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简介古诗词包括以下内容: 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参考资料:。 2.形容诗歌优美的词语诗情画意 山清水秀 层峦耸翠 重峦叠嶂 青山绿水 山水如画 山崩海啸 山长水远 山高水长 山光水色 游山玩水 湖光山色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烟波浩渺 千山万水 跋山涉水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高水长 山高水低 穷山恶水 水秀山明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明水秀 湖光山色 水软山温 崇山峻岭 高山深涧 峰峦雄伟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山清水秀 山光水色 江山如故 江山如画 绿水青山 名山胜川 崇山峻岭 表里山河 巴山蜀水 大好河山 登山临水 湖光山色 名山大川 千山万壑 峰峦雄伟。 3.古诗文的简介(30字左右)简介 古体诗,又称古风。《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风”。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4.经典优美诗词 带解析这都是古诗词、现代的我比较喜欢、席慕容、徐志摩和海子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作者:『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这句是名句)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翻译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妍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豪华淫靡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蝶恋花·赤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东坡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解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春天还是会到来的)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蝶恋花① 柳永 伫倚危楼②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③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④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⑤,强⑥乐还无味。衣带渐宽⑦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 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译文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面对从遥远无边的天际而产生心情沮丧忧愁。 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酒醉,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但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与妻子生死相隔已经有十年了,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与妻子的孤坟相距已有千里,无处诉说对亡妻的哀思和对仕途波折的愁苦。 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因为自己风尘仆仆且双鬓如霜。(头发白了)夜里做梦忽然回到了家乡,梦到妻子正坐在窗边梳妆。 两人相对说不出任何话语,只是泪流满面。想来每年让自己柔肠寸断的地方,正是这清冷明月下幽幽的松林,短短的山冈。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①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②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③忍顾:怎么忍心回顾。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 5.说明女子美丽的诗句与词有哪些A 1。 暗香袭人 B 1。 贝齿 2。 般般入画 3。 百般难描 4。 百年难遇 5。 薄粉敷面 6。 白璧无暇 7。 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 8。 