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缙云仙都诗句

1.关于缙云县的诗句

送僧游缙云 朱庆馀 但望青山去,何山不是缘。

寺幽堪讲律,月冷称当禅。 水落无风夜,猿吟欲雨天。

寻师若有路,终作缓归年。 七绝 缙云香炉峰 叠石敢凌空, 黛水月在松。

香炉吐白云, 古寨没林中。 菩萨蛮·黄龙寺回文词 景奇多石堆山岭, 岭山堆石多奇景。

龙卧抚长松, 松长抚卧龙。 古寺藏空谷, 谷空藏寺古。

云青引路人, 人路引青云。 〔说明〕这是模仿苏东坡写的黄龙寺回文词。

苏东坡《菩萨蛮》回文词如下:“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纱凉,凉纱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这首词的回文方式,是两两随句倒写。笔者的同词牌回文词,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直解〕这里景观奇特,你看有那么多岩石堆积在山岭上;岭山堆着岩石,于是增多了奇奇妙妙的景致。黄龙盘卧,抚护着千古长松;同样松树也在千秋耸立扶护着盘卧的龙。

已有千多年历史的佛寺就藏在空谷里,空寂的山谷也喜欢永久存藏这千古名刹的原貌。云烟垂青影,引导路上一群群的行人;行人和路径,似乎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引出了更快更高更远的万里青云。

黄龙山数字诗 一山二麓护三塘, 四海人来逸兴长。 五内平和瞻古寺, 六根清净沐幽香。

七音八溢禽歌舞, 九野十方云卷扬。 百卉千花传佛语, 天安万众有慈航。

〔说明〕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依次用了从“一”至“万”共十三个数目字。一山,指黄龙山。

二麓:指山开口处的两边山脚。三塘:从里到外的三个放生池。

五内:即脾、肺、肾、肝、心五脏。六根:指眼、耳、舌、鼻、身、意。

七音:古乐理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音。七音又指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等。

《史记·乐书》有云:“闻徵(读zhǐ)音,使人乐善而好施。”八溢:古代天子专用的乐舞,溢指乐舞的行列。

此处泛指鸟群飞舞的各种姿态。九野:天的中央和天的八方,指各地方;佛教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及上、下诸方位。

慈航:佛教称佛以慈悲之心救度众生,有如航船济众,使之脱离苦海。诗中又指黄龙山之飞舟石。

〔直解〕这一座山的两个山麓,挟护着三个水塘。四海人来炷香拜佛、旅游观光,安闲快乐的情绪绵生不已。

谁也没有哀伤怨恨,平和安泰地来瞻看千古名刹;谁也没有丝毫的邪念而沐浴在幽香之中。林木葱郁,鸟群操着各种音调在歌唱,排出各种队列在飞舞;九州各地的云霞也飘来了,在这上下四边不同方位舒舒卷卷,遍撒光彩。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各类仙草奇花,频频都在向人们传来佛陀的话,说:为了使所有的人世世代代平安吉祥,老天爷在山上的松涛之间专门设置了一艘能摆脱苦海的慈善航船! 作者: 施子江。

2.描写“缙云山”的诗句有哪些

《题缙云山鼎池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徐凝

黄帝旌旗去不回,空余片石碧崔嵬。

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天地茫茫成古今,仙都凡有几人寻。

到来唯见山高下,只是不知湖浅深。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千米,海拔350米-951米,景色宜人,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北有缙云、南有石笋之美誉。

3.描写“仙都”的诗句有哪些

阆苑瑶台指旧居。

当年一念别仙都。雨馀叠巘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

天公一笑酬阴德。赐与长生籍。

天公一笑酬阴德。赐与长生籍。

见三千神女,尊前一阕。

原诗如下: 1.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晁端礼 阆苑瑶台指旧居。当年一念别仙都。

庆门曾梦得明珠。赋畀已教尘累浅,修持更与俗缘疏。

慧心从此悟真如。 2. 《水龙吟·雨馀叠巘浮空》 年代: 宋 作者: 韩元吉 雨馀叠巘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

