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8首宋词,注意一定要是宋词哦10首宋词经典,任选8首吧: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2.唐诗宋词如何人赏析,最好找首诗举个例子阅读唐诗,不仅仅是了解、熟记,还要学会赏析。一般来说,对诗歌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⑴从诗的意象上去理解、把握。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所表达的内容,即诗句所叙写的意思。我们可以从许多评论诗歌的文章看到,作者在评价一首诗的时候,往往从诠释诗的句子开始。因为只有准确地理解了诗的内容后,才能谈得上准确地评价一首诗。 ⑵从诗的表现手法上去把握。 唐代的诗歌,继承了自《诗经》开始的赋、比、兴手法,并以众多流派和名家的创作实践极大的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在赏析时,我们可以抓住诗所用的手法,结合诗的内容、语言、意境等进行分析,以揭示诗歌的特点。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以下一些:以少总多法、以小见大法、超越时空法、夸不失真法、化虚为实法、正反对比法、众宾拱主法、婉转曲达法、巧比妙喻法、视听通感法、化静为动法、以动写静法、乐景写哀法、用兴起结法。 ⑶从诗的立意或表达的情感上去把握。 中国古代是非常看重诗的教化作用的,同时也很注重诗所蕴含的情感。因此,诗歌的立意情感的品位高下,常常就成为评判一首诗优劣的重要标志。这一标准,今天依然适用。 ⑷从诗歌语言的表现力上去把握。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字句的严格限制,对语言的要求是极高的。中国历代诗人也大都非常重视炼词炼句,留下了许多这方面的佳话。读诗时,可注意从字句的形象性,字词的表现力或谐音双关等角度去分析、把握。 ⑸从同一题材的不同的诗或不同作家的同类诗的比较中去理解把握。 2 怎样写诗歌赏析文章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唐诗鉴赏范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赏析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析)暮春三月,东风澹荡,柳花飞舞,满店飘香,加之殷勤唤客的吴姬,这金陵酒店实在太诱人了,何况是“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呢?然而,李白却要离开此地了,他能不感到怅惘吗?景愈美,酒愈香,吴姬愈殷勤,那尽在言外的愁绪就愈显得浓烈。这便是所谓以乐景写哀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这里,“香”字用得及佳;店外飘来的花香(当然不只是柳花),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但更让人难以割舍的是朋友,金陵少年在酒店为诗人饯行,“欲行不行各尽觞”,诗人欲行,又不愿行,但不得不行,无可奈何,姑且借酒浇愁,亦借花献佛,用朋友的酒,答谢朋友的深情厚意,于是大家都来干杯。李白天生傲骨,专喜犯上,但对朋友——特别是年轻的朋友却古道热肠,坦诚相待,这班金陵少年怎么舍得放他走呢?苦苦挽留,终于无效,只好“劝君再尽一杯”。彼此劝酒,频频干杯,这场面,确是十分感人的。面对满店的醇香,面对金陵少年的浓浓深情,离愁别绪一下子涌上了李白的心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诗人以流水喻愁思,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实在妙极了。 (语文报2002年12月10日 作者 田永华) [评述]这篇赏析,抓住李白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借助想象,逐句将李白诗中的景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与作者一起感受到李白的情韵;同时,作者还就诗人所用的手法、效果,作简短的分析、评价,揭示了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思想价值。这种将对原作的诠释与点评相结合的写法,是古诗词赏析文章常用的形式,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可以模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