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西麓宋词

1.人间词话中“梦窗,梅溪,玉田,草窗,西麓”是谁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南宋词人。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南宋词人。 陈允平,字君衡,号西麓,南宋词人。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南宋词人。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南宋词人。

这句话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四十六段:“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

若梦窗、梅 溪、玉固、草窗、西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 扩展资料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

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

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王国维以“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高度评价了李煜的词,说它“神秀”,韦庄的词被称为“骨秀”,温庭筠的词称作“句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间词话。

2.人间词话中“梦窗,梅溪,玉田,草窗,西麓”是谁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南宋词人。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南宋词人。

陈允平,字君衡,号西麓,南宋词人。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南宋词人。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南宋词人。

这句话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四十六段:“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若梦窗、梅

溪、玉固、草窗、西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

扩展资料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王国维以“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高度评价了李煜的词,说它“神秀”,韦庄的词被称为“骨秀”,温庭筠的词称作“句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间词话

3.西麓是南宋那位词人的雅号

是陈允平,宋元间词人。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别署莆□澹室后人。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德□元年(1275)时任沿海制置司参议。元至元十五年(1278),以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经同官袁洪营救得免。后被征,北赴大都。晚年居家。

陈允平是格律派词家。青年时代即与张枢、李彭老及周密等酬唱。词学周邦彦,刻意摹仿。《西麓继周集》120余首,皆和清真词韵。《日湖渔唱》又喜改换韵脚的平仄,可见其精于审音。填词以平正和雅、清婉绵丽为特色。所作《西湖十咏》颇见寄托。如"御苑烟花,宫斜露草,几度西风弹指"。(〔齐天乐〕《南屏晚钟》)等,伤时念乱,凄恻感人。其他如"琴心不度春云远,断肠难托啼鹃"(〔绛都春〕)、"玉宇无尘凉似水,销不尽,许多情"(〔糖多令〕),或疏或密,并饶风致。陈词偏重艺术形式,颇为清代浙派词人所推崇。朱□尊编《词综》,选录其词23首之多。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许他为"词中上乘"。但常州派的周济却斥为"疲软凡庸,无有是处。书中有馆阁书,西麓殆馆阁词也"(《介存斋论词杂著》)。在现存约200首词作中,祝寿、咏物与和韵之作占了绝大部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梅溪(史达祖)、梦窗(吴文英)、玉田(张炎)、草窗(周密)、西麓诸家,词虽不同,然同失之肤浅。"这是精当之评。

著有《西麓诗稿》及《西麓继周集》、《日湖渔唱》词二种。《日湖渔唱》有《词学丛书》本,《粤雅堂丛书》本,《□村丛书》本。《西麓继周集》有《□村丛书》本。《西麓诗稿》有汲古阁景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

4.有人知道这首宋词怎样翻译吗

我声明一下,这完全是我自己花了一上午时间整理出来的,没别的原因,只是因为爱好。

如果某人能在网上找到,我就服了他了,因为这里是第一次发。楼下的2203401018这位朋友,你要真有水平水平,你把你的大作摆出来,你不调查,随便说别人是在网上找的,就凭这一点,证明了你不行,起码你不懂得怎么做学问,怎么做人!黄人杰:约公元一一八二年前后在世〕字叔万,盱江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中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亦无考。

工词,著有可轩曲林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嘉平:指农历十二月。

十二月通常称:腊月、季冬、严冬、残冬、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甘泽:学名甘遂,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 ex T. P. Wang的干燥块根。

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性状】本品呈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5cm,直径0.5~2.5cm。

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凹陷处有棕色外皮残留。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白色,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性较强。

气微,味微甘而辣。【性味与归经】苦,寒;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泻水逐饮。

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更不利,消肿散结:外用可治痈肿疮疡。 尧蓂:1.相传帝尧阶前所生的瑞草。

此草每月朔日生一荚,至月半,积至十五荚。十六日起,日落一荚,月末而尽。

小建则余一荚,萎而不落。见《竹书纪年》卷上。

2.指时序、光阴。 武夷、六六洞王中:理解词句应联系作者籍贯。

1.作者为江苏广昌县盱江人。广昌县位于江西省东部南,地处武夷山西麓。

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武夷山风景区,以丹震地貌为特色,有“三三、六六”之胜。三三是指迂回曲折的九曲溪。

六六是指九曲溪两岸的36座山峰。因此,武夷无疑是指武夷山。

六六洞有可能指的是武夷山的36座山峰中的山洞。而“王”呢,笔者认为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武夷山风景秀美,溶洞奇美,可称天下洞王。

