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答案的唐诗宋词元曲知识问答题填空和判断题都行《诗经》是我国什么主义的开创始祖/杜甫的什么诗人(现实主义)《离骚》是我国什么主义的开创始祖/李白是什么诗人(浪漫主义)词的别称是什么 (长短句 曲子 曲词 乐府 乐章 琴趣 诗余)青玉案是词的什么(词牌名)大李杜是指谁和谁(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指谁和谁(李商隐和杜牧)唐宋八大家是谁(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韩愈、柳宗元提倡了什么运动(古文运动)元曲即什么(元代戏曲).括号内为答案.发现 引出了很多问题来着 范围貌似变广了。 2.“宋词”的常识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歌曲、长短句。 最初的词都可以配合音乐来唱。 词,萌发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 《全宋词》收词将近两万首,许多词已经与音乐无关,而成了诗的别体,人称“诗余”。 按照字数的多少,词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以内)、慢曲(91字以上)的区分。 词有词牌, 词牌是词谱的名称。词谱的数目繁多,到清代康熙时期,总数应在一千以上,如《菩萨蛮》、《如梦令》、《西江月》、《蝶恋花》、《念奴娇》、《天仙子》、《玉楼春》、《渔家傲》、《临江仙》、《贺新郎》、《齐天乐》、《芳心苦》、《永遇乐》、《桂枝香》、《卜算子》、《水龙吟》、《声声慢》、《虞美人》、《鹧鸪天》、《钗头凤》、《踏莎行》、《望海潮》等。 每个词谱都规定了词的字数、韵数、平仄以及它的格式,依照词谱所规定的格式写词叫“填词”或“倚声” 。 词调有一般诗体中罕见的一字、两字句,或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长句,交错迭出。 词调中也有全首齐言的,如《生查子》上、下片实为两首五言绝句,《玉楼春》上、下片实为两首七言绝句。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填词讲究声韵,要按词牌押韵。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 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 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以欹qi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 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与豪放。 明张?:“少游(秦观)多婉约,子瞻(苏轼)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 明徐师曾中:“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 ” (见《文体明辨序说》) 清王士?:“仆谓婉约以易安(李清照的号)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的字)称首”。(见《花草蒙拾》) 北宋著名词人有: 北宋前期词人:晏殊、晏几道、范仲淹、欧阳修、张先、柳永(市井词人) 天才词人:苏轼 苏门词人:秦观、贺铸、黄庭坚 格律词人:周邦彦 旷世才女:李清照 南渡词人:朱敦儒、陈与义、张元干 南宋著名词人有: 辛弃疾,别立一宗“稼轩体” 辛派词人: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 辛派后劲: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 姜夔,词风“清空骚雅” 史达祖、吴文英 姜派后继: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等。 3.唐诗宋词的一些基础知识杜甫——诗圣 李贺——诗鬼 郊寒岛瘦:孟郊 贾岛 元轻白俗:元缜 白居易 大李杜:中唐 李白杜甫 小李杜:晚唐 李商隐杜牧 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初唐四杰:王勃 骆宾王 杨炯 卢照邻 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唐)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宋) 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 辛弃疾 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她晚年的作品严格上属于豪放派) 柳永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 七绝和七律实际上就是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七言诗代表一句诗(2句诗是做一联)由7个字组成,同样也有五言诗。 一首绝句由2联组成。 一首律诗由4联组成,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以唐诗宋词元曲的有关知识为基础出一些问答题一.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有助于更好地鉴赏诗词曲,对高三上学期的选修课材《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诗词曲的有关基础知识,诗歌的平仄。 三.教学过程 一.诗的分类 (1)按内容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说理诗包含在抒情诗中。 (2)按语言格式的不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还有歌谣、民谣)。 (3)与其他体裁结合,又可分为散文诗、寓言诗、童话诗。 (4)按内容的特点分,可分为寓言诗、童话诗、爱情诗、讽刺诗。 (5)中国的诗歌,按历史发展(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还可以分为新诗和旧体诗(包括古体诗、近(今)体诗即格律诗、宋词、元曲)。 二.诗歌的特点 四性: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三.关于律诗的排序及押韵 1.平仄格式(一般归为两类,即首句押韵和首句不押韵两种) (1)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3)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2.双句押韵,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律诗除首尾外各句都应对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律诗的最起码的要求。 3.押韵的字(双句的最末一个字)一般用平声韵(少数用仄声韵),一般以“阴平、阳平”(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声,余为仄声。 