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公平的诗句想去想来只有二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本身世界就不是不公平的,也不可能公平。 其实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首先,没有人愿意来维持这个公平,其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有这个能力,再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有这个能力,他也没有这个时间,把世上人一一称过。 所以就有了际遇这种说法。因为同做一件事,有人直上青云,有人苦痛挣扎,使人长叹却又无奈,只能归之于际遇。 而有人对这不公平是极看不开的。“豁达”二字易书难行。所以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墨子著《非攻上》。而刘基有《卖柑者言》。 附文: 《庄子·胠箧》:偷钩的要处死,偷国家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同样是偷,结果是天壤之别。 非攻《墨 子》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辩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卖柑者言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过冬夏也不腐烂,拿出它们的时候还是光彩鲜明的样子,玉石一样的质地,金灿灿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卖十倍的价钱。人们争相购买他的柑橘。 我买了其中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得像破烂的棉絮。我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你卖给别人的柑橘,是将要用来装满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灵,还是招待宾客的吗?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来迷惑傻瓜和瞎子的吗?你做这种欺骗人的事情实在是太过分了。” 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依靠这个用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要求吗?世上做欺骗的事的人不少,难道只有我一个吗?你没有好好的思量啊。 现在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虎皮上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他们果真能给出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戴着高帽子,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样子像是朝廷中有本事的人,他们果真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业绩吗?盗贼兴起却不懂得抵御,百姓困苦却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诈却不懂得禁止,法度败坏却不懂得治理,白白地浪费国家粮食却不懂得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谁不是高大的外表,令人敬畏,显赫过人,值得效仿?可是无论到哪里,又有谁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内心破败得像破絮呢?现在你看不到这些现象,却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默默地没有话用来回答。回来思考这卖柑人的话,觉得他像是像东方朔那样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难道他是对世间邪恶现象激愤痛恨之人吗?因而借托柑橘用来讽刺吗? 综观三位先贤文章,你应该对公平有比较客观的理解了吧。 2.写人公正的四字词语【褒善贬恶】:褒:赞扬;贬:批评。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秉公办事】: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秉公任直】: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不偏不倚】: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 表示中立或公正。【不平而鸣】:平:公平;鸣:发出声音。 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不徇私情】:徇:曲从。 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 【陈平分肉】:陈平: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宰相。陈平分肉分得很公平,比喻一个人处理事情很公正。 【持论公允】:立论公正,不偏袒。【持平之论】: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 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持正不阿】: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大公至正】:至:最;正:公正。 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大人不曲】:曲:不公正。 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偏私,不迎合。【大中至正】: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谠论侃侃】:谠论:公正、正直的言论。对上敢于直言,谈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谠论危言】:公正的议论,无畏的直言。【谠言嘉论】: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谠言直声】: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登明选公】:登:升,推举;明:明察;选:选拔;公:公正。选拔和推荐明察而公正的人才。 【董狐之笔】: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动必缘义】:缘:顺着,沿着;义:道义。 行动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法不阿贵】:法:法律;阿:偏袒。 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不徇情】: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 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肺石风清】: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 比喻法庭裁判公正。【高抬明镜】: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 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高悬秦镜】: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 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公道大明】: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公正的道理得到发扬。 比喻正义得到伸张。【公道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同“公平合理”。【公道难明】: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 公正的道理难以得到伸张。【公道自在人心】:公道:公正的道理;自:当然,自然。 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的心里。指群众对事情的是非曲直知道的清楚明白。 【公道总在人心】:公道:公正的道理。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 【公明正大】: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公平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公生明,偏生暗】:公:公平;明·明亮;偏:不公正;暗:昏暗,不明事理。公正就耳聪目明,偏私就昏暗愚昧。 【公正无私】:办事公正,没有私心。【官清法正】:清:清廉。 做官的清廉,执法才能公正。【行则思义】:行:行动;义:公正。 行动时要考虑是否合乎正义。【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皇天:上天;辅:辅助。 老天爷公正无私,总帮助有德行的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亲:亲近;辅:帮助。 指老天爷公正无私,总是帮助品德高尚的人。【皇天有眼】:皇天:上天。 老天爷长着眼睛公正对待世事。【畸轻畸重】:畸:偏。 有时偏轻,有时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 【畸重畸轻】: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同“畸轻畸重”。 【解狐荐仇】:解狐推荐仇人为相。比喻公正无私。 【举仇举子】:举:推荐;仇:仇敌;子:儿子。既推荐仇敌,也推荐儿子。 形容办事公正。【宽廉平正】:宽:宽厚;廉:廉洁;平正:公正。 宽厚廉洁,大公无私。【冷面寒铁】: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廉明公正】: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廉能清正】:廉:清廉。