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幼儿读宋词晁补之观梅

1.宋词三百首毫社观梅

原来宋词三百首有好几个版本,我手里的就没有这首,不过我查了下,应该是这首吧。

角儿·毫社观梅|晁补之|翻译|赏析|讲解【原文】《盐角儿·毫社观梅》作者:晁补之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译文】花开的时候象雪,凋谢的时候仍然像雪,在百花之中的确是绝无仅有。散发出来的清香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从骨子里飘荡出来的,清香透彻。

占尽了从小溪吹来的轻风,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惭得减损了自己的容颜。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终究另有一种非其他媚俗之花可与之相比的情致。

【赏析】这首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作者从齐州知州贬为毫州通判之际,是一首咏物之作。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色、香、形的描写,赞美梅花的骨中香彻与别有情致。

上阙:写梅花如雪的颜色与透骨的清香。“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三句集中笔墨,用重复叠句而略更数字的方法极写梅花颜色的奇绝。

突出了梅花颜色的与众不同。“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透彻”三句与前三句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另一个方面——香,告诉人们,梅花的清香不是从花蕊散发出来的,也不是从花萼散发出来的,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突出描写了梅花的香彻透骨的特点。

与“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联系。下阙:以山桃作比衬,刻画梅花神韵和品格。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山桃花衬托梅花非凡的神韵。梅花非但独占了小溪的轻风和明月,还将那鲜艳无比的红红的山桃花羞怯惭愧得减损了几分颜色,可见梅花的气质和神韵的超凡脱俗。

“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写梅花的另一大特点,纵然枝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最终还是别有一番媚俗之花所不能与之媲美的超凡情致,枝疏有疏落横斜篱落之韵,香淡有清香淡雅之美,这便是梅花高洁的品格。在这首咏梅词中,词人写的是梅花的非凡的神韵和高洁的品格,实际也是自己所向往的人格的写照,词人在梅花的高洁的品格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2.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小题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

小题1: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或虚实相生)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1.起了衬托的作用。点明地点为江南,时令为严冬,刻画出风雪肃杀的景象,为写迎冰雪而开的早梅作铺垫。此处既没有点破梅,又没有刻画梅,却从“水昏云淡”中、前村飞雪中,烘托出梅的“冰姿玉态”来,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对即可)

2.托物肓志或借物言情,借梅花的特征表达了自己虽经坎坷,但仍保持节操的思想感情。“冰姿”二句,是作者对不惧风雪、冰肌玉骨的梅花的高度赞美。(或从其生长环境分析)“等闲”一句写梅花遭到风雨的摧残,“又”字表示自己同样在人生旅途上历经风波。(意对即可)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傲雪凌霜,岁末争春,欲开未开,白里透红。

[3 分。答出一点 1 分,两点 2 分;三点 3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示例一:

作者认为,为人处世不应过于清高淡泊,否则就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

示例二:

作者认为,为人处世应该保持高洁,即使不被别人赏识,也要坚守不变。

[4 分。意思符合其中一个示例,即可给4分。如只解释句意(“我醉后乱语,请梅花不要记

恨,过于清冷淡泊,有谁来欣赏?”或“我醉后乱语,请梅花不要记恨,一身的清冷淡泊,却没人知晓。”)给 2 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色、态、香、意.(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多答不扣分)

小题2:表达了捧遣愁闷,珍惜良时的情感(2分);气候的转换亦如人世的风云突变,不可意料。(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红酥”写其色,“探着”写其态,“几多香”写其香,“无限意”写其意。

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美好,都抓住了梅花特征,用语准确,“肯放琼苞碎”者,是对“含苞未放”的巧妙说法。用词新巧,显示了词人独出心裁的创造性。 上片皆从此句生发。“探著南枝开遍未”,便是宛转说出梅花未尽开放。初唐时李峤《梅》诗云:“大庚敛寒光,南枝独早芳。”张方注:“大庚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如今对南枝之花还须问开遍未“,则梅枝上多尚含苞,宛然可知。三、四两句”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是对偶句,仍写未放之花,”酝藉“、”包藏“,点明此意。而”几多香“、”无限意“,写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精神饱满,慧思独运。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不写梅花的盛开,却由含苞直跳到将败,这是咏梅的奇笔,写赏梅却先道自己的憔悴和愁闷,这是赏梅之妙想。反映了她自己“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清平乐》)的心态。此词盖作于晚年流落江南之后反常写法恰好能传达出当时正常的心态。虽然心境不佳,但梅花还是要赏的,所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休”字这里是语助词,含罢、了的意思。这是作者心中的话:想要来饮酒赏梅的话便来罢,等到明天说不定要起风了呢!此句隐含着莫错过大好时机且举杯遣怀的意味。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傲立霜雪,一枝独秀的梅花是历来文人墨客的吟诵对象,特别是宋代咏梅词更多,其中能尽得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却并不多见,

