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三峡的古诗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三峡歌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明月中.入峡次巴东 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万里工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下江陵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竹枝词九首(其七)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巫山曲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蓬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秋兴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在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夜雨寄北 李商隐 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长江 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朝宗人共悒,盗贼尔谁尊?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二、和三峡有关的古诗词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巫山高】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 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 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 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 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 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 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巫山高】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巫山高】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高】于濆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 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 自重文赋名,荒淫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 【巫山高二首】孟郊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 千载楚襄恨,遗文宋玉言。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 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巫山高】齐己 巫山高,巫女妖,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 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 千岩万壑花皆坼, 但恐芳菲无正色。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 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相和歌辞·楚妃叹】张籍 湘云初起江沉沉,君王遥在云梦林。 江南雨多旌旗暗, 台下朝朝春水深。章华殿前朝万国,君心独自终无极。 楚兵满地能逐禽,谁用一身继筋力。西江若翻云梦中, 麋鹿死尽应还宫。 【相和歌辞·蜀国弦】李贺 枫香晚华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鳞鳞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相和歌辞·铜雀妓】吴烛 秋色西陵满绿芜,繁弦急管强欢娱。 长舒罗袖不成舞,却向风前承泪珠。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光弼 魏王铜雀妓,日暮管弦清。 一见西陵树,悲心舞不成。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放 恨唱歌声咽,愁翻舞袖迟。 西陵日欲暮,是妾断肠时。 【前苦寒行二首】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 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 寒刮肌肤北风利。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安所归。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杜甫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 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 天兵断斩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凘, 彼苍回轩人得知。 【琴曲歌辞·昭君怨】白居易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 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 直似当时梦中听。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 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 愿似流泉镇相续。 【杂曲歌辞·荆州乐】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 缫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杂曲歌辞·竹枝】顾况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杂曲歌辞·竹枝】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 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蒙江上子规啼。 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杂曲歌辞·竹枝】孙。 三、关于三峡的诗句《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 《宿巫山》 李白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三峡歌》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峡次巴东》 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工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晓行巴峡》 白居易 际晓投巴峡, 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 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 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 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 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 稍解别离情。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竹枝词九首》(其七)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 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山曲》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蓬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瞿塘峡》 张问海 峡两蒙蒙竟日闲, 扁舟珍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 难写瞿唐两岸山。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在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长江》 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悒,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出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有关三峡的谚语、诗句和典故1.