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金华美景的诗句宝婺观望金华山 (明·陈逢春) 金华 中天楼阁倚金汤,北望芙蓉瑶草长。 云暗赤松犹住鹤,山馀白石已亡羊。 五峰烟树生秋思,万古江流送夕阳。 羽客相逢传往事,至今洞口夜生光。 讲堂洞 (明·潘伟) 石室攀跻上,苍藤翠结门。 岩阴分雨滴,碑篆合苔痕。 天远浮图窟,人从虎豹蹲。 讲筵问何处,伫立白云根。 智者寺 (清·诸锦) 萧梁留古寺,智者遂为名。 一水金鱼活,双蕉铁干成。 卧狮苔绣涩,高鸟树嘤鸣。 更觉芙蓉好,沙门引领行。 小三洞 (宋·于石) (一) 四山回合响幽泉,古木苍藤路屈盘。 一局残棋双鹤去,石屏空倚白云寒。 (二) 洞门相对是吾家,朝看烟云暮看霞。 铁笛一声山石裂,老松惊落半岩花。 (三) 断崖怒涌四时雪,虚壁寒凝六月霜。 洗钵老僧闲洗钵,碧桃花落涧泉香。 游下灵洞 (宋·金履祥) 久知灵洞锁瑰奇,水石幽深路转崎。 佳境自多平爽处,笑渠索隐厉裳衣。 游金华山禅院 (前蜀·释贯休) 兹地曾栖菩萨僧,旃檀楼殿瀑崩腾。 因知境胜终难到,问著人来悉不曾。 斜谷暗藏干载雪,薄岚常翳一龛灯。 多惭不及当时海,又下嵯蛾一万层。 金华山(唐·袁吉) 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 步步前登清汉近,时时回首白云低。 风偷药气名何限,水泛花光路即迷; 洞口数声仙犬吠,始知羽客此真栖。 游金华山诗(南朝梁·沈约) 远策追夙心,灵山协久要。 天倪临紫阙,地道通丹窍。 未乘琴高鲤,且纵严陵钓。 若蒙羽驾迎,得奉金书召。 高驰入阊阖,方睹灵妃笑。 游北山三洞记 (宋·方凤) 从法清院而西,过故康懿泰国长公主坟园,登山可至九龙寺,上有刘先生讲堂,刘孝标读书也。三洞,上为朝真,中为冰壶,下为双龙。 三石扁皆飞白书,立下洞口。观(金华观一一编者注)有“天下名山”四大字。 观之左为椒亭,所从入洞路也。以山下平地言之,此则山巅,然而迢递宽衍。 观之前居民成聚,则此乃洞天之趾尔。双龙洞口,石室明净,坐可三二百人。 仰视石室绀碧,其隐约可名状者,为云物,为仙桃,为道人比肩而立。龙首见其左而尾悬右。 石壁上又悬石至地,独黄色,俗呼吕先生藏身霞衣挂,其旁有北斗星窠。洞穴如蟆颐,水淙淙从中出,即流入右偏,暗出洞外溪涧。 众束炬揭裳,伛偻踏水入内洞,凡三数丈,首背皆擦石。旧卧小舟而入,今敝漏阁水际。 既入,复虚旷如外洞,水从右流,莫测其浅深。执炬者一一相指告,见蜂窠石。 水蛙石。石钟,手捶之钟声。 仙珠累累贯岩上,石门限。雪山,山前雪,山后雪,望之皎然。 仙笠悬岩石。石鼓,捶之鼓声。 有形蜿蜒,头角须尾凡二,屈蟠隐见,爪尖皆自石如玉,所谓双龙也。猫一。 狮子一,头足尾具,额有珠。大龟黑色,自蛇纠绕其背,首入甲下,奇甚。 笔格一。霜崖粲如繁霜。 有卷石,小窍指面大,有水正滴窍中,名仙人砚滴。候片时,才一滴。 仰观洞中,他无漏泉,独此尔。浴室。 石棂。三足蟾。 悬钟宝盖,如名刹讲台上所设而加高大。海角虎蹲立。 云霞五色欲飞。极里从暗处俯伏远望洞口水中所从入处,仅一小隙透明,如十五夜月,名仙人望月。 又大象足二,小一。仙桂。 水波石粼粼然,大者如浪。转雪山后而左为滑台,为池,为田,畦町高下可数。 仙人挂衣横十数丈,衣纯素,祛袖蹙摺皆天成。又仙人眠石,方整可卧。 仙人帽。日月二宫。 复从洞口踏水而出。凡洞中所见,不假一毫镌凿而形状自然,其妙处殆不可言也。 登山几半里,至中洞洞口。视深处乃暗穴,但闻潺潺水声。 束数炬,相后先若入井然。稍斜向内。 众鱼贯而下,石滑且险,约三十丈至水帘,自高岩喷出,下有巨石盛之,即不知水之所往。水帘出处,前有悬石如钟,又如飞凤。 