4.平仄相反叫“对”(指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同叫“粘”(指第二句和第三句)。即: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对(反),如第一句(出)和第二句(对);第三句(出)和第四句(对);对句和下一句平仄相同,一句之中平仄既相重又相间。 5.押韵(韵脚):双句的最末一个字。律诗八句的叫法:首、颔、颈、尾。 6.不能犯“三平调”(即一句之中最后三个字不能连用平声或仄声);不能犯“孤平”(即一句之中不能没有两个平或仄字联在一起)。 7.绝句第三句不押韵,律诗的“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不能与本诗同韵(即全诗为平声韵,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如全诗为仄声韵,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8.绝句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先写物再引出中心。 四.关于词的一般知识 1.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用的。 后来词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和标题。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上) 3.宋词有两大流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主的豪放派,其作品表现出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主的婉约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题材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4.判断某一首词,要根据其风格及其词牌的格式去判断。 五.元代戏曲 元曲:分为散曲(清唱)和杂剧(可以演出)。 1.散曲:分为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和套数(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每一套数都一第一首曲子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套数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 散曲是唱而不演的曲) 散曲有宫调名(乐调),表示曲调声音高低的音乐名词;有曲牌名(曲谱),以“本宫调”第一支曲子的曲牌作为“曲牌名”;还有标题,概括了“套曲”的中心内容。 2.杂剧(可以演出):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由科、唱、白组成,角色名有:旦、末、净、丑、外、卜儿。 每一折戏必须同一宫调,一个宫调由多个曲牌名组成。 一般是四折一楔子。元杂剧有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 5.宋词基本常识1. 灯火稀疏, 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古时入夜后家家举灯, 至就寝才灭去灯火。 因此灯火阑珊又代表「夜深」、深宵无人之时分 2、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3、身老沧洲。并非沧州,写成沧州有歧义,因而是错误的,沧州是地名,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身老沧州会让人误读为自己空有一身功夫(沧州),却不能前线(天山)杀敌。但实际上沧州的地界在燕云十六州,当时宋朝是与金人交战,燕云十六州正是前线。在这里沧洲是指: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4、次第,此种指代光景、情况。不是顺序 5、古时的战车,兵车 6.唐诗宋词的一些基础知识杜甫——诗圣李贺——诗鬼郊寒岛瘦:孟郊 贾岛元轻白俗:元缜 白居易大李杜:中唐 李白杜甫小李杜:晚唐 李商隐杜牧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初唐四杰:王勃 骆宾王 杨炯 卢照邻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唐)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宋)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 辛弃疾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她晚年的作品严格上属于豪放派) 柳永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七绝和七律实际上就是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七言诗代表一句诗(2句诗是做一联)由7个字组成,同样也有五言诗。 一首绝句由2联组成。一首律诗由4联组成,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7.小学古诗词选择题50道(附答案)②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之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 20、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追述往事,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颔联形象地抒发其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 C、颈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这两句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 D、尾联笔锋陡转,表达作者身陷绝境时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2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 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A、这首诗描绘山西村美丽富饶,村民淳朴好客,表现出诗人对田园之乐的向往。 B、三、四两句,隐含诗人受挫不馁的精神,有不断进取的意趣。 C、“箫鼓追随春社近”的意思是:农民击着鼓,奏着乐一队一队地走过,原来是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社日盛会。 D、这首诗写于诗人因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而被罢官回乡时,所以诗中含有悲观失意的情调。 