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张仲景的诗有一些描写医术的诗: 《数日项颊颧咽肿痛发中有疮》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有生必死理之常,酒到何为不举觞。 未问刘伶坟上土,何妨张咏鬓边疮。 叔和解诀行尸脉,仲景工言越婢汤。 知命吾当谢医药,服膺参也战兢章。 送戴良辅药者归城郛》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君欲问淋疾,便是法外刑。 刲剔备百毒,更以焰烹。 王皇夜半敕六丁,押差戴君为药丞。 倒囊剌手探玉札,一洗愁肺永雪清。 一生百病都好去,不但膏肓驱二竖。 寄言仲景与安常,古今何代无医王。 《送刘医博》 年代: 宋 作者: 曾巩 小人久病如愁感,每叹地僻无良医。 穷居索寞俗事少,坐对荏苒风光移。 深冬山城万木落,阴气荡射生寒颸。 东方吐日光入户,素壁闪闪含清辉。 临汀刘君落落者,六伎绝伟如天资。 潜心密与造化会,布指夐有精灵随。 马蹄所至病魔屈,我于此时欣得之。 一来握手与我话,委曲衰王肺与脾。 囊中珍丸撮星斗,俾我嚼咀心颜怡。 洒然沉疴一日解,始免未老为枯骸。 越人湔肠术已缓,仲景纳饼术可卑。 刘君与我德至大,拱璧巨鼎非酬裨。 我嗟刘君乃士类,进退婉婉无瑕疵。 况又新承太守荐,羁鞅日背东门驰。 禁林侍从务周慎,君挟所有直相宜。 贵人四难真可患,去去足以为时规。 2.关于中药的诗词1、关于李时珍跋山涉水而编了本草纲目用“跋涉无数穷山深谷,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形容。 2、转贴一篇文章,供你参考:简录《本草纲目》中的诗歌(作者不详)笔者近来阅读《本草纲目》时,发现李时珍不仅是一位注重实践具有革新思想的杰出医药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在他编著《本草纲目》时,曾引据了古今经史书四百四十种,其中包括不少著名诗人的诗集,如《王维诗集》、《东坡诗集》、《刘禹锡集》、《陆放翁集》、《梅尧臣诗集》等,以增加可读性,现摘录如下:李时珍曰:“原生江南,叶似鸭脚。 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梅尧臣诗:‘鸭脚类缘李,其名因叶高。’欧阳修诗:‘绛囊初入贡,银杏贵中州。 ’”梅尧臣和欧阳修都是宋代著名诗人,编录他两人的诗句,显得对银杏的记述更加贴切、真实。“僧房药树依寒井,并有清泉药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本草纲目》“枸杞篇”所编录刘禹锡的枸杞诗,详细描述了枸杞的外观及药用作用。 刘禹锡是唐代诗人,又颇通医药,著有“传信方”。王维是唐代才华横溢的诗人。 李时珍对他的诗引录最多,曾3次记载于《本草纲目》中。其一在“百合篇”,李时珍曰:“按王维诗云:‘冥搜到百合,真使当熏肉。 果堪止泪无,欲纵望江目。’盖取本草止涕泪之说。” 其二在“樱桃篇”,云:“礼记仲春,天子以含桃荐宗庙即此,故王维诗:‘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干御苑鸟衔残。’”其三也在“樱桃篇”,李时珍曰:“王维诗云:‘饱食不须愁内热,六官还有蔗浆寒。 ’盖谓寒物同食,犹可解其热也。”“大叶耸长耳,一枝堪满盘。 荔枝分与核,金橘却无酸。”这是《本草纲目》“枇杷篇”中编录的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枇杷诗”。 李时珍在诗后还说:“颇尽其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