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古代簪子的句子相关句子示例如下: 1、金步摇,赤莲蟠凤。 一支白玉簪子,雪亮剔透,玉色中有隐隐约约透着几丝奶白色,更显娇巧,几条流苏垂下,随着风吹动,发出清脆的响声。 2、只见那簪子通体碧绿,簪身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彩凤,簪头一朵雪莲悄然绽放,还有一个莲花子似的吊坠,端的是飘雅出尘。 3、谁曾许我手簪时花,而今却是我一人细数乱红。谁曾许我一掬莲子,而今却是我一人熬煮相思。 谁曾许我明日归家,而今却是我一人落枕梦凉。谁曾许我红衣花嫁,而今却是我一人白衣素缟。 谁曾许我风华同老,而今却是我一人发已成霜。 4、木簪一柄,定情,从此以后,三千青丝为我独挽。 5、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长。——宋·辛弃疾《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 6、白发簪花不解愁。 ——宋·黄庭坚《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7、白发簪花。——宋·周密《声声慢·琼壶歌月》 8、结发簪花配君子。 ——唐·冯待征《虞姬怨》 9、绿发簪花。——元·邵亨贞《花心动 黄伯阳岁晚见梅,适遇旧赋以赠别,》 10、短发簪犹惜。 ——宋·赵蕃《窗前葵萱皆吐花成诗二首》 11、星星鹤发簪霞冠。——宋·赵葵《秋浦楼》 12、秃发簪冠老导师。 ——明·袁宏道《天坛三首》。 2.有什么与簪子有关的诗词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张九龄 答陈拾遗赠竹簪:与君尝此志,因物复知心。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 3.瑞鹧鸪 柳永 宝髻瑶簪。严妆巧,天然绿媚红深。绮罗丛里,独呈讴吟。 一曲阳春定价,何啻值千金。倾听处,王孙帝子,鹤盖成阴。 凝态掩霞襟。动象板声声,怨思难任。嘹亮处,迥压弦管低沈。 时恁回眸敛黛,空役五陵心。须信道,缘情寄意,别有知音。 3.宋代诗词中,有关于发簪的描述有哪些澡兰香 淮安重五 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箬。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沈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翦菖浦自酌。 但怅望、一屡新蟾,随人天角。 声声慢(王日) 湘云纤玉,楚葛篝香,澡兰帘风静。怨抑难招,沈魄当年独醒。莫唱江南古调,念天涯、深情谁省。时暗换,最秦楼惆望,归期无定。曾是榴裙误写,怕照眼枝头,绛绡花并。巧篆盘丝,午镜绿窗闹影。香蒲也应细剪,但年年、断云愁冷。迎醉面,看银蟾、飞浴露井。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一丛花 秦观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 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 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 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 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 大江流。 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 过扬州。 4.凤凰簪子的诗句宋代诗人黄庭坚有《玉簪》诗: 宴罢瑶池阿母家,嫩琼飞上紫云车。 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诗中“嫩琼”指仙女;“紫云车”,仙人所乘之宝车。 人称玉簪花为江南第一花。 宋代名臣王安石写有《玉簪》诗: 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 万斛浓香山麝馥,随风吹落到君家。此诗说,王母娘娘在瑶池宴会仙子喝的是流霞仙酒,酒醉把玉簪遗落人间化作玉簪花。 “斛”为古代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万斛”为夸张语,形容花香之大。花香为浓香、麝香,这香气随风吹送到寻常百姓家。 二是,说玉簪花是月姐嫦娥用金镯子从玉帝孙女手中买的白玉簪子。 唐朝文学家罗隐《玉簪》诗: 雪魄冰姿俗不侵,阿谁移植小窗阴, 若非月姊黄金钏,难买天孙白玉簪。 此诗中,“雪魄冰姿”,玉簪花犹似雪的灵魂,冰的风貌,她洁白无瑕;“俗不侵”,概括此花的高洁凛然;“阿谁”,询问花是何人移来到窗下?“若非”,具有回答、议论的性质;“月姊”,指月宫中的嫦娥;“黄金钏”黄金制的镯子;“天孙”,指天河边的织女。只有用嫦娥的金镯,才能买来这织女用的白玉簪。 三是,汉朝皇宫花园种玉簪花,其花含苞时,洁白似玉,形似簪头,汉武帝宠妃李夫人取玉簪花搔头,此后宫人皆效仿之,因花而得名。 明代李东阳《玉簪》诗: 昨夜花神出蕊宫,绿云袅袅不禁风。 妆成试照池边影,只恐搔头落水中。此诗采用拟人方法,人花相应,两兼其美。 作者把玉簪比作花神,“蕊宫”,在花指花蕊;在花神,为神居之所,即蕊珠宫,道家传说中的仙宫。“绿云”,绿叶如云,也比喻美女发密如云,黑色有光。 “袅袅”轻轻摆动的样子,亦指女性体态之纤长柔美。“不禁风”,进一步形容身躯之娇柔,亦指柔花不禁风吹。 “妆成试照池边影”,写花神盛妆,水边窥影。“搔头”指簪,簪因玉制成,而叫“玉簪”。 玉簪佩于花神发上,表明此花名贵难得。拟花为神女,神女便是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