步履轻盈,珊珊作响 9。 鬓云欲度香腮雪 10。 不施粉黛而颜色如朝霞映雪 11。 半妆美人 12。 闭月羞花 13。 冰肌莹彻 14。 冰肌玉肤,滑腻似酥 15。 细润如脂,粉光若腻 16。 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 17。 鬓云乱洒,酥胸半掩(美人睡态) C 1。 楚楚衣衫 2。 豆蔻华年 3。 春半桃花 4。 色艺双全 5。 出水芙蓉 6。 楚楚动人 7。 端丽冠绝 8。 春光外泄 9。 沉鱼落雁 10。 方桃譬李 11。 粉白黛绿 12。 丰容靓饰 13。 丰神冶丽 14。 风风韵韵 15。 风髻雾鬓 16。 风流蕴藉 17。 浮翠流丹 18。 点额寿阳 19。 丹铅其面 20。 点染曲眉 21。 吹箫引凤 22。 唇红齿白 23。 淡扫蛾眉 24。 清喉娇啭 25。 淡雅脱俗 25。 齿如含(齐、编)贝 27。 长眉连娟,微睇绵藐 28。 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29。 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 30。 长颦减翠,瘦绿消红(美人病之态) 31。 灯前目,被底足,帐中音 32。 东山窈窕娘,幽梦恼襄王 33。 长安水边多丽人 34。 唇色朱樱一点 35。 澄妆影于歌扇,散衣香于舞风,拭珠沥于罗袂,传金翠杯于素手 D 1。 淡雅脱俗 2。 丹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 3。 单衫杏子红, 双鬓鸦雏色 E 1。 婀娜小蛮 2。 娥娥理红妆,纤纤抬素手 F 1。 丰姿绰约 2。 粉藻其姿 3。 丰姿尽展 4。 翻紫摇红 5。 风娇水媚 6。 芳情惜花踏月 7。 粉腮红润,秀眸惺忪 8。 芳菲妩媚 9。 风情万种 10。 粉腻酥融娇欲滴 11。 风吹仙袂飘飘举 12。 丰盈窈窕 13。 芳香袭人 14。 傅粉施朱 15。 芳馨满体 16。 丰标不凡 17。 丰姿冶丽 18。 丰容靓饰 19。 风流尔雅 20。 风鬟雾鬓 21。 芙蓉出水 22。 粉妆玉琢 23。 粉白黛绿 24。 芳馨满体 G 1。 国色天香 2。 光艳逼人 3。 顾盼生辉,撩人心怀 4。 绀发浓于沐 5。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6。 瑰姿艳逸 7。 绀黛羞春华 H 1。 花枝招展 2。 画中娇 3。 皓如凝脂 4。 花颜月貌 5。 含娇细语 6。 怀恨阿娇 7。 白巾翠袖 8。 含情凝睇 9。 海棠标韵 10。 含娇倚榻 11。 皓齿星眸 12。 红粉青蛾 13。 红袖添香 14。 花遮柳掩 15。 红华曼理 16。 环肥燕瘦 17。 回顾千万,一笑千金 18。 花钿委地无人收,方是真饰缘 19。 好风南来,轻摇纨扇 20。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21。 回眸一笑,百媚丛生 22。 回身举步,恰似柳摇花笑润初妍 J 1。 皎皎洁妇 2。 金瓒玉珥 3。 金莲凤头 4。 娇音萦萦 5。 金屋藏娇 6。 绛唇映日 7。 金屋藏娇 8。 娇嫩丰盈 9。 静如处女 10。 绝色难求 11。 芥芳沤郁 12。 金钗十二 13。 姣丽蛊媚 14。 绝色盖世 15。 金枝玉叶 16。 皎若秋月 17。 肩若削成,腰若约素 18。 娇莺初啭(声),微风振箫(音) 19。 手如柔荑,颜如舜华 20。 肌若凝脂,气若幽兰 21。 腮晕潮红,羞娥凝绿 22。 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 23。 绝代(色、世)佳人 24。 佳丽 25。 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 26。 肌理细腻骨肉匀 27。 酒微醺,妆半卸 28。 娇小玲珑 29。 金针倒拈,绣屏斜倚(美人懒之态) 30。 绝一代之丽 K 1。 空谷幽兰 2。 款步姗姗 3。 开颜发艳 L 1。 罗袖初单 2。 罗绮文秀 3。 眉若远山 4。 眉似新月 5。 媚态如风 6。 明眸善睐 6。 明媚妖娆 7。 寥若晨星 8。 凌波玉足 9。 丽雪红妆 10。 柳眉如烟 11。 耀如春华 12。 莲花仙子 13。 柔美飘逸 14。 丽女盛饰 15。 绿叶醉桃 16。 兰心蕙性 17。 六朝粉黛 18。 兰熏桂馥 19。 朗目疏眉 20。 流风之回雪,轻云之蔽日 21。 丽质仙娥生月殿 22。 两颊笑涡霞光荡漾 23。 流光溢彩 , 紫气东来 24。 懒起画蛾眉,花面相交映 25。 弱水三千,靓女如云 26。 罗帷绮箔脂粉香 27。 临去秋波那一转 28。 梨花带雨,蝉露秋枝(美人泣之态) 29。 楼中少女弄瑶瑟,一曲未终坐长叹 30。 泪痕尚尤在,笑靥自然开 M 1。 名嫒美姝 2。 眉目如画 3。 面赛芙蓉 4。 朦胧惺忪 5。 明眸皓齿 6。 貌似天仙 7。 明艳端庄 8。 貌婉心娴 9。 眸含秋水 10。 眉目传情 11。 美不胜收 12。 名花倾国两相欢 13。 美人才调信纵横,非将此骨眉公卿 14。 美人在时花满堂,至今三载闻余香 15。 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16。 面(美) 如冠玉 17。 美人葺居,沉香亭北,百花槛栏,自是天葩故里 18。 