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壮志未酬的诗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满江红 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古人壮志未酬的诗句有哪些1.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 晏殊《蝶恋花》 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3.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 杜甫《登高》 4.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5.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宋 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 6.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班。——南宋 陆游《书愤》 7.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唐 李商隐《贾生》 9.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唐 杜甫 《登岳阳楼》 1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 李白《将进酒》 3.有关壮志未酬的古诗词像出谁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太多了: 张元干: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水调歌头》 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水调歌头》 岳飞: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小重山》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袁去华: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水调歌头》 陆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夜游宫》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谢池春》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辛弃疾: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张炎: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清平乐》 欲泄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水调歌头》 南宋后期词人,随意挑选,都有几首壮志未酬的词.。 4.形容年纪已很大,但却壮志未酬的诗句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表现诗人壮志未酬情感的诗壮志未酬 古诗词名句登高(登楼,登台) 怀远 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 似大概有“泪”“涕”“发白”“失望”等字词的均可归为此类.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杜甫的《蜀相》一诗中有两个哀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辛弃疾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卜算子月色染尘埃,雾气镶银铠.笑对三千铁骑寒,剑指英气概.军歌喝十排,战鼓擂胜败.溅血七步铮骨傲,枪挑完颜帅.虞美人孤坟小墓湖边伫,漫夜何其苦繁星点点惹人怜,空有一腔热血叹无缘无声哀泣英魂在,傲视三千载豪歌万里问苍穹,能否金枪戎马再称雄。 6.苏轼壮志未酬的诗句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有关英雄壮士或壮志未酬的诗句你好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满江红 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龟虽寿》曹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诉衷肠》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8.关于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诗句并以解析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宋·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天山: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借指前线。 沧洲:水滨之地,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居住在绍兴镜潮边的三山。 这两句大意是,谁能料到我这一辈子心在抗金前线,身却终老在水边。这是陆游晚年的作品,也是他对毕生遭遇的总结,下阙全文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陆游一辈子都想抗金复国,驰骋疆场,可又一辈子受到扭降派的排斥打击,壮志未成,“身老沧洲”。 如今“胡未灭,鬓先秋”,回顾平生,止不住老泪纵横。~是他对毕生遭遇的悲愤控诉,通过强烈的对比,宣泄了作者的满怀沉痛,满腔忠愤。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诉衷情》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壮志未酬名言宋·苏轼《初到黄州》。 这两句大意是:可笑自己平生为糊口而忙.到老来事业变得更加荒唐。这是一首自嘲诗。 苏轼是一个才华过人,自幼便“奋厉有当世志”的人,他在二十二岁时参加科举考试,荣登榜首,一鸣惊,受到皇帝和当朝重臣的赏识,认为他将来可作宰相,苏轼入仕,显然不是为了糊口。可是在当时的新旧党争中,苏轼却动辄得咎,先由朝官而放外任,四十四岁时竟因文字狱被拘乌台,几至丧命;出狱后又被贬黄州。 名为团练副使,还被限令“不得签书公事”,形同流放。此时,苏轼已沉浮宦海二十余年,回顾平生,一事无成,所以说“自笑平生为口忙”。 当时他正当四十五岁的盛年,并不算老,但因历尽坎坷。容颜和心境都显得苍老了。 以宰相之才而成为囚徒逐客,岂不荒唐;这两句自嘲反映了苏轼困顿不堪的人生经历,也反映了他特有的乐观超脱的旷达胸襟。这里的“笑”既是旷达的笑,也是蕴含着辛酸和苦涩的笑。 饱经沧桑而又壮志未酬的老人抒怀时,可以借鉴这种意境。北宋文学家 苏轼 《初到黄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