洞天未锁,人间春老,玉妃曾坠。锦瑟繁弦,凤箫清响,九霄歌吹。

问分香旧事,刘郎去后,知谁伴、风前醉。回首暝烟千里。

但纷纷、落红如泪。多情易老,青鸾何许,诗成谁寄。

斗转参横,半帘花影,一溪寒水。怅飞凫路杳,行云梦断,有三峰翠。

3. 《虞美人·雪花一尺江南北》 年代: 宋 作者: 张孝祥 雪花一尺江南北。薪尽炊无粟。

老仙活国拭刀圭。十万人家生意、与春回。

天公一笑酬阴德。赐与长生籍。

今朝雪霁寿尊前。看我双亲都是、地行仙。

4. 《沁园春·甲子相高》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甲子相高,亥首曾疑,绛县老人。看长身玉立,鹤般风度,方颐须磔,虎样精神。

文烂卿云,诗凌鲍谢,笔势駸駸更右军。浑馀事,羡仙都梦觉,金阙名存。

门前父老忻忻。焕奎阁新褒沼语温。

记他年帷幄,须依日月,只今剑履,快上星辰。人道阴功,天教多寿,看到貂蝉七叶孙。

君家里,是几枝丹桂,几树灵椿。 5. 《满江红·钧天高处》 年代: 宋 作者: 葛长庚 钧天高处,元自有、琼楼玉阙。

又那更、九霞隐映,五云斗绝。八面玲珑光不夜,四围晃耀寒如月。

有广寒、宫殿隐姮娥,冰壶洁。飘飘去,天风冽。

星河外,花飞雪。见三千神女,尊前一阕。

来到人间浑似梦,未能归去空悲咽。问仙都、此去几由旬,归心热。

4.写缙云仙都的作文(最少字)

在我的家乡——缙云有一个胜似仙境的名胜——仙都。

那里怪石嶙峋、山清水秀,是个游玩的好地方,大家都喜欢到那里旅游。仙都,顾名思义,就是仙境般的地方,而仙都,则是名副其实的仙境。

早晨的仙都,是一个云雾缭绕的仙境。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似的点缀着山坡。

站在巨大的石笋下仰望,隐隐约约能望见一点点顶峰,又似乎望不到,这种感觉似乎在梦幻仙境中一般。仙都,也因此而得名。

中午的仙都,是一个金光闪烁的世界。炎热的太阳照在轻轻漾起涟漪的鼎湖上,水面似乎也有了一丝颜色。

傍晚的仙都,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仙境。夕阳西下,天边的火烧云把大地映成了金色,在人们还在忘情欣赏的时候,火烧云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跟你玩捉迷藏,一眨眼就不见了。

晚上的仙都,是一个众星拱月的世界。天空中尽是数不清的繁星和一轮明月,多宁静的夜晚啊!仙都的景色犹如一个地球仪,转到哪里都有不同的景色,你想来仙都玩玩吗?我们随时欢迎。