22、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长期遭贬谪的悲凉、愤懑的心情,同时又袒露出作者豁达豪放的襟怀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B、一、二句写出了作者被贬谪置于巴楚这荒远凄凉的地方,已有二十三年了。 C、三、四句写作者借吹笛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回到家乡后衣着破烂的落魄情景。 D、五、六句作者虽以“沉舟”、“病树”自比,但不消沉,写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参考答案1、A 2、C 3、A 4、C 5、C 6、A 7、C 8、D 9、C 10、A 11、B 12、C 13、C 14、A 15、B 16、A 17、D 18、D 19、D,C 20、B 21、D 22、C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 18、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我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小学语文古诗归纳MouseHappy小学语文古诗归纳。 美图。7。 送别诗。8。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9。描写鸟的诗:10。 托物言志的诗:10。寓理的诗:11。 描写太阳的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3。 描写风的诗:14。描写花的诗:15。 描写雨的诗:16。描写树的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来。 小学语文素养竞赛试题(二)杨宇桐小学语文素养竞赛试题(二)小学语文素养竞赛试题(二)七、选择题1。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五、按要求写诗句。 (8分)1、送别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边塞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4、体现爱国思想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趣味填空。 古诗里的夏天tnj660630古诗里的夏天。“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这是诗人秦观在《三月晦日偶题》中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诗人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两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这两句诗是赵师秀的《约客》里面的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句诗出自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望湖楼醉书五绝》。夏天在诗人的诗句里显得多么有韵味,多么优美啊!小升初古诗总复习NICO的图书馆。 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诗来。 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望洞庭(刘禹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忆江南(白居易)。 8.现代诗歌基本知识有那些何谓诗歌?特点有哪些? 简要定义「诗歌」:诗歌是摘要地反映生活精华的文学样式。 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和节奏等特点。 在创作诗歌中,要热爱、熟悉生活,培养对日常生活细节、生活现象的敏锐感受;并借用「形象语言」表现感情、思想,在各种「形式」中表现各种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达成“温柔敦厚”、“喻蕴深远”的美学韵文艺术。 --------参考 诗歌主要内涵: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 强烈的抒情性:诗歌里有浓浓的情感总能让人喜欢,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西楼不多谈。 想说的是,有些主张理性书写的诗人喜欢抽离情感的部分,突显「理性思考」,不少人以为这不合于抒情性。 其实情感同样有小我与大我之分,诗词里如果蕴含了「大我之思」、「小我之爱」,无论字句是多幺冰冷坚硬,诗的背后同样指涉着浓浓的个人、亲情、民族、家国等等情感,所以「强烈的抒情性」不减。 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文字艺术的翅膀,文字如果不靠想象力只是白纸黑字没有任何意义。 而诗歌的想象力运用尤其重要,想象力是可以训练的,一个字句写出来,我们可以像小孩子一样漫无边际的发挥最大的想象,而其中很可能有一种你想到的东西,正好符合作者想说的事物。 而诗歌的想象力运用,多数在于定向的想象,也就是口语所说的朝著作者可能指涉的方向去想象。 西楼顺便提出哪些想象力可以让我们来运用或思考: 虚构的:特别去营造出来的,定向(最常用) 幻想:特别去营造出来的,不着边际(常用) 催眠状态的想象:虚幻不存在的状态(说多了就变成吹牛!) 回忆的想象:回忆过去并且加入自己的希望。 作梦:梦中的状态,时间空间都可以作不同拼贴重迭。 影像暂留(或说成残留影像):物理现象;如一种挥之不去印象、感觉。 高度的概括性:诗歌对现实社会生活纪录成高浓缩的语句,诗歌可以省去很多细节的描述,所以那些省去的部分必须要靠形象事物的语句与想象力来连接完成。 所以,概括性绝对必要。 李华基教授举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说明,其中的概括性就很明显了。 朱门,概括着权贵、富豪、高层、强权、奸商、暴力-----等等------- 酒肉臭,概括着奢侈、浪费、糜烂、可恶、贪婪、扰民、欺压----等等-------- 路,概括着前途、道路、乡野、农村、贫穷、低阶层----等等------- 冻死骨,概括着现实痛苦现象、不合理、无奈、不得以、凄凉----等等------- 凝炼的语言:提出三项方法精炼、形象语句、善用名词动词。 (当然还有很多方法,自行体会吧!) 精炼,简单的说,精炼就是用最少最简短的语句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形象语句就是善用人们感官知觉(眼、耳、口、鼻、心、触觉、感觉---等)可以直接体会的文字,而不是抽象的字眼或叙述语句。 善用名词、动词;减少使用形容词(尤其非常抽象的形容词,) 我们要求评论员常挂在嘴边,因为有太多的诗友们诗句相当不精炼(有人写作精练)。诗的语句与一般叙述句,不同的最大分别就是精炼、形象,而精炼必须靠经验与用心才能做好。 在此西楼指的凝炼就是精炼语句与善用形象语句的意思。 整理编辑:独上西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