发表了一篇金文明先生(就是那位狂“咬”余秋雨的金先生)的文章,金先生倒是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他首先从相关资料中找到了《永遇乐》词的源头(这不难,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了),并稍加分析,但《永遇乐》词的源头的资料仅只言片语,他的分析也难服众。金先生接着又称他的恩师(一位德高望重又满腹经伦的前辈)读《永遇乐》时,“乐”就读“lè”,这也难令人信服。金先生的第三点证据倒让人不得不服,他找出万树的《词综》,从《词综》的编排体例上找到了答案。《词综》在排列词牌名时,是按词牌名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排的,词牌名最后一个字同样是“乐”,但由于读音不同,排列的顺序也不一样,清平乐”的“乐”读“yuè”,《永遇乐》的“乐”读“lè”! 3.李煜的清平乐,诗,要解释,和诗中对应的文字注音,急【原文内容】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作者介绍】 李煜 【朝代】:唐 【体裁】:词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 砌下落梅如雪乱, ⊙●●○⊙●● 拂了一身还满。 ●○●○○▲ 雁来音信无凭, ●○○●○⊙ 路遥归梦难成。 ●○○⊙⊙△ 离恨恰如春草, ⊙●●⊙○● 更行更远还生。 ⊙○⊙●○△ 【简析】: 上片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 【翻译】: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愁肠寸断。就象白雪飘飞的阶下落梅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梦中要回去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象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此词一说系后主乾德四年(966)其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因思念而作。如其可信,则上片不妨可视为就己方落笔,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可看作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 劈头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砌下”二句,承“触目”二字而来。“砌下”即阶下:“落梅如雪”,一片洁白。白梅为梅花品种之一,花开较晚,故春已过半,犹有花俏。“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梅白如雪,尽为冷色,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愁惨,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么?“乱”字尤语意双关。此时思绪之乱决不亚于落梅之乱。“拂了一身还满面”,亦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出情思。这两句,词人巧妙地将感时伤别的抽象之愁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天真纯情的艺术造型。花下久立恋恋不去,落梅如雪,一身洁白,是个深情的怀人形象,境界很高洁,拂了还满, 而又洁白如雪,十分纯洁。《花间集》中就难以找到这样的词境和格调。 下阕仍承“别来”二字,加倍写出离愁。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雁来音讯无凭”是说雁来了,信没来;雁归了,而人未归。“路遥归梦难成”,从对方难成归梦说起,是深一层的写法。极写离人道途之远,欲归未能。信亦无,梦亦无,剩下的只有情天长恨了,于是逼出结尾二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云:“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诗家习惯用春草以赋离情。李煜则用以入词,用了“更行”、“更远”、“还生”三外简短的词句,将复迭和层递等修辞手法交织于一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随着它的“更行列远”,向天涯之尽头,拓开了人的视野和时空的距离。人走得愈远,空间的距离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视野尽处那一片虚化了的,模糊了的空间。词人的满腔离愁别绪,也随之化入了漫漫大气,离情之深,无可言状了。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时空,促人深思联想,与《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秦少游《八六子》词所写的“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就是化用李煜此词。 4.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拼音版苏(sū)幕(mù)遮(zhē) 范(fàn)仲(zhònɡ)淹(yān) 碧(bì)云(yún)天(tiān),黄(huánɡ)叶(yè)地(dì),秋(qiū)色(sè)连(lián)波(bō),波(bō)上(shànɡ)寒(hán)烟(yān)翠(cuì).山(shān)映(yìnɡ)斜(xié)阳(yánɡ)天(tiān)接(jiē)水(shuǐ),芳(fānɡ)草(cǎo)无(wú)情(qínɡ),更(ɡènɡ)在(zài)斜(xié)阳(yánɡ)外(wài).黯(àn)乡(xiānɡ)魂(hún),追(zhuī)旅(lǚ)思(sì),夜(yè)夜(yè)除(chú)非(fēi),好(hǎo)梦(mènɡ)留(liú)人(rén)睡(shuì).月(yuè)明(mínɡ)楼(lóu)高(ɡāo)休(xiū)独(dú)倚(yǐ),酒(jiǔ)入(rù)愁(chóu)肠(chánɡ),化(huà)作(zuò)相(xiānɡ)思(sī)泪(lèi). 5.清平乐的乐的的读音清平乐拼音: [qīng píng lè] 清平乐 [qīng píng lè]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又一体,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2.曲牌名。属南曲羽调。有二体,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阙同;另一与词牌不同。都用作引子。 百科释义 《清平乐》(qīng píng yuè),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6.宋词中的词牌名“永遇乐”“清平乐”中的“乐”读哪个音最近我一直在查找资料,偶然发现,三年多前《咬文嚼字》杂志曾发表了一篇金文明先生(就是那位狂“咬”余秋雨的金先生)的文章,金先生倒是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他首先从相关资料中找到了《永遇乐》词的源头(这不难,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了),并稍加分析,但《永遇乐》词的源头的资料仅只言片语,他的分析也难服众。金先生接着又称他的恩师(一位德高望重又满腹经伦的前辈)读《永遇乐》时,“乐”就读“lè”,这也难令人信服。 金先生的第三点证据倒让人不得不服,他找出万树的《词综》,从《词综》的编排体例上找到了答案。《词综》在排列词牌名时,是按词牌名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排的,词牌名最后一个字同样是“乐”,但由于读音不同,排列的顺序也不一样,清平乐”的“乐”读“yuè”,《永遇乐》的“乐”读“lè”。 7.你是要问什么~!!!o自然名句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3.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14.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17.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9.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20.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2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2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花鸟草虫名句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 代人赋》 12.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53.里《小池》 22.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 孟浩然《春晓》 2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春江晚景》 3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3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时日节日名句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元日》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18.无边落木萧萧。 8.宋词里带Li(拼音)的句子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姜 夔《琵琶仙》:十里杨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苏 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 试《江城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王安石《柱枝香》: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周邦彦《尉迟杯》: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得离恨归去。 贺 铸《天门谣》:历历数,西州更点。 刘辰翁《宝鼎现》: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王沂孙《齐天乐 蝉》: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史达祖《绮罗香 咏春雨》:记吉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姜 夔《杨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范仲淹《御街行》: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辛弃疾《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柳 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晏几道《蝶恋花》: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苏 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辛弃疾《汉宫春》:卸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刘辰翁《兰陵王》: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 周邦彦《兰陵王》: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柳 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姜 夔《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必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姜 夔《淡黄柳》: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吴文英《高阳台》: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 张孝祥《念奴娇》: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张 炎《月下笛》:寒窗梦里,犹记轻行旧时路。 辛弃疾《永遇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句子太多,希望能适合你,敬请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