视水帘以下,复沉沉深黑,人多不敢复入。扬炬而前,由水帘之右,转而深入,巨石无数,回视水帘,乃在目前。 愈入愈深,下复无水,有石笋入空旷中,高可三四丈,色莹如玉,从石笋而下,极底有石室燥洁,曾游者留题在焉。回至水帘,渐可望明而上,不如入之险也。 然不能深入,则不得尽其奇,来游者率望水帘而止尔。又登山二里,至上洞。 入洞而右,为观音洞。从岩罅越石限而入,展转愈高,攀援至观音前,其石像天成,垂衣伸一足如土偶者,但高入岩罅。 以炬烛之,仅得其半,而臂与面莫尽见也。旁有潭,深不可近,名观音井,又各龙潭。 复路出从大洞正面而入,历三数坡陀,其石上云霞,波浪、霜雪、屋室之类,皆不减下洞所见。洞口天日之光,斜射洞中石崖上,淡如月色,奇甚。 内有石梁高挂,深可二三十丈,白龙护其左,,苍龙护其右。又入,有天池,深广,四畔峻壁不可下。 池之里有崖如两扉而启其一,极暗黑中远望石扉启处,天光下烛,盖洞天漏明,而人莫知其处,名一线天。既隔天池,不得复深入也。 (选自《金华洞天行纪下》。题目,编者所加,本文略作删节) 忆双溪 (元·袁桷) 清溪明处水交流,万井鳞鳞冠盖稠。 杯凝玉光明月入,幕遮翠影落花留。 云生古洞千山雨,风送层楼万壑秋。 丽泽祠前最佳绝,藕花零乱胜沧洲。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 舟,载不动许多。 2.描写金华的诗句有哪些1、《渔家傲·汗漫金华寒委地》 年代: 宋 作者: 黄裳 汗漫金华寒委地。 火云散尽奇峰势。 纨扇团圆休与比。 犹可喜。 恩情不怕凉飙至。 梦冷魂高何处寄。 琉璃砌上笼人睡。 逃暑广寒宫似水。 缘有累。 乘风却下人间世。 2、《减字木兰花·风梳雨洗》 年代: 宋 作者: 韩元吉 风梳雨洗。 玉阙琼楼何处是。 万里秋容。 唤起嫦娥酒未中。 相逢且醉。 忙里偷闲知有几。 况自丰年。 须信金华别是天。 3、《水调歌头·我本方壶客》 年代: 宋 作者: 曹冠 我本方壶客,飘逸离凡尘。 胸中万卷,谈笑挥翰墨通神。 不慕巢由隐迹,不羡皋夔功业,出处两无心。 坦荡灵台净,廛隐胜云林。 念生平,喜旷达,事幽寻。 登临舒啸,惟有风月是知音。 雅爱金华仙洞,一派苍崖飞瀑,四序景常新。 遐想赤松子,来为醒冲襟。 4、《沁园春·快阁春边》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快阁春边,倚阑干外,东西晚晴。 有银潢公子,摩挲石刻,金华仙伯,主掌鸥盟。 陶柳清新,潘花红嫩,早有丰年笑语声。 还知道,是街头父老,竞说升平。怪来昨夜长庚。 与一道澄江月共明。 但寿烟起处,千山天远,寿杯满后,千尺泉清。 兴庆宫中,长生殿里,早踏金鳌背上行。 明年好,望紫云楼上,一点台星。 5、《偈颂一百零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慧远 浓云泼墨无回互,疾焰过风不可窥。 赖有金华慈悯力,火坑化作白莲池。 3.金华籍的诗人的诗句有那些 很急 谢谢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饮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还有宋代李清照的《题八咏楼》,李清照虽不是金华籍诗人,但躲避战乱时流寓金华,《题八咏楼》这首诗也是很著名的: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4.描写金华美景的诗句宝婺观望金华山 (明·陈逢春) 金华 中天楼阁倚金汤,北望芙蓉瑶草长。 云暗赤松犹住鹤,山馀白石已亡羊。 五峰烟树生秋思,万古江流送夕阳。 