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宋·辛弃疾《菩萨蛮》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可见,连山起烟雾.——唐·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前秋长安春,今春长安秋.节物自荣悴,我有乐与忧.——宋·苏舜钦《长安春日效东野》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柳永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少年游-----------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雅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2.关于古诗词的“衰”读什么第1、第2,读shuāi。 第3、第4,读cuī。 衰(cui) 名词: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如:衰衣(衰服。古代的丧服);衰杖(居丧用的麻致与哭丧 棒);衰冠(丧服,衰衣丧冠)。 从上到下的次序。如:衰杀(等差);衰构(分门别类构拟文辞)。 动词: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如:衰分(古代数学名词。谓从大渐差而小);衰序(衰次。按 一定比数递减的次序);衰征(衰政。视土地之差等以征税)。 减少。如:衰少(减少);衰乏(减少缺乏)。 衰(shuai) 动词: 力量减退,衰落,没落。与“盛”相对。如:衰末(衰落微末);衰旺(衰落与旺盛);衰季(衰微 末世);衰废(衰败颓废);衰宗(殁落残败的宗族);衰门(寒门);衰薄(颓废浇薄。多指道德风 尚)。 减少;削弱。如:风势渐衰;衰颓(衰败);衰止(衰减而止息);衰乏(衰退疲乏);衰色(指姿色 衰减的女子)。 枯萎;凋谢。如:衰红(凋谢的花);衰条(枯枝);衰黄(枯黄)。 形容词: 衰老。如:衰颜(衰老的容颜);衰暮(老年;晚年);衰冗(衰老冗废);;衰年(衰老之年);衰枯(衰 老干枯);衰耄(衰老;年老糊涂);衰白(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衰鬓(年老而疏白的鬓发。多指 暮年)。 衰弱。如:衰癃(衰弱多病);衰迈(衰弱老迈);衰困(衰弱困顿);衰窿(衰弱抱病)。 懈怠。如:衰葸(懈怠畏惧);衰惰(怠惰);衰堕(懈怠)。 3."衰"字的诗词里的读音此诗中,“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应该读作“cuī”而不该读为“shuāi”。 另有杜牧《山行》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按古音,应该读作“xiá”,而不读作“xié”。 李白的《望天门山》里,“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回”字,应该读作“huái”而不是“huí”。 以上几首诗中的“斜”、“衰”、“回”,它们都应保留古音的读法,如此,念起来才顺口、押韵、合乎平仄,如果按照今天的读音去念,是既不合辙也不押韵的。 又如苏轼的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高处不胜寒”的“胜”字读音,也应念作平声“shēng”, 而不是念去声“shèng”。 一般说来,读音要以现代字典上的普通话标音为准,不是有特定要求的,不要再读古音。至于一些异读字,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只要是不影响文字的表达和含义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读的,但是,如果影响了其文字的意义和表达,那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了。 如像上面提及的诗词中的那些字词 ,就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也就是说应该照顾和考虑到古诗词的音韵和平仄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读音。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两词中,就有此情况。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早生华发”的“华”,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中“执手相看泪眼”的“看”和“更与何人说”的“说”,就应当按古音分别读作“华(huā)”、“看(kān)”、“说(yuè)”,而不应读作“华(huá)”、“看(kān)”、“说(shuō)”。 “早生华发”句 ,根据 《念奴娇》 的平仄, 此处应是“仄仄平平”,“华”在此应是平声,这方才合乎词牌格律。如读为上声,就不合格律了。 同样,《雨霖霖》中“执手相看泪眼”句,其平仄为“仄仄平平仄”,“更与何人说”处 ,应为“仄仄平平仄” 。根据词牌格律,“相看” 处的 “看”、“何人说” 处的 “说”,自然应念 “ 看kān)”和“说(yuè)”。 确定相应诗词中的字音读法,关键问题是,一定要考虑这些字在诗词中的位置和作用。如果仅片面地理解按照现代规范的普通话去确定读音,那么这些诗词就既不合辙又不押韵了,而我们在阅读这些诗词的时候,就不会享受到原来诗词中音韵的曲折回环铿锵之美,这样,势必影响了我们对这些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也影响了我们对作品的欣赏、领悟,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怎样根据普通话的读音来确定其古诗文中的一些异读字呢?很简单,那就是在不影响文词的表达和文意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念。如在《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句,照古音“野”应读作“yǎ”,在此如果按照今音读作“yě”,并不影响其表达及意义,故完全可以从今音。 如 《阿房宫赋》 中的“阿房”二字, 就可以不再按照古音读作“ē páng ”,而取今天读音读作“ā fáng ”,因为在这里不论读作何音,既不影响其意义,也不影响音韵平仄。 我们在根据有关的规定对文言和古诗词进行阅读的时候 , 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处理”,而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 古诗、古文中字的两读现象在中小学课本中较为常见。教材中把这类字回归其最常用的读音,可能是为了便于学生接受、理解。教师可以先按书本上的教,但最好再向学生介绍其原来的读音,以增加孩子在古诗方面的知识 4.对国家昔盛今衰痛心伤感的诗句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背景 这首诗作于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每读此诗,都会被吟唱者心中那股浓浓的忧郁哀怨所感染,一唱三叹的语式又让感伤的情绪显得格外深沉、强烈。 5.求写昔盛今衰的诗1 乌衣巷 作者: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3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 《感怀》 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6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7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8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9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6.衰的古音怎么读衰,shuai,(名) (1)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 [mourning garments of hemp] 共丧衰亦如之。--《周礼·天官·内司服》 无衰麻之服。--《荀子·礼论》 子墨衰致, 梁弘御戎, 莱驹为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衰衣(衰服。古代的丧服);衰杖(居丧用的麻致与哭丧棒);衰冠(丧服,衰衣丧冠) (3) 下,从上到下的次序 [order from top downward]。如:衰杀(等差);衰构(分门别类构拟文辞) 衰,cuī〈动〉 (1)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 [decrease progressively]。如:衰分(古代数学名词。谓从大渐差而小);衰序(衰次。按一定比数递减的次序);衰征(衰政。视土地之差等以征税) (2) 减少 [reduce]。如:衰少(减少);衰乏(减少缺乏) 就其读音来看,现在两种,分别为shuai和cui,第二种读音多为古音,现已使用不多。就其字形来看,它比"哀"字多出了一横,我们可以理解为哀上加哀即衰也。就其词性来看,可做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做形容词时,多与其他词联用;其单独使用于某些话语中表示倒霉或运气背的意思;也可单独使用于口语中,表示倒霉等意思。另外,它还可以作为医学术语,意思与其本意差别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