另一种解释“王”字可能是“天”字的笔误或者后人整理时的错误,因此“六六洞天”似乎更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柳永有词《巫山一段云》,写武夷山幔亭峰: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稳破非烟。

何处按云轩?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

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此词不知柳永何时所做,在武夷山幔亭峰与大王峰齐名。

相传秦始皇二年,武夷仙人皇太姥在幔亭峰大宴乡人,席间有乐队、有司仪,一套完整的礼仪,据说幔亭宴的菜谱流传至今,现在的“幔亭宴”已成为武夷山旅游的一大亮点。幔亭峰郁郁葱葱,一眼望去,似比大王峰来得更有生机,更通解人意,如仙境般,南宋辛弃疾有诗“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宋代诗人方回有一首《题观妙轩》,其中“拔地三三屏特起,藏天六六洞潜通”一句,是否也指武夷,目前尚不可考。

总之,黄人杰的“是武夷、六六洞王中,生贤哲”这句,大意主要是要表达自己在武夷山水之间,经过潜心学习修行,成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贤哲。因此前面的“武夷、六六洞王”并不是诗句的主干。

茹:rú 。(1) 吃,引申为忍受:~素。

~荤。~痛(忍痛)。

含辛~苦(原意吃苦辣的东西,引申为忍受辛苦)。~古涵今(接受、包含古今的所有知识)。

(2) 臭,败:“以~鱼去蝇,蝇愈至,不可禁”。 (3) 柔软:“柔~而寡断。

(5) 菜:“菜~有畦”。 (6) 根互相牵连的样子:“拔茅~”。

(7) 姓。本词中应该是第(3)种意思。

“柔不茹,刚不折”大意是“为人温和但不软弱,性格刚毅但不脆猛易折”。 渌:lù (1) 水清:~水。

~波。 (2) 〔~水〕水名,在中国湖南省。

词中意思应该是第一种。 摅发:抒发的意思。

挂冠:将官帽挂在堂上。指辞官。

华发:白头发,指进入老年。 全词译文(附本人“歪”批): 寒冬腊月,是什么促使梅花在压满白雪的枝头绽放。

(暗指需要磨练才能成功,与“梅花香自苦寒来”异曲同工) 像那些在霜前就枯萎死去的甘泽,怎么可能像梅花这样赶上这么美丽的冬雪之景?(对比反问,更突出第一句的含义) 尧帝皆前的瑞草,长到第十日,正是最美丽,最丰茂的时候(之所以不是十五,是因为过了十五马上就衰败,走下坡路。作者在这里暗指自己正值风华正茂的时代),同样我(作者自己)也长着一副可以和潘安(古代著名美男子)想媲美的英俊相貌,可以令那些美女们看到就心跳脸红(这是作者自夸,事实就不可考了)。

在武夷山水之间,经过潜心学习修行,我成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有能力的人才。 此时的我精力旺盛,理想坚定,渊博的学识使我温和中庸但不懦弱,严厉的磨练是我刚毅但不鲁莽。

我有着巨大的理想和报复,不由自主的抒发一下。 从清山绿水中出来的我,怀着满腔报复,要到朝廷为天子效命,报效君王,实现自己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

我做官一定要忠君为民,清廉无私,不管那些世俗的庸碌之辈的指责和嘲笑。等到那一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实现了自己的报复,我就辞官回家,那时候,刚刚进入垂暮之年,我正好在武夷山颐养千年。

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渔家傲王安石灯火已收正月

小题1:山花绽放,春水漫溢,春风骀荡。

小题2:上片体现了词人心闲意静、恬然自若的心境。词人探奇览胜,醉心于春色,足见其内心之恬静悠闲。

下片体现了词人难到忘怀往事的不平静心境。词人沉入梦乡,但松涛却把他惊醒。

那松涛犹呜咽悲鸣,融入了词人强烈的感情色彩,体现了其内心的不平静。 小题1:试题分析:上片写一次骑驴春游,起拍二句点明节令,描绘钟山春意盎然的景象。

灯火,指元宵节彩灯。宋时元夜灯节,热闹异常。

蔡绦《铁围山丛谈》:“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 ”当时收灯后,又有出城探春的习俗,而江南孟春,不同于北方,往往收灯后便已芳草如茵、春意满野。

而钟山一带,竹木葱茏,万花竞秀,景色更为诱人。“撩乱”,写出山花争奇斗艳,撩惹行人。

“灯火已收”而山花满眼,用笔正所谓扫处还生。这二句,即写了江宁附近的季候特征,又点出作者居住的山中环境。

美景良辰,引逗起词人览赏春色的兴致,于是笔锋一转,由“闻说”领起以下三句,写洊(jiàn)亭之游。洊亭在钟山西麓,溪水青青,花木如绣,是作者喜爱游赏的风景胜地。

王安石《马死》诗李壁注引《建康续志》云:“金华俞紫琳清老,尝冠秃巾,扫搭服,抱《字说》,逐公之驴,往来法云、定林,过八功德水,逍遥洊亭之上。 ”“新水漫”,说明是在雨后,经春雨洗礼,郊原格外清新。