羽客相逢传往事,至今洞口夜生光。 讲堂洞 (明·潘伟) 石室攀跻上,苍藤翠结门。 岩阴分雨滴,碑篆合苔痕。 天远浮图窟,人从虎豹蹲。 讲筵问何处,伫立白云根。 智者寺 (清·诸锦) 萧梁留古寺,智者遂为名。 一水金鱼活,双蕉铁干成。 卧狮苔绣涩,高鸟树嘤鸣。 更觉芙蓉好,沙门引领行。 小三洞 (宋·于石) (一) 四山回合响幽泉,古木苍藤路屈盘。 一局残棋双鹤去,石屏空倚白云寒。 (二) 洞门相对是吾家,朝看烟云暮看霞。 铁笛一声山石裂,老松惊落半岩花。 (三) 断崖怒涌四时雪,虚壁寒凝六月霜。 洗钵老僧闲洗钵,碧桃花落涧泉香。 游下灵洞 (宋·金履祥) 久知灵洞锁瑰奇,水石幽深路转崎。 佳境自多平爽处,笑渠索隐厉裳衣。 游金华山禅院 (前蜀·释贯休) 兹地曾栖菩萨僧,旃檀楼殿瀑崩腾。 因知境胜终难到,问著人来悉不曾。 斜谷暗藏干载雪,薄岚常翳一龛灯。 多惭不及当时海,又下嵯蛾一万层。 金华山(唐·袁吉) 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 步步前登清汉近,时时回首白云低。 风偷药气名何限,水泛花光路即迷; 洞口数声仙犬吠,始知羽客此真栖。 游金华山诗(南朝梁·沈约) 远策追夙心,灵山协久要。 天倪临紫阙,地道通丹窍。 未乘琴高鲤,且纵严陵钓。 若蒙羽驾迎,得奉金书召。 高驰入阊阖,方睹灵妃笑。 游北山三洞记 (宋·方凤) 从法清院而西,过故康懿泰国长公主坟园,登山可至九龙寺,上有刘先生讲堂,刘孝标读书也。三洞,上为朝真,中为冰壶,下为双龙。 三石扁皆飞白书,立下洞口。观(金华观一一编者注)有“天下名山”四大字。 观之左为椒亭,所从入洞路也。以山下平地言之,此则山巅,然而迢递宽衍。 观之前居民成聚,则此乃洞天之趾尔。双龙洞口,石室明净,坐可三二百人。 仰视石室绀碧,其隐约可名状者,为云物,为仙桃,为道人比肩而立。龙首见其左而尾悬右。 石壁上又悬石至地,独黄色,俗呼吕先生藏身霞衣挂,其旁有北斗星窠。洞穴如蟆颐,水淙淙从中出,即流入右偏,暗出洞外溪涧。 众束炬揭裳,伛偻踏水入内洞,凡三数丈,首背皆擦石。旧卧小舟而入,今敝漏阁水际。 既入,复虚旷如外洞,水从右流,莫测其浅深。执炬者一一相指告,见蜂窠石。 水蛙石。石钟,手捶之钟声。 仙珠累累贯岩上,石门限。雪山,山前雪,山后雪,望之皎然。 仙笠悬岩石。石鼓,捶之鼓声。 有形蜿蜒,头角须尾凡二,屈蟠隐见,爪尖皆自石如玉,所谓双龙也。猫一。 狮子一,头足尾具,额有珠。大龟黑色,自蛇纠绕其背,首入甲下,奇甚。 笔格一。霜崖粲如繁霜。 有卷石,小窍指面大,有水正滴窍中,名仙人砚滴。候片时,才一滴。 仰观洞中,他无漏泉,独此尔。浴室。 石棂。三足蟾。 悬钟宝盖,如名刹讲台上所设而加高大。海角虎蹲立。 云霞五色欲飞。极里从暗处俯伏远望洞口水中所从入处,仅一小隙透明,如十五夜月,名仙人望月。 又大象足二,小一。仙桂。 水波石粼粼然,大者如浪。转雪山后而左为滑台,为池,为田,畦町高下可数。 仙人挂衣横十数丈,衣纯素,祛袖蹙摺皆天成。又仙人眠石,方整可卧。 仙人帽。日月二宫。 复从洞口踏水而出。凡洞中所见,不假一毫镌凿而形状自然,其妙处殆不可言也。 登山几半里,至中洞洞口。视深处乃暗穴,但闻潺潺水声。 束数炬,相后先若入井然。稍斜向内。 众鱼贯而下,石滑且险,约三十丈至水帘,自高岩喷出,下有巨石盛之,即不知水之所往。水帘出处,前有悬石如钟,又如飞凤。 视水帘以下,复沉沉深黑,人多不敢复入。扬炬而前,由水帘之右,转而深入,巨石无数,回视水帘,乃在目前。 愈入愈深,下复无水,有石笋入空旷中,高可三四丈,色莹如玉,从石笋而下,极底有石室燥洁,曾游者留题在焉。回至水帘,渐可望明而上,不如入之险也。 