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芳尘尘宋词临江仙

1.唐多令 临江仙两诗

唐多令——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1、拟人 、比喻

2、《红楼梦》最主要的女性人物,除林黛玉外就是薛宝钗了。曹雪芹所写黛、钗二人的思想、性格是不同的,甚至可说是相反的。同是咏柳絮,黛玉缠绵悲戚,宝钗却做欢娱之词,将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建桃花社时的大观园正如词中所写,“蜂围蝶阵乱纷纷”,变故即将来临。而宝钗是一个深有心机,又颇有处事本领的人,她一向以高洁自持,又深得封建家长的喜爱,自然没有什么“丑事”沾身。所以她能“解舞”、“均匀”,不会像落絮那样“随逝水”“委芳尘”,而是要“频借力”“上青云”。这也恰恰展现了薛宝钗的勃勃野心,大权在握。书中她的愿望的确是实现了,但是给薛宝钗带来的也只是无限的悲凉:她虽然赢得了权势,却没有赢得宝玉珍贵的爱情。

2.求以“临江仙”为词牌名的宋词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香炉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 鉴赏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

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

全词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译文 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

我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梦后酒醒,首先浮现脑海中的依然是小苹初见时的形象,她穿着用心字香薰过的薄罗衫子,正在弹琵琶咏相思。

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苹,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 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临江仙 晏几道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

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临江仙 晏几道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

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

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临江仙 晏几道 浅浅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长。烟迷柳岸旧池塘。

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 月堕枝头欢意,从前虚梦高唐,觉来何处放思量。

如今不是梦,真个到伊行。 临江仙 晏几道 长爱碧阑干影,芙蓉秋水开时。

脸红凝露学娇啼。霞觞熏冷艳,云髻袅纤枝。

烟雨依前时候,霜丛如旧芳菲。与谁同醉采香归。

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飞。 临江仙 晏几道 旖旎仙花解语,轻盈春柳能眠。

玉楼深处绮窗前。梦回芳草夜,歌罢落梅天。

沈水浓熏绣被。流霞浅酌金船。

绿娇红小正堪怜。莫如云易散,须似月频圆。

临江仙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送王缄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临江仙二首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无心情。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临江仙 欧阳修 池外轻雷池上雨 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 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 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 傍有堕钗横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亮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临江仙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

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杨州。

临江仙•咏柳 曹雪芹(拟《红楼梦》中人物薛宝钗作)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临江仙 鹿虔扆(yǐ)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临江仙 纳兰容若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临江仙•寒柳 纳兰容若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临江仙李清照

三个“深”字,前两个为形容词,状庭之幽深曲折(1分);后一个“深”字为动词,协助疑问(1分)。

三个“深”字叠加,不仅渲染出庭院的幽冷深邃(1分),而且收到了跌宕回环的声情效果(1分)。(2)整首词几乎以口语入词,明白晓畅,又极准确深刻地传达了词人彼时的心理状态(2分),通过今昔对比,作者抒发了对国破家亡,个人愁苦的沉抑悲怆的感慨(2分)。

解析:附《临江仙》赏析: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元宵节前后,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之一。词人抵建康已近一年,国事日非,返乡无望,精神逐渐消沉,于是深居简出,看到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触动情怀,并直接引用。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云窗雾阁常扃”,化用韩愈“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

“扃”的意思是关锁,整句词的意思是:幽深的庭院深藏在云雾当中,一片迷茫,看不清楚,而窗子常闭,阁门深锁,似乎与世隔绝。 这应是主人公心情渺茫、极为孤寂的写照。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柳梢已有春色,梅花的花蕾也生出来,而且都渐渐看得清楚了。

此句写景,好比淡墨勾勒。 一个“渐”字,写出了光阴流转,梅树柳枝在春天渐渐丰盈起来的情景。

“秣陵”“建康”都是指江苏南京。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感月吟风”,也就是“吟风弄月”。 词人说,她过去做了许多写诗填词之事,可是现在老了,竟一事未成。

李清照早年自负诗才,有过美好的生活和理想,如今背井离乡,有的只是黯然神伤。面对南渡偏安的悲剧,词人既痛北宋之亡,又自伤身世。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句词的意思:满腹人事,一腔悉怀,郁结在心,有谁能了解呢?山河破碎,漂泊异地,老去无成,更是让伤心不已,憔悴不堪。

哪里还有心情去欣赏花灯,踏雪寻诗呢?“试灯”,宋人极重元宵节,每逢元宵,灯市总是热闹非凡,往往在节前几天就陆续张灯预赏,无论试灯还是踏雪,都是李清照当年所喜好。 如今,境遇不同,情绪也就不一样了。