款段,马行迟缓貌。语出于《后汉书·马援传》“乘下泽车,御款段马”,李贤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

后借指驽马。这里作者实用以指他所骑的毛驴,亦取其“形段迟缓”之意。

作者退居江宁时,神宗赐他一匹马,后来马死了,他外出旅游就骑毛驴。 “蹇”谓蹇驴。

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二载,王安石在江宁,“筑第于白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

这次正是骑毛驴野游,心闲意静,恬然自若,什么升沉得失、尧桀是非,仿佛早抛至九霄云外,其精神超然尘外。 定林寺左右,峰峦复沓,后环屏风,前障桂岭,其间云雾缭绕,跨驴绕行山径,时要通过云层,故曰“穿云”。

山间谷壑毗连,四周峦嶂如屏,形成不少花木丛生的天然坞堡,如定林寺附近有道士坞,洊亭附近有桃花坞等。词人行经此种地带,不免停辔徜徉,访胜探幽,故曰“入坞”。

才行高冈,又入低谷,故曰“穿云入坞”。不畏云雾迷茫,不避谷堐低湿窈深,不计山路崎岖回环,而去寻访游伴,探奇览胜,一句中连用“穿”、“入”、“寻”三个动作词,充分表现了词人一心寻春的浓厚游兴,描绘出他自命“山野之人”的生活情趣。

小题2:试题分析:这首写政治家兼文学家的王安石,在野游寻春与大自然的默契中,得到了心境的恬静,沉入了暂时的酣眠,然而,一时的心理平衡,却被四周突然闯入的急切悲凉的松涛声所打破,无怪乎作者起看日光,不能不嫌梦境之短了,这正隐隐透露了作者身虽幽闲而内心并不平静的精神状态。 全篇即事写景,全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气韵萧散,在充满脂腻粉香的北宋前期词坛上,这首词颇有一枝独秀的风致。

6.王野 宋词《西河》是什么词牌

简介

《碧鸡漫志》卷五引《脞说》:“大历初,有乐工取古《西河长命女》加减节奏,颇有新声。”又称:“《大石调·西河慢》声犯正平,极奇古。”《清真集》入“大石”,当即此曲。张炎词,名《西湖》。

编辑本段

仄韵

105字。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

周邦彦

佳丽地韵南朝盛事谁记韵山围故国绕清江句髻鬟对起韵怒涛寂寞打孤城句风樯遥度天际韵断崖

○◎● ⊙○◎●○● ⊙○◎●●○○ ◎○◎● ◎○◎●●○○ ⊙○⊙●○● ◎⊙

树句犹倒倚韵莫愁艇子曾系韵空余旧迹郁苍苍句雾沈半垒韵夜深月过女墙来句赏心东望淮水韵

◎ ⊙◎● ◎○◎●○● ⊙○◎●●○○ ●○●● ●○◎●●○○ ⊙○⊙●○●

酒旗戏鼓甚处市韵想依稀读王谢邻里韵燕子不知何世韵入寻常读巷陌人家句相对如说兴亡句

●○●●●●● ◎○⊙ ○◎○● ◎●◎○○● ●○○ ●●○○ ⊙●⊙●○○

斜阳里韵

○○●

编辑本段

赏析

此调以此周词为正体,若辛词之少押一韵,陈词之句读小异,周词别首之少押一韵、又句读参差,刘词之添字,王词之减字,皆变格也。 此词第二段起,例作三字两句,谱内辛词、周词、刘词、王词亦然。 按,张炎词,前段第三句“闹红深处小秦筝”,闹字仄声;吴文英词,后段第二句“残寒退、初卸罗绮”,残字平声,退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所采五词。 前段第二句、中段第三句,例作平平仄仄平仄,或仄平平仄平仄,周词别首平仄与诸家不同,辛词正照此填,当自成一体,不可参校。 后段起句,连用五仄声字,陈允平和词亦然。若周词别首及辛词俱作折腰句法,与诸家异。即黄升词之“大江东去、日西坠”亦未合格,谱内概不校注平仄。