5.诗名里带缙字的诗词有哪些

1、《次韵高缙之二首》宋·陈造 能事馀千牍,幽期自一丘。

向来书襞积,不痴客漂流。小挹苏耽鹤,同歌。

2、《送缙云苗太守》唐·王维 手疏谢明主。腰章为长吏。

方从会稽邸(一作郊)。更发汝南骑。

按节下。3、《表玄师归缙云有怀故雄阇黎成转韵六十四句》宋·杨亿 栝苍古名郡,生齿三万家。

我昔自仙殿,捧诏临军牙。清心治期月,讼息。

4、《苕溪陆文宝挟笔过云间持卷求余言而一时缙绅》明·贝琼 近代何人下笔精,吴兴松雪最知名。欲过大令归前辈,竞学中郎耻后生。

5、《和王景彝寄吕缙叔》宋·梅尧臣 白尽髭须史未成,不如能赋易登瀛。

三冬足用侏儒饱,千里从看跛鳖行。

6、《自缙云赴郡溪流百里轻棹一发曾不崇朝…段郎》唐·方干 激箭溪湍势莫凭,飘然一叶若为乘。仰瞻青壁开天罅,斗转寒湾避石棱。

7、《怀洛下卢缙云》唐·贯休 一减三张价,幽居少室前。

岂应贫似我,不得信经年。木落多诗藁,山枯。

8、《次韵和缙叔游仲容西园二首》宋·苏洵 春入禁城怀旧隐,偶来芳圃似还家。番番翠蔓缠松上,粲粲朱梅入竹花。

9、《和缙云守关彦远浮山作》宋·晁补之 广陵形胜昔所闻,昆冈作轴江为门。

西来蜀道从万里,伏堆藏阜争崩奔。

10、《缙云县仙都山黄帝祠宇》宋·王铚 我渡溪山寻荒村,群峰势若万马奔。酣酣春色雪初霁,霭霭野气山犹昏。

11、《咏黄莺(一作郑愔诗,又作郑缙)》唐·孙处玄 欲啭声犹涩,将飞羽未调。

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12、《奉和刘采访缙云南岭作》唐·庾光先 百越城池枕海圻,永嘉山水复相依。悬萝弱筱垂清浅,宿雨朝暾和翠微。

13、《奉送王相公缙赴幽州巡边(一作张继诗)》唐·韩翃 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

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不改周南化,仍分。

14、《赋四相诗·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唐·皇甫澈 舟楫济巨川,山河资秀气。服膺究儒业,屈指取高位。

