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三百首主要内容是什么《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有,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扩展资料: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当时的取士标准即为作诗。至宋朝,依旧注重诗赋,在经过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之后,科举考试是以如家经义为主要,明代开始盛兴八股文,再与诗歌无缘。 清朝初期,为招入汉族的才士,乾隆改革科举,使得诗歌的重新兴盛。此时,为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唐诗选本开始大量出现,其中较好的有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选入2000多首唐诗,但分量较多。在此方面可以发现,科举制度的改革推动了《唐诗三百首》的出现于流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诗三百首 2.唐诗三百首赏析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写深秋枫林美景,在夕阳晚照下,枫叶如丹,层林尽染,满山云锦,如烁彩霞,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表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生气勃勃。这是杜牧《山行》中的两句,全诗写秋山美景,山林秋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有机相联,和谐统一。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进士,中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是孟郊46岁考中进士时所作。全诗前两句为“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诗人高兴地说:过去的穷愁潦倒不值得一谈了,今天多么欢乐、畅快、前途无量。在春风中我洋洋得意,骑着快马,一天之内和同年们(即同榜进士)游遍了长安。(唐代新科进士,照例在曲江池游宴,并到慈恩塔——今大雁塔题名留念,这是极为荣耀的事情)。全诗以“昔日龌龊”衬托今日 “春风得意”,心情愉快。孟郊(751-814),湖州(今浙江)人,是韩愈最赏识的诗人,但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小官。诗作能反映民间疾苦,比较深刻精炼。 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唐诗三百首赏析,原因是唐诗三百首赏析很容易找的,而且唐诗三百首赏析现在也不是太难找。关于找具体的唐诗三百首赏析,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唐诗三百首赏析,之所以这里的唐诗三百首赏析比较全,其他地方的唐诗三百首赏析网,可能不如这里的唐诗三百首赏析全面,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唐诗三百首赏析,原因是唐诗三百首赏析很容易找的,而且唐诗三百首赏析现在也不是太难找。关于找具体的唐诗三百首赏析,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唐诗三百首赏析,之所以这里的唐诗三百首赏析比较全,其他地方的唐诗三百首赏析网,可能不如这里的唐诗三百首赏析全面 3.《唐诗三百首》的内容《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 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 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内容提要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 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 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 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 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作品影响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 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 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 《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精彩篇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延伸阅读 《千家诗》由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编辑的蓝本增删而成,从宋代至今,在民间流传很广,是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所选诗为唐宋两代的作品,大多文采晓畅,易于吟诵。 《全唐诗》在康熙四十五(1707)年,由彭定求、沈三曾等编校而成,收诗4.8万多首,作者2000余人,是自唐到清内容最丰富的唐诗总集。此后,由于敦煌文书的出土以及新的唐诗的发现,《全唐诗》得以更加完善,又增加了数千首唐诗。 《唐诗别裁集》于康熙五十六年(1718)问世,由江苏苏州人沈德潜编辑而成,这部书重点突出了沈德潜的文学思想,在清代的文士间影响较大。 全本共有三百又二十首诗,原由蘅塘退士选辑,分为六卷。 以下目录中,右端列的是诗的编号。001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002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003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