然不能深入,则不得尽其奇,来游者率望水帘而止尔。又登山二里,至上洞。 入洞而右,为观音洞。从岩罅越石限而入,展转愈高,攀援至观音前,其石像天成,垂衣伸一足如土偶者,但高入岩罅。 以炬烛之,仅得其半,而臂与面莫尽见也。旁有潭,深不可近,名观音井,又各龙潭。 复路出从大洞正面而入,历三数坡陀,其石上云霞,波浪、霜雪、屋室之类,皆不减下洞所见。洞口天日之光,斜射洞中石崖上,淡如月色,奇甚。 内有石梁高挂,深可二三十丈,白龙护其左,,苍龙护其右。又入,有天池,深广,四畔峻壁不可下。 池之里有崖如两扉而启其一,极暗黑中远望石扉启处,天光下烛,盖洞天漏明,而人莫知其处,名一线天。既隔天池,不得复深入也。 (选自《金华洞天行纪下》。题目,编者所加,本文略作删节) 忆双溪 (元·袁桷) 清溪明处水交流,万井鳞鳞冠盖稠。 杯凝玉光明月入,幕遮翠影落花留。 云生古洞千山雨,风送层楼万壑秋。 丽泽祠前最佳绝,藕花零乱胜沧洲。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5.求金华绝句,金华诗人所作诗句千古风流入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洲”。这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游八咏楼的诗句;“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步步前登清汉近,时时回首白云低。”这里唐代诗人袁吉言辞金华山的绝句;“银河倒泻入冰壶,道是龙宫信是巫。满壁珠玑飞作雨,一天星斗化为无。瞬看新月轮轮饱,长有惊雷阵阵呼,压倒双龙何足异,嵌崎此景域中弧。”这是现代诗人郭沫若游冰壶洞的佳作。 《逾辉》 金轮玉彩羡骄色, 赤骥丹雕散碧空。 粉颈出空舞鸾凤, 美鬃玉洗众芳荭。 兰心醉意添妆喜, 长使伊人费苦功。 享乐金华难再回, 芳辰醉逸趣稀中。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 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 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 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 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 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 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 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 宋.叶颙 长松撑白云,偃蹇几千载,而我能几何?松云镇长在。 策杖游洞天,石羊卧荒草。平起不再逢,几见春风老。 智者寺僧往金陵 元·叶颙 闻子携瓶锡, 孤舟去建康。 遽辞楼约寺, 遥礼宝公坊。 松子僧前落, 梅花客里香。 莫同胡达磨, 无语对梁王。 夜智者草堂二首 元·叶颙 曾在芙蓉顶上游, 芰荷衣染碧山秋。 天风吹散无踪迹, 昨夜灯前话旧游。 夜宿蓉峰下, 烟岚锁翠鬟。 钟鸣黄叶寺, 月上碧云关。 老虎蹲危石, 吟猿啼乱山。 明朝出城市, 清梦落尘寰。 辛丑二月初八日予携妻子避乱于北山 清修寺,赋一律奉谢山中故旧云 元·叶颙 自笑饥寒杜拾遗, 蹇驴破帽倚人庐。 老来亦愿栖岩屋, 乱后何能校石渠。 