“巫山云雨”的典故很经典哦!讲的是楚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 2.在白帝城下瞿塘峡口,有一庞然巨石,兀立江心,砥柱中流。这就是古来船工望而生畏的滟滪堆。船工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 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 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 这首《滟滪歌》,不仅形象地说明了滟滪堆在长江不同水位时的形态,而且成为古代船家舟子的航行守则。 滟滪堆,俗称燕窝石,古代又名犹豫石。北宋《太平寰宇记》上说:“滟滪堆又名犹豫,言舟子取途不决水脉也。”秋冬水枯,它显露江心,长约30米,宽约20米,高约40米,好似一头巨兽横截江流。此时,下水船可顺势而过;上水船则因水位太低,极易触礁。故有“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之说。夏季洪水暴发,一江怒水直奔滟滪堆,狂澜腾空而起,涡流千转百回,形成“滟滪回澜”的奇观。这时的滟滪堆已大部浸入水下,行船下水,如箭离弦,分厘之差,就会船沉人亡,故必切切记住:“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当滟滪堆露出水面部分如牛、袱、龟、鳖一般大小时,那就更需十分警惕了。古代船民为消灾避祸,有投牛祭江的风俗。 杜甫在《滟滪堆》中写道:“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沉牛”就是祭江。现在,由于流水的冲刷,白帝城脚下,已经形成一处河湾,成为天然的避风港,短途船只就在此停泊。 滟滪堆虽为夔门雄姿更添景色,但在航运上毕竟是一大障碍,因此已于1958年冬炸除,“滟滪回澜”成了历史的陈迹。“不知滟滪在船底,但觉瞿塘如镜平。”北宋诗人范成大的“瞿塘如镜”,在当时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才能成为现实。 五、与三峡有关的古代名人三峡 --------------------------------------------------------------------------------发布时间: 2005-11-10 11:26:00 被阅览数: 110 次 来源: 三峡在线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名家结有不解之缘,呈现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的奇特现象。 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于其作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 古代之文化名人,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名山胜境乃其本生所愿。长江三峡这人间奇绝的山水画廊,宛若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他们从天南地北纷至沓来,一睹三峡神奇风采。 于是,这风高浪急的滩头,有壮丽的歌吟;这峡畔荒凉的古寺,有隽永的碑刻;这云雨巫山之中,有清悠的"竹枝词"踏地而来;这幽深石洞之内,有诗唐词宋两代文豪酬唱流传于世……,三峡给历代诗家词客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1、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屈原辞赋悬日月 三峡风流传古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名平,字原,中国最早的一位伟大爱国诗人。他在约在公元前343年诞生于长江西陵峡畔归州(今秭归)的三阊乡乐平里一个名叫香炉坪的小山村。 屈原一生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追求真理,向往社会美好。他把天赋、才华和政治激情,倾泻于他的光辉诗篇之中。 雄浑奇丽的三峡山水及其深厚的文化沃土,孕育了与日月争辉的楚辞,造就了屈原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2、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不知源起于何年何代,也不知是经哪位大美学家的评审,人们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汉代明妃王嫱、三国时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蝉、唐玄宗封为贵妃的杨玉环并称为古代四大美人,并且得到了后世的一致公认。 如今用现代观念评说四大美人,则西施、貂蝉、杨贵妃三位美人皆成了古代残酷战争的牺牲品,唯有王昭君以其美的容貌、美的心灵,为汉、匈奴和好作出贡献而载入史册,传颂千秋。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3、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人们称之为谪仙、诗仙、酒仙。 李白才华横溢,诗风雄奇豪放,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也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灿的巨星。李白在三峡写的诗虽然不是很多,但首首皆为精品,句句脍炙人口,有的甚至成为传诵至今之千古绝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诗中所表现出的写景与融情、浪漫与夸张,飘逸与豪放,皆达到高上境界,至今无人超越。 这是李白为三峡竖立的一座诗的丰碑,也是李白留给三峡的最宝贵的遗产。4、杜甫&[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 推荐给朋友 | 打包发回信箱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相关同类新闻:历史文化名人与长江三峡 --------------------------------------------------------------------------------发布时间: 2005-11-10 11:26:00 被阅览数: 111 次 来源: 三峡在线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nbsp;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 杜甫是在三峡地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位诗人,他飘泊云阳、奉节,寓居两年半之久,在三峡期间共写出了400多首诗歌,也是历代诗人咏唱三峡诗歌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位诗人。研究杜诗的学者认为:这是杜甫一生风格最完善、成就最全面的时期,代表了杜甫诗歌艺术辉煌的高峰。 这是三峡给予杜甫的丰富养料,也是杜甫给予三峡的丰富回报。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5、刘禹锡刘禹锡因贬任夔州刺史而与三峡结下深厚情缘,他是在三峡地区任官职最长的一位诗人。 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禹锡入峡任夔州(今奉节)刺史,在三峡中度过了两年多刺史生涯,写下了不少三峡诗文,特别是把三峡地区的民间歌曲《竹枝词》推陈出新,使《竹枝词》成为雅俗共赏的诗歌艺术形式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无愧于创建三峡新《竹枝词》的一代师宗。名句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6、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著名的长诗《长恨歌》、《瑟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白居易与三峡有着很深的情缘,并在西陵峡口的石洞中留下千古诗话。 为古今津津乐道的是:公元819年春,白居易进峡赴任途中,在夷陵同离任通州出峡的元稹相遇。白居易及同行的弟弟白行简与元稹三人一同游览了峡口南津关半岩中的一个溶洞,在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序刻于石壁,此洞遂名为"三游洞"。 由于白居易等三人的光临和诗作的影响,一个无名石洞从此名声远播,历代文化名人游览不绝。宋代苏洵率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亦游览此洞,并效法各题一首诗于洞壁。 世人称此为。 六、关于巫峡的诗句写巫峡的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描写巫峡的诗: 巫峡 陆龟蒙 巫峡七百里,巫山十二重。 年年自云雨,环佩竟谁逢。 过巫峡 唐代:李频 拥棹向惊湍,巫峰直上看。 削成从水底,耸出在云端。 暮雨晴时少,啼猿渴下难。 一闻神女去,风竹扫空坛。 巫峡 唐代 曹松 巫山苍翠峡通津,下有仙宫楚女真。 不逐彩云归碧落, 却为暮雨扑行人。 年年旧事音容在,日日谁家梦想频。 应是荆山留不住,至今犹得睹芳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