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书法的经典诗句

一、鼓励人坚持练书法的经典语句有哪些

1、练字,更练自己的心性,现在太难得静心了。

2、心浮气躁,干什么都不能让你静心,只有你心里有寄托,专心致志做某种让你觉得有希望的事情才会让你静心。 3、练字,任何能让你全身心投入的事都能让你平静安稳。

试着投入进去。 4、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5、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

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6、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

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

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6、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7、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8、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 9、平生懒著书,书阀亦快余。惊风日夜吼,随处足安居。

—— 明·李贽《续焚书》 10、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唐·耿湋《咏宣州笔》 1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12、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宋·邵定《山中》 13、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14、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5、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16、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二、形容书法写得好的句子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

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

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

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

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

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

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

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

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三、赞美书法的语句

1、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2、群鸿戏海,舞鹤游天。3、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4、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5、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6、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7、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铁书银钩,冠绝古今。8、朴实无华而兼纳乾坤。

9、龙蛇竞走、磨穿铁砚。10、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少豁胸襟气。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11、问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严书。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12、狂僧挥瀚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13、恍恍如闻魔雷惊,时时只见龙蛇走。——王梦楼《快雪堂跋》14、平原气在胸,毛颖足吞虏。

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15、兴来洒素壁,挥毫如流星。

——傅山《论书》16、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文字大如斗。——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

四、关于毛笔字的诗句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宋代 苏轼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译文:

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徐峤之父子的书法也极其清秀,锋芒不露笔势却苍劲雄浑。峄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范,千载书法传承者是李氏阳冰。

杜甫评论书法特别看重瘦硬,这样的观点我不能够听凭。书法无论短长肥瘦各有姿态,玉环肥飞燕瘦能说哪个不美丽绝伦!湖州太守真是好古博雅,不惜花费金钱求购断石残碑刻文。亭中有龟形碑座,壁上镶嵌着螭龙雕刻,白昼静书斋空,只听拓碑声响登登。

你把奇妙的拓片赠给友人走遍吴越,风雅事在朋友间夸奖谈论。写信来求诗要我亲自书写,于是我手执狼毫写在了名纸剡藤。后来人看待今天正像今人回顾往昔,过眼的百世光景不过是风中之灯。将来人们也会像当年的刘郎怀念贺监,遗憾没和我们坐在同时好表示内心崇敬。

扩展资料: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五、书法名言金句,这些经典你知道多少

书法名言金句

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徐疾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崩云”,提笔又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隶书的参差俯仰,楷书方正端庄,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绵婉使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

《兰亭序》中二十一个 “之”字,各具情态,形象生动,上下浑然,似天然雕饰,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品的形体极尽变幻,时整齐匀称,时参差错落,时空旷清朗,时密不透风、形随笔出,字随势生、呈观万千气象,诸多风情,对书法欣赏者来说,书家只有通过形体组合线条,把自己真挚,强烈的感情贯注到作品的境界中去,才能使观赏者而感而动,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六、描写书法的句子 句子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入木三分★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写张旭)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 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宋朱长文《续书断》对怀素评论) 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米芾《海岳书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人评价王羲之书法)群鸿戏海,舞鹤游天(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贺捷表》) 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三国时魏人韦诞评杜度)看似点横撇捺,实则精深广大,它包容着万物,它包容着百家,它像大海无边,它似宇宙无际,世界上有哪国文字,能像汉字这博大精深?看似笔情墨趣,实则驰骋撕杀,譬如那粗犷狂草,岂不是千军万马?正如狂风劲吹,正似暴雨猛下,世界上有哪家之书,能似中国书法威力强大?据传是仓颉造字,最初是象形文字;日像日 月像月,人似人 家似家那活龙活现的甲骨文,正是汉字最早的精华,由此,才演绎了中华文字,由此,才演绎了中国书法。须知,正是中华文字,记载着华夏的历史;须知,正是中国书法,传承着民族的文化。

啊,从盘古开天地古老传说,到新中国成立这文明的国家,那一页页来书写历史的,都是我们中国的书法。也曾有太史公含辱,《史记》才万载留名,也曾有班固著述,《汉书》同样伟大,那不屈的是中国文土,那不朽的是中国文字,华夏民族能让世人瞩目,就因为它有无比浓厚的文化。

也曾有王羲之《兰亭序》,它如同白玉无痕无瑕,也曾有颜真卿《多宝塔碑》,它被传之为万古佳话……那潇洒的是中国的文杰,那不朽的是中国的书法,中国文化之所以辉煌,因为它包容中国书法。我虽只是书界小小卒子,但我所写是中国的书法,我虽只是大树上的一片嫩叶,但也衬托中国书法的红花,晚来者并不必羞愧,因为文化传承全靠你我他,个人作用小没有什么,万众一心事业才能发扬光大。

啊,我们都是后辈,但接过了巨人的接力棒,啊,我们都是绿叶,但衬育着硕大的红花,其实,我们的职责最重要,其实,我们的作用最巨大,只有把中国书法代代传承,我们的民族才能更加伟大。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

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

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

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

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

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

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

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近似的词力透纸背,形容书法根伟贴切。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信笔涂鸦: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画。

后用“信笔涂鸦”、“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信手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

后来用“涂鸦”或“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也有人自称信手涂鸦,以示谦虚的。

龙飞凤舞、苍劲有力、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楼主的书法定能让我得最佳!!!!!!。

七、赞美毛笔的古诗

文房四宝【五律】笔墨纸砚胡秉言

翠竹化玉管,绝代四德全。

挥洒墨如意,苍毫劲健欢。

轻描凤漫舞,龙跃若惊天。

千古留佳作,神颖传万年。

醇烟百炼久,万杵臼中锤。

规矩方圆定,花鸟松鹤偎。

圭玄韵味足,砂麝聚青瑰。

存迹经年远,余香依旧挥。

塑身薄如翼,泼墨弄丹青。

鸿雁报音信,诗词诵韵精。

雅俗各品味,经典万年灵。

苦辣酸甜事,包容千古明。

秉承亘古奇,妙手绘端庄。

百世玩石友,松腴掭润香。

盘龙闹墨海,野露和乌霜。

厚重蓄神蕴,深沉存雅堂。

八、帮我想一些书法题字的句子,经典的,越多越好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 列传) 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7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