落日人惟悲鼓角, 荒郊谁解把犁锄。 荆妻稚子频相扰, 刻骨铭心甚日除。 游赤松宫二首 元·叶颙 丈屦策天风, 桃源路万重。 草藏羊化石, 云护鹤巢松。 药化留丹井, 莲开老翠峰。 初平与初起, 吾亦愿相从。 神仙遗旧宅, 地迥绝纤尘。 丹井云封古, 青山雨洗新。 桃香岩洞雨, 芝老石田春。 近日来游者, 多非避俗人。 题丹井、丹灶、石羊五首 元·叶颙 闲云埋()冷,皓月照泉空。 仙与丹俱化,苔花弄晓风。 浴丹仙已远,()冷藓痕鲜。 断梗无人汲,空遗浸月泉。 丹成仙去后,灶古白云边。 灰冷空余磷,林荒锁断烟。 二仙牧群羝,食尽丹田草。 化石几何秋,牧羊人未老。 山边牧羊者,谁得似初平。 羊化人俱往,年年草自荣。 次友人题丹井韵 元·叶颙 仙人浴丹井,丹去月华孤。 无复秋风夜,云边响辘轳。 丹山 元·叶颙 灶空丹化谩遗灰,荒井烟埋掩翠苔。 凉月满天仙去久,白云仍绕旧楼台。 赠芙蓉峰顶圆通道者 元·叶颙 野性如猿酷爱山梦魂常寄碧云间。 会当拭目蓉峰上,看尽人间行路难。 6.关于兰溪和金华的诗歌兰溪、金华县域广阔,诗歌种类繁多,其形式不一,有长达数百行之长歌,也有三四句之短歌。内容上则大致可分为劳动、时政、仪式、爱情、生活、历史传说、儿歌及其他等八个方面。流传区域甚广,两地诗歌均有其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兰溪市水亭乡的畲族山歌,成了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金华和兰溪诗歌地缘相近,皆以抒情兼叙事为主,大都生动、形象,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爱,因而经久传而不衰。据统计,上个世纪末金华市文化部门搜集整理出民间诗歌8428首,其中兰溪市990首。有代表性的诗歌有《青丝鸟》(兰溪市)、《长年歌》(金华)、《猜谜歌》(畲族)、《童养媳》(金华)。 7.急求描写金华双龙洞的诗句1、宋代叶芳的诗句“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 释义:“当乘坐木筏进入时,水波荡漾开去便能清晰地见到底层的岩石。只用一个小小的木筏就引领我们到了洞内全新的世界。” 2、明代屠隆的诗句“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舠仰卧入回溪底石。“ 释义:“长长的船桨压低了水面,(我们)仰卧在小木舟上进入了回溪。” 扩展资料 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块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内洞比外洞大,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 从这里可以知道,双龙洞的景色是无比的美。双龙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西南山麓。林海莽莽,水流潺潺,年平均气温比城区低 6 ℃。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观光旅游、康体休闲、避暑纳凉、海外朝圣为主要功能。是国家首批AAAA 级旅游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页:双龙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