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用比喻修辞描写景物的诗句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2.描写“自然景物”优美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有哪些春天来了,大自然百花齐放,到处勃勃生机。牵牛花犹如一个个美丽的小喇叭(比喻),木棉花裂开了红红的嘴唇(拟人),含苞待放的野花几乎要爆裂开(夸张),栀子花时而如白蝴蝶翩翩飞舞,时而如白色仙女美丽诱人,时而又如白色雪花搬轻飘(排比)······真是美丽极了,我陶醉在这一片美景中。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秋天,没有春天五彩斑斓的鲜花,没有夏天茂盛异常的绿树,没有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但秋天有果实累累的果树,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到处都是瓜果遍地! 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苇边钻出来放时透青了;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 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姑娘晒得都眯缝起眼睛来了.那嫩绿的新叶,那田野的薄雾轻烟,象她的衣衫.随着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简直要顶着脚站出来啦. 无边无际的平原平坦、广阔,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墨绿色的大翡翠圆盘,苍茫浩渺,气魄摄人. 一片连绵不断的平原,在天空下伸展,没有山丘,像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的海一样平静. 那霏霏的雨丝,宛如一片朦胧的烟雾,遮掩了绵延千里的淮河平原.高原的气候,真叫人无从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风满天,忽而平静得纹丝不动.高原上的春天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一闪便不见了.绿草如茵的草原上还有一条细细的河,袒露在阳光下,远远看去,像一条发光的银项链. 淡妆浓抹总相宜,不管是浓妆还是淡妆没有夸张,水光潋滟晴方好,事实也确实,说西湖像西施,后两句是比喻,山色空蒙雨亦奇,相宜就是说都是合适,欲把西湖比西子。前两句写湖光山色,都是相宜的。西湖也是这样,都是漂亮的,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漂亮的。 寒冷的冬天逐渐过去了,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接近了。山上的积雪开始融化了,百花也渐渐露出了笑脸。远远望去,黄绿错综,一片一片的,仿佛一幅百花斗艳图,大雁飞回,百鸟齐鸣,大自然的宠儿欢欣鼓舞,仿佛拼了命一般都在春天,书写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行走在这样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你的心情也仿佛放开了线的风筝。 3.运用修辞手法简单描绘诗中的景色屋外杨柳呈现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风飘舞。 两只黄莺在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了悦耳的歌声。诗人给逗乐了,于是写出了“两个黄鹂鸣翠柳”这一有声有色的诗句。 再把视线投向天空,看到成行的白鹭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这很自然地会使诗人产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感受。 这两句由近及远,视野辽阔。诗人的眼睛好像摄影机的镜头一般,又转向对面的西岭(即岷山)。 这巍峨的西岭,尽是皑皑白雪,千年不化。它像一道雪砌的屏障,横亘西部。 西岭虽大,但这个小小的窗口却能把西岭的雪景尽收眼底。诗人用“窗含”句来概括所看到的这幅积雪图,气势非凡。 接着诗人的目光又由山落到门前的岷江上,看见沿河停泊着许多商船。这些商船是经常往来于蜀地和长江下游吴地的。 草堂附近有个合江亭,由蜀到吴去的人都由此登船。据历史记载,三国时费伟出使东吴,孔明曾在此为费伟送行。 他对费伟说:“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后人把附近的一座桥称为“万里桥”。 杜甫当然熟悉这些掌故,于是把眼前景物与历史事实熔铸入诗,就得出了“门泊东吴万里船”之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