7.含“西”的宋词

菩萨蛮 年代:【宋】 作者:【苏轼】 玉童西迓浮丘伯。

洞天冷落秋萧瑟。不用许飞琼。

瑶台空月明。清香凝夜宴。

借与韦郎看。莫便向姑苏。

扁舟下五湖。 减字木兰花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云鬟倾倒。

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

误入仙家碧玉壶。连天衰草。

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

便逐鸱夷去得无。 水调歌头 年代:【宋】 作者:【戴翼】 嵩岳周王佐,昴宿汉宗臣。

从来间世英杰,出则致升平。况我皇华直指,元是福星出现,来此活生灵。

五百岁初度,十一郡欢忻。挽西江,苏涸辙,洗尘埃。

笑谈顷刻间宜,宇宙变为春。泽满赣川无限,福与崆峒齐耸,颂咏几多人。

潋滟一卮寿,愿早秉洪钧。 木兰花慢 年代:【宋】 作者:【周密】 晴空摇翠浪,昼禽静、霁烟收。

听暗柳啼莺,新簧弄巧,如度秦讴。谁紬。

翠丝万缕,扬金梭、宛转织芳愁。风袅馀音甚处,絮花三月宫沟。

扁舟。缆系轻柔。

沙路远、倦追游。望断桥斜日,蛮腰竞舞,苏小墙头。

偏忧。杜鹃唤去,镇绵蛮、竟日挽春留。

啼觉琼疏午梦,翠丸惊度西楼。 六州歌头 年代:【宋】 作者:【李曾伯】 桂香深处,倾盖岭之西。

云南外,曾指点,是挛鞮。酌玻璃。

篸带江山里,挥银笔,摛绮句,湖海气,羞篷弱,吐虹霓。回首烟尘碌碌,公家事、自笑痴儿。

盍田园归去,耕钓侣黔黎。月夕花时。

恣吟题。怅荆州路,同北望,剡溪兴,又东驰。

雄边上,夸前躅,壮新基。灿宸奎。

客问西陲事,公莫惜,语教知。秋城梦,笳却骑,舞闻鸡。

休作中年离恨,聊拼取、一醉如泥。梅边佳致,逸兴与逋齐。

人在苏堤。 摸鱼儿 年代:【宋】 作者:【王沂孙】 洗芳林、夜来风雨。

匆匆还送春去。方才送得春归了,那又送君南浦。

君听取。怕此际、春归也过吴中路。

君行到处。便快折湖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

春还住。休索吟春伴侣。

残花今已尘土。姑苏台下烟波远,西子近来何许。

能唤否。又恐怕、残春到了无凭据。

烦君妙语。更为我将春,连花带柳,写入翠笺句。

江城子 年代:【宋】 作者:【韩淲】 天孙应为织云裳。试宫妆。

问刘郎。湖上波寒,依旧远山苍。

自是老来心事懒,空落拓,少年场。挥豪闲与细端相。

记严扬。陋苏张。

兴到一杯,微醉亦成章。回首片帆西去也,何日更,共清狂。

水调歌头 年代:【宋】 作者:【向子諲】 闰馀有何好,一年两中秋。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

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

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

忍问神京何在,幸有芗林秋露,芳气袭衣裘。断送馀生事,惟酒可忘忧。

江城子 年代:【唐】 作者:【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水调歌头 年代:【宋】 作者:【袁去华】 吴门古都会,畴昔记曾游。