北征戮骄悍,东守。15、《送僧游缙云》唐·朱庆馀 但望青山去,何山不是缘。

寺幽堪讲律,月冷称当禅。水落无风夜,猿吟。

16、《送缙云尉》唐·张蠙 释褐从仙尉,之官兴若何。去程唯水石,公署在云萝。

野饭楼中迥,晴峰。17、《题缙云岭永望馆》唐·吴筠 人惊此路险,我爱山前深。

犹恐佳趣尽,欲行且沉吟。

18、《减字木兰花 缙山川有三观,皆有阳字,此间》元·尹志平 三阳道士。坐对云峰谈不二。

万法如通。尽在忘机冷笑中。

无明实性。此。

19、《赠缙云陈志仲主簿楚语一篇》宋·敖陶孙 若有人兮江之皋,搴珠树兮纫落毛。既轻举以无睐,众流磨磨兮汩独与吾。

20、《送缙云叶正初兼简杜伯高》宋·陈傅良 我固阅人非草草,君於前辈亦拳拳。经师未数郯夫子,笔力方窥李谪仙。

21、《过缙云胡君作茶古松下丛兰中》宋·方岳 十丈苍皮带雪僵,山云归晚泊书床。

不缘曾读离骚熟,兰亦欺人未肯香。

22、《缙云寺》宋·冯时行 借问禅林景若何,半天楼殿冠嵯峨。莫言暑气此中少,自是清风高处多。

23、《送林子柄缙云令》宋·葛绍体 交情苦疎阔,君复是行人。

灯火谁同坐,诗书只自亲。丹枫苍岭晓,**。

24、《同冯缙云游无为以吾独胡为在泥滓分韵赋诗得》宋·李流谦 人言跃马妨杖藜,世士不可污丹梯。人言解牛非割鸡,岂信截玉如截泥。

25、《缙云道中》宋·吕声之 缙云通道入皇都,花满京城水满湖。

借问今来丞相府,后园人有醉歌无。

26、《缙云道中》宋·沈说 去作京华客,离家此月前。问程恰中道,数日近残年。

山雨易成雪,村云。27、《送齐殿丞监缙云军》宋·宋祁 几信南风转曙乌,殿栏归思结丹涂。

曳朱恩借鱼须笏,假节人同虎刻符。

28、《同吕缙叔诸君寄怀希用师》宋·苏颂 方袍为佛者,学术以儒兼。迹慕山林逸,心从典籍潜。

白云中寄趣,浮世。29、《送正言杨学士之任缙云》宋·王禹偁 弱冠珥朝簪,才堪入翰林。

重违君厚遇,聊奉母懽心。笔削留惇史,囊装。

30、《缙云道中》宋·徐似道 夜泊红楼市,朝餐黑笠家。浅溪才泛鸭,疏树不藏鸦。

鬲上村坊酒,眉尖。31、《陈伯明建读书堂於内战都岩盖缙缙云最胜特处》宋·叶适 东莱龙川师道起,一时话言犹在耳。

我辈勤苦常刳心,后生懒惰自迷已。

32、《缙云县宿》宋·赵师秀 亲知因别久,具酒劳经过。古邑居人少,春寒入夜多。

雨香仙地药,烛动。33、《送范德煇赴缙云教谕兼简高则诚》元·陈基 不逐扁舟泛五湖,一官迢递缙云墟。

遗民世守轩辕鼎,博士家传魏国书。

34、《次王仲缙感怀韵》明·方孝孺 东京多节士,我怀管幼安。腾身风尘表,宠禄宁肯干。

子鱼不相谅,高位。35、《题缙云少微山次周伯温韵》明·孙炎 少微方丈拟王宫,诗版流光射碧空。

处士大星能比月,词臣异代亦同风。

6.有关山和水的诗句

平都山陆游名山近江步,蜡屐得修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平都观范成大神仙得者王方平, 谁其继之阴长生。飘然空飞五云屏, 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鸣, 龙光万柏森年龄。峡山逼侧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 太阴黑簿囚鬼灵。自从仙都起岩扃, 高霞流电飞伏精。

晖景下堕烁九冰, 塞绝苦道升无形,至今台殿栖岑屏, 隋污唐垩留丹青。上仙怪寄溪如清, 瑶池仙杖纷娉婷。

琅敖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汗流吁气衣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

聊记梗概知吾曾。(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受禅学影响颇深,故部分诗流露出虚无寂灭的思想。范成大二十九岁中进士,任过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等职。

南宋年间(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路安抚使时,来丰都视察,登游平都观,留题下诗。(注释)(1)平都观:即今“天子殿”。

(2)吏部员外郎:吏部,隋唐以后,中枢(中央)设六部,吏部是其中之一。其职能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考核等事务。

员外郎,部内分司,司的长官为郎中,郎中以下有员外郎,是郎中的付职。吏部员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

(3)屏,古代贵族妇女所乘有帷幕的车。(4)旋,水流回旋。

(5)扃,音卷,门。上闩,关门。

(6)琅敖,古乐器名。(7)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也指帝都。

(8)寥阳,指寥阳殿,今称奈河桥。(9)成都路安抚使,南宋时,将全国设十六路,四川当时叫成都路。

安抚使,宋代一官名。题平都山苏轼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

宋仁宗嘉佑年间,苏轼考取进士,做过翰林学士。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苏轼自成都去汴京(今开封),途经丰都,写下“平都山”等诗。

(注释) (1)平都山:据《丰都县志》载:“治东北一里。石径萦纡,林木幽秀,梵宇层出。

旧志谓平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汉仙人阴长生、王方平炼形于此。

传麻姑过之有留题绝句。”后人依据苏轼“平都天下古名山”这句诗,渐改平都山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

(2)蹑:踩、踏的意思。(3)眸:音木,泛指眼睛。

(4)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此引申为天地的代称。

平都山苏轼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搏紫清。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常辛苦。安得独从逍遥君, 冷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存。(注释) (1)峥嵘:高峻貌。

(2)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名。内容是七言歌决,讲说道家养生修炼的道理。

(3)度世:旧谓脱离现世。(4)逍遥:优游自得貌。

仙都山鹿苏轼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拘束。仙子去无踪, 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 孤栖怅望层城霞。至今闻有游洞客, 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 仙宫去人无咫尺。夜鸣白鹿安在哉, 满山秋草无形迹。