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没偏没向】:指为人公正无私。【明公正道】: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同“明公正气”。【明公正义】: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同“明公正气”。【明镜高悬】: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明堂正道】: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同“明公正气”。【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直:公正,正直。 不能简单地相信别人很正直,而应当提防他存心不良。【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举:推荐。 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 形容办事公正无私。【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举:推荐。 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偏听偏信】: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 3.描写“公平”的诗句有哪些1.《送赵道士归天目旧山》 年代: 唐 作者: 薛能 愚朴尚公平,此心邻道情。有缘终自鄙,何计逐师行。 日者闻高躅,时人盖强名。口无滋味入,身有羽仪生。 奏乞还乡远,诗曾对御成。土毛珍到越,尘发倦离京。 符叱风雷恶,朝修月露清。观临天目顶,家住海潮声。 道引图看足,参同注解精。休粮一拟问,窗草俟回程。 2.《故丞相忠定赵沂公挽章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曹彦约 譾譾群情便,峣峣俗眼惊。 此身无利钝,於国要忠诚。 得力平生学,求仁死后名。 登门非雅素,持论略公平。 3.《别权沪帅朱杞材太社》 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 犹记冲寒泝峡来,相期偕至亦偕回。 朝廷有诏许归老,藩岳无人值借才。 雇我凋年嗟已矣,如君英略勉之哉。 度沪要了经营事,心放公平手放开。 4.《感时述事(十首)》 年代: 明 作者: 刘基 豢狗不噬御,星驰慕民兵。 民兵尽乌合,何以壮干城。 百姓虽云庶,教养素无行。 譬彼原上草,自死还自生。 安知徇大义,捐命为父兄。 利财来应召,早怀逃窜情。 出门即剽掠,所过沸如羹。 总戎无节制,颠倒迷章程。 威权付便嬖,赏罚昧公平。 饥寒莫与恤,锐锉怨乃萌。 见贼不须多,奔溃土瓦倾。 旌旗委田野,鸟雀噪空营。 将军与左右,相顾目但瞠。 此事已习惯,智巧莫能争。 庙堂忽远算,胸次猜疑并。 岂乏计策士,用之非至诚。 德威两不立,何以御群氓。 慷慨思古人,恻怆泪沾缨。 5.《古意》 年代: 宋 作者: 鱼潜 青青陵上柏,落落劲不摧。 人生百年内,朝夕变所怀。 斗酒命同好,万里不顾回。 闻有昌国君,谈笑黄金台。 柔言更长跪,信是富贵媒。 但恐气习移,古今不同才。 寄言去国者,岁晚有馀哀。 权衡岂公平,天驷但伏枥。 东井不救渴,仓库何时实。 元工青白假,名器甚可惜。 如何万万古,不行督责术。 4.形容社会不公平的四字成语大全,四字词语不教而杀bù jiào ér shā 不近人情bù jìn rén qíng 不平则鸣bù píng zé míng 陈规陋习chén guī lòu xí 城下之盟chéng xià zhī méng 大煞风景dà shā fēng jǐng 功同赏异gōng tóng shǎng yì 厚此薄彼hòu cǐ bó bǐ 男尊女卑nán zūn nǚ bēi 逆天违理nì tiān wéi lǐ 贫富悬殊pín fù xuán shū 煞风景shā fēng jǐng 赏不当功shǎng bù dāng gōng 赏罚不当shǎng fá bù dāng 赏罚不明shǎng fá bù míng 赏罚无章shǎng fá wú zhāng 5.关于公平的句子孔子的“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宋·释惟白)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吕氏春秋〉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汉·韩婴)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持心如衡,以理为平(明·刘基) ●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宋·司马光) ●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三国志〉 ●不看人行事(俄罗斯) ●一碗水端平 ●手抹桌子一字平 ●公买公卖,童叟无欺 ●水虽平,必有被;衡虽正,必有差 ●公正是施政的目的(丹·笛福) ●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我们不能拒绝给人以公正,也不能拖延给人以公正(无名氏) ●做事公正一小时,胜过祈祷五昼夜(阿拉伯) ●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公正是赏罚公明者的美德(亚里士多德) ●高于道德的东西必须基于公正,包含公正,并通过公正的途径去获取(享·乔治) ●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在政府事务中,公正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力量----(拿破仑) ●公正不但必须做到,为了令人信服,它还必须被人看到----(比奇科默) ●公其心,万善出(明·方孝孺) ●言非法度不出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唐·杨炯)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汉·班固) ●事在是非,公无远近(唐·张九龄) ●有公心,必有公道(晋·杨泉) ●目贵明,听贵聪,心贵公(邓析子) ●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明·吕坤) ●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唐·姚崇)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管子〉 ●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列子〉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清·王夫之) ●天下为公,亿兆已任〈魏书〉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 ●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宋·朱熹)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 ●一言正,天下定;一言倚,天下靡〈艺文类聚〉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刘〈淮南子〉 ●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唐·张蕴古) ●公者明,……无私者正〈黄帝经〉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明·薛宣) ●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明·薛宣)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吕氏春秋〉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淮南子〉 ●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闲〈袁子正论〉 ●天下事,坏于懒于私(宋·朱熹)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 ●延误公正就是不公正(兰多) ●不公正的东西实在无益于人;公正的东西至少无损于人----(享·乔治)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热爱公正无非是怕吃不公正的苦头 ----(拉罗什富科) ●待人不公正比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更有失体面(柏拉图) ●覆盆不照太阳晖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6.关于平等的四字词语不偏不倚、秉公无私、一视同仁、等量齐观、平起平坐。 一、不偏不倚白话释义:原是朱熹对儒家中庸之道的“中”的解释。后泛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朝代:宋作者:朱熹出处:《中庸章句》题下注:“中者,不偏不倚”翻译:能秉持中庸之道的人,不偏袒任何一方二、秉公无私白话释义: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朝代:清作者:钱彩出处:《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生远近之别耳。”三、一视同仁白话释义:不分厚薄,同样看待。 朝代:唐作者:韩愈出处:《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翻译:圣人都是不分厚薄,同样看待的。 四、等量齐观白话释义: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朝代:清作者:况周颐出处:《蕙风词话》:“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翻译:然而确实要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五、平起平坐白话释义:比喻地位相当,身份不分高低。 朝代:清作者:吴敬梓出处:《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供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坏了学校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