轻帆卸处,西风吹老白苹洲。试觅姑苏台榭,尚想吴王宫阙,陆海跨鳌头。

西子竟何许,水殿漫凉秋。画图中,烟际寺,水边楼。

叫云横玉,须臾三弄不胜愁。兴废都归闲梦,俯仰已成陈迹,家在泽南州。

有恨向谁说,月涌大江流。 满江红 年代:【宋】 作者:【吴潜】 问海棠花,谁留恋、未教飘坠。

真个好,一般标格,聘梅奴李。怯冷拟将苏幕护,怕惊莫把金铃缀。

望铜梁、玉垒正春深,花空美。非粉饰,肌肤细。

非涂泽,胭脂腻。恐人间天上,少其伦尔。

西子颦收初雨后,太真浴罢微暄里。又明朝、杨柳插清明,鹃归未。

风流子 年代:【宋】 作者:【洪咨夔】 锦幄醉荼 。狻猊暖、银蒜压烟霏。

正韩范安边,欧苏领客,红芳庭院,绿荫窗扉。著句挽春春肯住,更判羽觞挥。

金系花腰,玉匀人面,娇慵无力,娅姹相依。繁华都能几,青油幕、好与遮护晴晖。

寄语东君,莫教一片轻飞。向温馨深处,留欢卜夜,月移花影,露裛人衣。

只恐明朝西垣,有诏催归。 夜合花 年代:【宋】 作者:【史达祖】 冷截龙腰,偷拿鸾爪,楚山长锁秋云。

梅华未落,年年怨入江城。千嶂碧,一声清。

杜人间、儿女箫笙。共凄凉处,琵琶湓浦,长啸苏门。

当时低度西邻。天澹阑干欲暮,曾赋高情。

子期老矣,不堪带酒重听。纤手静,七星明。

有新声、应更魂惊。梦回人世,寥寥夜月,空照天津。

朝中措 年代:【宋】 作者:【洪适】 】 西昆当日下云骈。采藻奉苏仙。

玉节荣看棠棣,斑衣笑俯芝兰。寿觞争举,歌萦蛾绿,香袅龙涎。

须与寄声鸾鹤,飞来岁岁年年。 两个字都有。

8.求李清照《词论》的翻译或者注释

全文翻译如下:

古乐府歌与诗并列发展的最高峰,是盛唐时期。

唐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位歌者叫李八宝,唱歌妙绝天下。有一次,刚刚及第的进士们在曲江大开宴席,其中有一位及第的名士,吩咐李八宝故意穿一身旧衣,戴一顶旧帽子,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并装成神情惨淡的样子,一同参加宴席。然后对众人说:这是我的表弟,让他坐末席吧。参加宴会的众人都对他毫不在意。众人边喝酒边听歌,许多歌者轮流唱歌,其中只有曹元谦、念奴二人歌唱得最好。唱完后,大家对二人的歌声称叹赞赏不绝。这时,那位名士忽然指着李八宝对大家说:请让我表弟为大家演唱一首歌吧。众人都晒笑起来,甚至还有人生气起来。等到李八宝一曲歌唱完后,却引得众人都哭了起来。团团拜伏在李八宝周围,都说:你肯定就是李八郎啊。

从此以后,郑地和卫地的乐声在当时更加流行起来,这些声乐的柔糜之处、音节变化也更见烦琐。唐朝时已经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不能一一枚举。

到了五代的时候,各路诸候纷纷建国,中华大地战乱不断,斯文扫地,更无人作新曲沿途传唱了。这时只有南唐李璟、冯延巳等君臣温文尔雅,时有新作问世,其中有名的作品有李璟的《浣溪沙》、冯延巳的《谒金门》,“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更是其中的名句。句子虽然很奇特、很优美,但是要灭亡的国家所唱出来的歌声也带着很深的哀伤,就不能算曲子词中的上品了。

到了宋朝,礼仪、声乐、文章、武功都已经齐备了,又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柳屯田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确立了他在宋词大家中的地位。但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却俗不可耐。又有张子野(张先)、宋子京(宋祁)宋公序(宋庠)兄弟以及沈唐、元绛、晁次等人辈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不能称为名家。到了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这些人,他们学究天人,填这些小歌词,应该就象是拿着葫芦做的瓢去大海里取水一样容易,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细细琢磨他们的词,句子都嫌雕琢得不够。而且他们的词又往往不协音律,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诗和文章只分平仄,但词却要分五音(宫商角徽羽),又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又分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还要分发音的清、浊、轻、重。比如当世(北宋后期)的那些词牌名叫《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的,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来是押仄声韵的,如果押上声韵则与音律协调,但如果押入声韵,就不能作歌唱了。王介甫(王安石)、曾子固(曾巩),他们的文章有西汉时风格,但如果他们作词,只怕会让人笑倒,因为这样的词读不下去。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词别是一家,但知道的人却不多。后来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秦少游(秦观)、黄鲁直(黄庭坚)一出,才得词中三味。但是晏几道的词短于铺叙,贺铸的词短于用典。秦观的词却致力于婉约、情深一片,词中却少了实际的东西,就象一个贫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但骨子里却始终缺乏那种与生俱来的富贵气态。黄庭坚的词内容倒是充实,却有些小毛病,就象一块美玉,却有些斑点,所以价值自然要打些折扣了。

9.北宋诗的发展

一般认为,北宋时期的诗**新运动饺之中唐古文运动,具有更丰富、更深广、更多样化的特点,整个运动过程也具有阶段性、持续性和相承性。

因此,作为指导这场运动的文学理论,就不可能是单一、静止和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文学创作实践的日益丰富而不断演变和发展着。它所涉及的文学领域更为广泛,不仅有文、诗、词,还有墓志文、史传文和杂文等。

这种丰富多采的文学创怍和革新为理论上的建设提供了雄厚的实践基础。当然,北宋诗**新运动涉及面大,改革的难度也大,这就不是在某一阶段或短期内所能完成的,这样,在时间上就形成了阶段性和持续性。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