美人在时花满堂,至今三载留余香 19。 —肌妙肤,弱骨纤形 N 1。 浓淡适中,修短合度 2。 袅袅娜娜 3。 浓桃艳李 4。 弄粉调朱 5。 女中丈夫 6。 浓妆艳裹 P 1。 铺红叠翠 2。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3。 翩若轻云出岫 4。 潘鬓沈腰 5。 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 Q 1。 倾国倾城 2。 全露天真 3。 纤指拈棋 4。 千娇百媚 5。 纤纤玉手 6。 琼姿花貌 7。 清脆圆滑 8。 螓首蛾眉 9。 俏丽俊逸 10。 琼林玉树 11。 清眸流盼 12。 秋水伊人 13。 轻云出岫 14。 秋娘渡(度)与秦娘桥(娇) 15。 群芳难逐,天香国艳 16。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17。 千朝回盼,万载流芳 18。 裙拖八幅湘江水 19。 情多累美人 R 1。 柔弱无骨 2。 柔心弱骨 3。 如花似玉 4。 弱柳扶风 5。 柔情绰态 6。 柔桡轻曼,妩媚纤弱 7。 如短如长,弗浓弗细 8。 人面桃花,情致两饶 S 1。 手可生花 。 6.诗歌简介50字曹植从小就才华出众他的父亲很疼唉他,但是曹操死后他那同父异母的哥哥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他的哥哥是一个嫉妒心很重的人他一心像把曹植处死 有一次他把曹植叫到面前来让他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来,曹植写了出来并当场念了出来 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兴致勃勃地赶来了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别之后,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7.诗词的介绍诗词是诗歌和词的统称。 所谓诗词,是指主要以唐诗和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此外诗歌又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现代诗和古体诗,在近代新月诗社很好的继承了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关系,在自由的同时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阙 最早的中国诗歌并没有格律的限制,到了唐朝,由于以诗歌作为科举的手段,出现了对音韵句法的严格规定,称为格律。自此,中国古典诗词在形式上和艺术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诗词格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音调、用韵、章法。其中以音调最为重要。 学习和了解诗词格律对我们的创作来说是很重要的。会用才能活用,不会用只能乱用。 下面将需要了解的诗词格律常识总结在下面,这些也是最基本的东西了。 以下所说的诗词格律,只是学写旧体诗的人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但今天的学校教育已经基本没有这方面的课程了,只有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会涉及其中一小部分东西,因此,您看了下面的介绍一时不明白是绝对正常的,而且您也不必要去深究它。 重要说明:为了追求格律的严谨约束了您的灵感才是最不值得的。今天的人学写旧体诗,即不需要也没必要严格按照格律的约定的。 即使在古代,优秀的骚人墨客也大胆冲破格律的束缚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变体”出来。 豪壮: 1 我欲学古风,十步杀一人 2 李白的,随便找 沉郁悲怆: 杜甫的,也是随便找 优美: 李清照<一剪梅> 林黛玉<葬花吟>。 8.古体诗词的介绍和初学格律诗词的朋友谈写作问题 关于旧体诗词的写作问题,我曾写过这方面的文章。 现在,根据朋友们向我提出的问题,再简单地谈谈。 许多喜欢旧体诗词朋友,想写格律,或想填词, 在遵循格律或在用韵方面,感到困难。 也有的朋友感觉格律限制了思想的发挥。我想对初学的朋友来说,大概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不熟悉平仄;不懂音韵;不熟悉格律;不会运用格律而使格律成了枷锁。 下面我就谈谈这几方面的问题。 1,旧体诗词的音韵 旧体诗词,首先要押韵。 因此写首先要熟悉音韵。因为旧体诗词的格律,是由字的平仄组成的,弄不清字的平仄,就无法谈格律。 在清代以前的人写诗,填词都要依照“诗韵”和“词韵”,并有书作为依据。但对现代人来说,这些书,可以说已经过时了。 我说的“过时”,是说已经偏离了现代的语言。这些书里的字的读音,已经和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了。 而过去这样的书,是由官方主持修订的。现在,没有了科举,没有必要修订了。 