清照的这首《玉楼春》当属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赏梅的矛盾心态,

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美好.都抓住了梅花特征,用语准确,“肯放琼苞碎”者,是对“舍苞未放”的巧妙说法,用词新巧.显示了词人独出心裁的创造性.

上片皆从此句生炭。“探着南枝开遍未”,便是完转说出梅花未尽开放.初唐时李峤《梅》

诗云:“大庚敛寒光,南枝独早芳.”张方注:“大庚岭上梅,南技落,北枝开.”如今对南枝之花还须问开遍未,则梅枝上多尚含苞,宛然可知.三、四两句。“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是对偶句,仍写未放之花.“酝藉”、“包藏”,点明此意,而“几多香”、“无限意”,写梅花生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精神饱满.慧思独运.

词上片主要写梅之情态,下片写赏梅之人.“道人”是作者的自称,意为学道之人,“憔悴”和"闷”、“愁”.讲李清照的外貌与内心情状,“春窗”和“阑干”交代客观环境,表明她当时困顿窗下,愁闷煞人,连阑干都懒得去倚.这是一幅名门闲妇的春愁图.

不写梅花的盛开,却由含苞直跳到将败,这是咏梅的奇笔,写赏梅却先道自己的憔悴和愁闷,这是赏梅之妙想。反映了她自己“挼(nuó揉搓)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清平乐》)的心态,,此词作于晚年流落江南之后反常写法恰好能传达出当时正常的心态.虽然心境不佳,但梅花还是要赏的,所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休”字这里是语助词,含罢了的意思,这是作者心中的话:想要来饮酒赏梅的话便来罢,等到明天说不定要起风了呢!此句隐含着莫错过大好时机且举杯遣怀的意味,

咏物寄志,或咏物抒情是古咏物诗的两大格调。

清照词是咏物抒情诗中的上品,这首咏梅诗尽得梅花之诗.也尽似词人之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选自《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6.关于春天的唐诗宋词幼儿阅读

一、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二、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四、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五、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六、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七、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八、行舟

唐·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7.如何理解评析晁补之的《盐角儿·亳社观梅》

这首词咏写梅花,在众多的咏梅诗中独具一格。

上阕赞写梅之品格。“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表面是在写梅的颜色之纯,实是写梅的纯洁,赞其品格始终如一。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表面是写梅的香气之淡,实是写其品格清高,不苟于俗。此处写梅形神兼到,“雪”如其形,“香”言其魂。

下阕赞梅之风姿,寥寥数笔即勾勒出一幅溪月梅韵图。梅点风月,可看作词人自身所追求人生境界的写照。

此处作者将梅桃对比,言梅之隐忍、疏淡。 全词多用比,而又比中递转层深,把梅花写得立体可感,纯是天然,不见人工。

梅之形神跃然词中,令读者不禁赞叹之。 这首词为作者留恋官妓刘淑奴而作,其中表达的是对她的赞美相思的浓挚深情,令人动容。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1)传神之笔有两处。①上阙首句一个“碎”字写出静中之动,使人仿佛看到了梅花破蕾而放的美妙一瞬。②在探梅的举动中,对花形、花貌采取了虚写,于虚笔中使人看到一树芳香四溢、婀娜多姿的奇葩。而对花“香”、花“意”则采取了实写的手法。这样,虚实结合,由外及内、从形到神、层层深入地刻画了梅花的形象。

(2)词人以精巧之笔写出由梅而我、由我而梅的感情流动的过程。上阙末尾在赞梅花时就饱含着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和追求,但想到风起伤花的凋零景象,便顿生忧愁哀伤之情,此情此景使词人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可是窗外梅花正在怒放,趁着花还没有凋零,应该及时赏梅谴意,于是又转愁闷为自我宽慰,这就是下阙末两句表现的情绪。

九、无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