备考建议:古诗鉴赏考查的重点是语言品味、形象把握、意象理解、意境分析、技巧鉴赏、思想情感的把握等几个方面,平时阅读诗歌,应注意积累典故与常见意象含义,掌握诗歌常见表达技巧,体会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 解题时按照读一理一审一写四个步骤准确作答。

审读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注释,整体感知,然后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理清主要知识点。“审”就是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积累。

写的时候要结合要求,条分缕析,重点突出。

4.求赏析《临江仙》曹雪芹

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有疏忽之处还望见谅。

这首词见于《红楼梦》第七十回,缘起于史湘云见到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心有所感,作如梦令一首,后传与诗社众人看,诗社便发起填词。这首临江仙为宝钗所作,正是其中一首。

“白玉堂前春解舞”,技研柳絮纷飞之时的姿态优美;“东风卷的均匀”是写柳絮纷舞而不乱的情形;“蜂围蝶阵乱纷纷”一来写出了蜂蝶绕絮同舞之景,二来也写出了柳絮的轻薄无力;“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则言柳絮落败之时跌落泥土之中的情形,也是暗喻韶华易逝芳华难回的伤感。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则是以柳条对柳絮态度不变,表明自己态度:无论旁人对我是亲是疏,是好是坏,我自己的姿态都不会改变。“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句为全词神来之处。一改大多数人对于柳絮轻浮的嘲笑或是飘零时的哀愁,转而将对柳絮的无根不定的哀伤化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有一种“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异曲同工之妙。

词由心生,能将旁人眼里司空见惯之物写出不一样的风格与情调,也正是因为宝钗其人乐观开朗,所以才会与旁人所思所感不同,独有一番风味。

5.求《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临江仙》这首词的鉴赏

这首词,我高三的语文老师曾经给我们分析过。

整首词是这样的: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这里的“春”也和“东风”一样,都是喻指那种可以决定“柳絮”们命运的力量。曹雪芹在这里写出了宝钗潜意识中对现在这种处境的满意,而且禁不住流露出希望能借助外界的这一主导力量使自己梦想成真。

2、宝钗在拿出她这首词之前,有这样一段议论:“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她原来是要作翻案文章的。同前面几首柳絮词低回的调子截然相反,宝钗这首词充满了开朗乐观的情绪。从宝钗的角度看,这同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一致;从《红楼梦》作者的意图看,似乎是让她乐观一阵,把未来想得十分美好,然后再让她失望。即先让她“登高”,然后再让她“跌重”。“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无根的柳絮飘上青云又怎么样?能永远留在天空中吗?最后还是免不了“随流水”,“委芳尘”。作者让宝钗故作乐观语,实际隐含着讽刺意味。有人根据宝钗这首词骂她是“野心家”,想向上爬,想夺“宝二奶奶”的宝座云云。

3、同是咏柳絮,黛玉的《临江仙》缠绵悲戚,宝钗却做欢娱之词,将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建桃花社时的大观园正如词中所写,“蜂围蝶阵乱纷纷”,变故即将来临。而宝钗是一个深有心机,又颇有处事本领的人,她一向以高洁自持,又深得封建家长的喜爱,自然没有什么“丑事”沾身。所以她能“解舞”、“均匀”,不会像落絮那样“随逝水”“委芳尘”,而是要“频借力”“上青云”。这也恰恰展现了薛宝钗的勃勃野心,希望能够有朝一日能够爬上“宝二奶奶”的宝痤,大权在握。书中她的愿望的确是实现了,但是给薛宝钗带来的也只是无限的悲凉:她虽然赢得了权势,却没有赢得宝玉珍贵的爱情。到后来宝玉斩断尘缘而去,薛宝钗只能一生独守空闺,晚来也必凄凉寂寞。

呵呵,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咯!~O(∩_∩)O~~~

6.《铁齿铜牙纪晓岚四》中梅映雪填的那首《临江仙》全词是什么

临江仙

天涯孤旅只一人

四季日夜连晨昏

秋风如霜雨似针

长夜独行久

庭院几许深

忍看邻家天伦暖

遥闻欢颜笑语声

生非命薄却如今

梦醒人不见

泪眼映孤灯

醉花阴

故道何人曾邂逅

还梦携红袖

世事剪鲛绡

更见风飘

一句衫寒透

流年泛处无交旧

花落灰心久

应待别烟萝

暗解长河

再唱抛红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