(注释)(1)怅望:怅然怀想。(2)萧瑟:树木被风吹指所发的声音。

(3)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平都山留题吕洞宾盂兰清晓过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两口单行人不识, 王阴空使马蹄虚。一鸣白鸟出青城, 再谒王阴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岛好, 抬眸已过洞庭春。(作者简介) 吕洞宾,又名吕纯阳(793-?),相传为唐京兆人。

唐朝会昌中,两举进士不弟,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俗传为八仙之一。

还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注释) (1)盂兰:指盂兰盆会,佛教仪式。

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盂兰盆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救倒悬”。

(2)三岛:《汉书.郊礼志上》:“自威、宣、燕、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莱、方丈、瀛洲,此三种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用三岛来泛指想象中的仙境。

题仙都观杜光庭往岁真人朝玉皇, 四真三代住繁阳。初开九鼎丹华熟, 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 池凝寒镜贮秋光,时来白鹿岩前后, 应许潜通不死乡。(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诗人,处州缙云(今浙江人)人,咸通中举进士不弟,入天台山修道,仕唐为内供奉。

避乱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至议大夫,赐呈“传真天师”。晚年隐居青城山,号东瀛子,能诗善文。

(注释) (1)仙都观:即现在的“天子殿”。观宇建宇唐代,唐代名“仙都观”,宋代名“景德观”,也称“白鹤观”、“耀灵殿”。

(2)四真: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即苦、集、灭、道四谛。按经解释,“谛”。

7.关于楠溪江的诗句

《过白岸亭》谢灵运

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

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

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

援萝聆青崖,春心自相属。

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苹鹿。

伤彼人百哀,嘉尔承筐乐!

荣悴迭去来,穷通成休戚,

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

译文:

提起宽袍的下摆,沿着沙岸,缓缓地步入白岸亭中。近旁的涧水,在密密的小石上涓涓流过,远处的青山,使疏疏朗朗的林木也显得葱笼。空潆苍翠的青山,它的壮丽无法用语言形容,清清浅浅的溪涧,倒是个隐居养性的好地方。

拽着藤萝攀上青崖,谛听林间黄莺与野鹿的叫声,我一时浮想联翩,胸中涌起缕缕感伤之情。黄莺翔集在柞树上,啾啾的歌声令人悲哀,野鹿在采食蔌蒿,呦呦的叫声却很动听。我痛惜他们为殉葬而国人共哀的秦国三良,我“赞美”你们备受恩宠的当世“贤臣”。

富贵荣耀与贫贱憔悴,更迭轮换,穷困忧愁与显达快乐,无常不定。与其投身于这无聊的俗世,还不如自由散淡地隐居山林,不为外物所诱,永远保持纯洁的本性。

扩展资料: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的永嘉县境内,南距温州市区26公里 ,东与雁荡山毗邻,西接缙云仙都。楠溪江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楠溪江和雁荡山这两个国家级名胜区之间有石桅岩至雁湖的旅游专用公路。

楠溪江,总面积671平方公里的景区分为大楠溪 、石桅岩、大若岩、太平岩、岩坦溪、四海山、源头七大景区,共有八百多个景点。风景区沿江分布,有台湾水青冈、银杏、华西枫杨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树种。

楠溪江划分为七大景区:即楠溪江及沿江农村文化景区(简称楠溪江岩头中心景区)、大若岩景区、石桅岩景区、北坑景区、水岩景区、陡门景区、四海山景区,七大景区总计有800多处景点。

主要景点有:龙河古渡,百丈瀑,石门台,芙蓉三崖,藤溪潭瀑,十二峰,陶公洞,永嘉书院,崖下库,石桅岩,苍坡村,芙蓉古村,狮子岩,太平岩、崖下库、丽水古街等。

楠溪江源头及中上游两岸,有多姿多彩、千奇百怪的瀑布50多处,两岸有3万亩滩林。楠溪江贯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积2429平方公里,溪流自北往南,末处注入瓯江,流归东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楠溪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