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点绛唇宋词林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

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

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

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意思对即可)2.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

“谁为主”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烘托,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句情景交融,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画面。结尾以景结情,烘托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

(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点绛唇林逋金谷①年年,乱

小题1:试题分析:全词明显是借物抒情的写法,通过词中的“又是离歌”“王孙去”,可以看出是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

上片通过侧面描写,用荒园、余花、烟雨来衬托草的荒芜,烘托出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出草的多、杂,衬托离愁。

写出情感,结合上下片相关词句定向翻译。小题2:试题分析:按词句顺序依次判断艺术表现手法,注解①告诉我们“金谷”是用典;“谁为主”设问,三、四句就是回答;第一问告诉我们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可见三、四句是用花、雨渲染烘托草;“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纯以景色结尾,是以景结情。

任选两种,分别结合具体诗句定向翻译皆可。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点绛唇宋

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1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

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1分)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两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

(1分)2。示例: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

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 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

(其它手法如用典、对比、设问、以景结情等亦可,答一种手法给2分)【解析】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的题目,探究时注意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写明情感后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重要的词语:“离歌”“长亭”“去”。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此题从抒情方式的角度上片显然是借景抒情,下片根据注释明显的是用典,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对手法进行分析,然后点明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点绛唇宋

试题答案:小题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

(1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

(1分)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两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1分)小题2:示例: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

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

(其它手法如用典、对比、设问、以景结情等亦可,答一种手法给2分)。

5.点绛唇 林逋 赏析

●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

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

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石崇《金谷诗序》里说,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金谷涧为其饯行。

所以后来南朝江淹的《别赋》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说,成了典故。“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人既去,园无主,草木无情,依旧年复一年逢春而生。

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

“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 “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

“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过片直写离情。长亭,亦称十里长亭。

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

“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

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6.点绛唇谢逸诗歌赏析

谢逸没写过点绛唇。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

点绛唇(17首)

• 《点绛唇·桃源》- 秦观 - 宋代

• 《点绛唇·金谷年年》- 林逋 - 宋代

•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 宋代

• 《点绛唇·闺思》- 李清照 - 宋代

• 《点绛唇·素香丁香》- 王十朋 - 宋代

• 《点绛唇·春愁》- 赵鼎 - 宋代

•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 葛胜仲 - 宋代

• 《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 - 宋代

•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 宋代

• 《点绛唇》- 向滈 - 宋代

• 《点绛唇》- 吴潜 - 宋代

• 《点绛唇》- 陈允平 - 宋代

• 《点绛唇》- 辛弃疾 - 宋代

• 《点绛唇》- 程垓 - 宋代

• 《点绛唇》- 吴文英 - 宋代

• 《点绛唇》- 赵长卿 - 宋代

• 《点绛唇》- 张孝祥 - 宋代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