对现代人来说,最主要的音韵和平仄的依据,就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的汉语拼音。而所谓的韵书,就是以汉语拼音为准的字典,这就是所谓的“新韵”。 这样问题就简单化了。 当然,有许多朋友已经熟悉和喜欢用平水韵,当然他们就依然用平水韵。 新学的朋友喜欢用平水韵的,当然也会由他们自便。我只是以为,提倡使用新韵,更容易为大家所掌握。 因此,我提倡使用“新韵”。 格律诗,一般押平声韵,而在旧体诗里的古体诗,有押仄韵的。 而词则不同,在词牌里,有押平韵的、押仄韵的,还有平、仄韵转换押韵的,依不同的词牌而定。 关于填词,我主张除入声字仍依照词韵外,其他字都使用新韵。 因为按照今天普通话的发音来看,词韵已经有明显的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词韵的第十三部没有单列的必要,如按今音,针、砧、今、金等都和第六部的字韵母完全相同。 侵部单列是古时人的发音和现在不同而形成的。在现在词韵的第十三部完全应该并如第六部。 这两部合并之后,基本上就和“今韵”相同了。 但入声在词里面,有特殊的意义,有些词牌,不使用入声字押韵, 就失去原来的韵味。 如“忆秦娥”就用入声为宜。因此,我建议填词时,对有特殊要求的词牌,仍用原“词韵”里的第十五部至第十九部的入声韵。 格律诗,一般押平韵,而在旧体诗里的古体诗,有押仄韵的。 而词则不同,在词牌里,有押平韵的、押仄韵的,还有平、仄韵转换的,依不同的词牌而定。 2,关于平仄的问题 如果读音时,四声读准了,分清平仄就很容易。 而分不清平仄,主要就是四声读不准。 在读准四声的前提下,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声就是上声,第四声就是去声。 按照现在的普通话,入声已并如其他的声部。如白是平声,国是平声,而在诗词韵书中,都为入声。 四声分清了,读一、二声的字都是平声,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的字都是仄。如果说方言的朋友,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小词典”来分清四声,也就分清了平仄。 我以为写格律诗词,就是要讲求平仄。但在格律中也是有可以通融的地方,如写格律诗,一般情况下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就是七言诗的第二、四、六字,要求严格,第一、三、五字可灵活。但在要求严格的时候,还要求不可犯“孤平”和“三平”“三仄”。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在王力先生写的“诗词格律”的书中,写的很简明,一读就明白了。我在此无须赘述了。 填词时,在词的格律中,也有可平可仄的字,一般用+号表示,其他标明平仄的字不可改变。 3,旧体诗词的写作 诗词优劣在于意境,没有意境就算不得什么诗词。 格律诗词,当然有它的韵律美,但那只是为诗词作者提供的一个特有舞台。诗词作者写出的诗词,格律再严谨,没有意境就没人喜欢,甚至可以说算不得什么诗词。 但写格律诗词,就要讲求格律,随意写而不遵循格律就不叫格律诗词,或者不是好的格律诗词。写格律诗词的人,他们不觉得格律是一种束缚,反而他们善于运用格律,来增强诗词的特殊的美。 关键在于掌握格律和善于运用格律。 无论是自由体的现代新诗,还是格律诗词,都要有意境。 没有意境,就算不得诗。 什么是意境,这就有见仁见智的不同说法了。 我以为描写风景也好,抒发感情也好,表达意见也好,都可以写出好的意境。意境是比字的表面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 诗言志,看如何理解。如果把“志”一定要和政治思想联系的话,我不赞成。 如果说诗要立意,是必要的。但所立的意是什么,只要感人就可以了。 这是诗人的自由。 我以为写诗填词, 和书法绘画是相通的。 在写之前必须有个腹稿,就是“意在笔先”。也就是说先想好要写什么,总体的立意是什么,如何去表现。 比如在确立主题后,要决定写长的,还是短的;再考虑选什么调式。这都在于诗人自己的考虑,我就无法细说了。 但我想说的是,写诗填词,总得让读者知道写的是什么。 就要有个总体的思路。 然后,诗词也要有起、承、转、合。对这方面的问题是诗人自己的发挥,无法细说。 但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我们来共同学习古人如何写诗填词。 首先我们看唐朝的高适的送别绝句。 9.关于诗词介绍唐宋诗词之最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柳永)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架碳车碾冰辙。 (白居易)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李白)被风吹的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之长林梢(杜甫)最穷的夫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世上最长的马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东坡戏谑苏小妹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