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宋词十五讲出版社

1.唐诗宋词名篇各30首(高中版),急需

全是我的学校发的材料,我找了这些,希望对你有用.

唐诗: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王维<;观猎>,

3王维<;使至塞上>,

4王维<;山居秋暝>,

5王维<;汉江临泛>,

6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王维<;相思>,

9王维<;鸟鸣涧>,

10张九龄<;望月怀远>,

11孟浩然<;宿建德江>,

12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3孟浩然<;春晓>,

14孟浩然<;过故人庄>,

15贺知章<;咏柳>,

16贺知章<;回乡偶书>,

1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王昌龄<;芙蓉楼送别辛渐>,

19王昌龄<;出塞>,

20王之涣<;凉州词>,

21王之涣<;登鹳雀楼>,

22孟郊<;游子吟>,

23李白<;望庐山瀑布>,

2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5李白<;赠汪伦>

26李白<;行路难>

27李白<;静夜思>

28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9李白<;将进酒>

30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此外还有很多唐诗

宋词:

1范仲淹<;渔家傲>

2柳永<;雨霖铃>

3晏殊<;浣溪沙>

4晏殊<;蝶恋花>

5晏殊<;踏沙行>

6宋祁<;玉楼春>

7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8苏轼<;水调歌头>

9贺铸<;江城子>

10苏轼<;蝶恋花>

11辛弃疾<;新玉案>

12晏殊<;破阵子>

13辛弃疾<;摸鱼儿>

14李清照<;如梦令>

15陆游<;金错刀行>

16李清照<;菩萨蛮>

17李清照<;一剪梅>

18李清照<;声声慢>

19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20秦观<;鹊桥仙>

21岳飞<;满江红>

22苏轼<;念奴娇>

23黄庭坚<;清平乐>

24欧阳修<;生查子>

25苏轼<;江城子>

26周邦彦<;苏幕遮>

27岳飞<;小重山>

28陆游<;钗头凤>

29陆游<;诉衷情>

30陆游<;卜算子>

还有很多,绝对不只30首

2.求一些比较好看的唐诗宋词元曲的赏析的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 还有一些

《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元曲大鉴赏》杨永胜、何红英编著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辞典》邹博

《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先秦诗鉴赏词典》

《元曲鉴赏辞典》

《纳兰点评宋词英华》

《人间词话》王国维

安意如的《世有桃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诗三百:思无邪》

《观音》

《陌上花开缓缓归》

纳兰性德《饮水集》《侧帽集》

池莉的《熬至滴水成珠》

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

诗集的像徐志摩的,泰戈尔的,冰心的,舒婷的,仓央嘉措,海子的

3.推荐唐诗宋词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和《唐宋词鉴赏辞典》最好,我认为。

成金 1962年生,山东临沂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研究。主要个人专著有《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获200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文学与文化的张力》、《隐士与解脱》、《古道酣歌》、《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等。

古籍整理有《苏轼》、《陆游》、《读史有学问》、《新资治通鉴》等。有三部著作被翻译成日文、韩文出版。

唐诗宋词可以说是臻于我们中国文学之美的极致,但是至于唐诗宋词何以为美?应该说我们一直不甚了然,中国古代的很多选本以及无数的点评,它告诉了我们哪些诗是美的,但是没有告诉我们,它为什么是美的?今天有一些观点认为诗词或者文学作品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美。我对这个观点并不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但是我认为如果说它是形式美的话,那它也应该是我们民族心灵的外化,是我们文化外化以后的一种形式美。

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下面我就要选取几个与唐诗宋词有关的传统文化的基本命题,从文化的视角,从我们民族心灵结构的这样的一个视角,来赏析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一些诗词。悲剧意识的觉醒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对你的价值建立丝毫没有帮助,后人对你的价值建立也没有丝毫的帮助,那么这就是价值的空没感,这就是直视正视你的生命的真相。

当你正视直面你的生命的真相的时候,你就产生了悲剧感,这就是悲剧意识的觉醒。 第一个问题就是悲剧意识的觉醒与精神家园的追求。

任何一个成熟的民族,任何一种成熟的文化,它必然都有成熟的悲剧意识,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种成熟的文化,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我们的文化当中也含有浓厚的丰富的悲剧意识,没有悲剧意识的文化应该说是没有韧性的。 历史上真正流传千古的经典,它有着跨时代的意义,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超越了时空,我们今天不讲陈子昂怎么样随武攸宜北征来到了冀县这个地方,来到了今天的涿州这个地方,想起了古代的也就是燕赵王高筑黄金台,求贤纳士的那样一段历史,想起了自己怎样不得志,然后又写出了《登幽州台歌》等等这些。

我们不谈这个问题,即使不谈这些,我们吟诵的时候照样会感受到强烈的震撼。甚至说如果我们详细地了解到了陈子昂写这首诗当时的历史背景,反而对我们的艺术感受能力是一种很大的局限。

因为陈子昂的这首诗已经超越了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什么意思?每当你吟诵起来的时候,你都会产生一种价值的空没感,无所依靠,孤苦无助。

西方经常讲人是孤苦无助的,其实最孤苦无助的应该是中国人,我是从文化上讲,因为什么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对你的价值建立丝毫没有帮助,后人对你的价值建立也没有丝毫的帮助,那么这就是价值的空没感,这就是直视正视你的生命的真相。当你正视直面你的生命的真相的时候,你就产生了悲剧感,这就是悲剧意识的觉醒。

而悲剧意识的觉醒,恰恰是价值建立的一个前提。你对你的价值进行了追询,这就是价值建立的开端。

这样的话,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是经常出现的,你如果翻开《唐诗三百首》,翻开《宋词选》,随便翻一翻都会遇到类似的句子。这些句子都是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形象、不同的语境表达了同一个基本的母体,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母体。

像这样的诗就直奔你心灵当中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使你最为感动。 中国文化的悲剧意识,它除了暴露人的生存困境以外,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要弥合人的生存困境。

简单地说,当鸿沟把你分到此岸以后,让你无法达到彼岸的时候,它又给你架起了一座桥梁,也就是给你指出了一条解决现实问题的出路,这就叫弥合。这就叫我们所说的执著与超越的统一、此岸与彼岸的统一。

你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也许没有希望了,但是不是因此就彻底绝望了呢?不,他马上给你指出了一条出路,“念天地之悠悠”。“悠悠”是什么呢?悠悠就是永恒,就是绵延不断,“念天地之悠悠”是由此我想到了,由此我又感悟到了,在我之外,还有一个永恒的天地。

天地是什么?天地就是天道,天道是什么?天道就是由人道升华而上的一种基本的道理。可以简单这么讲,我个人是没有希望的,我个人是有限的,但是外在于我的那种天道,那种人道,它是无限的。

我只要把我这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天道当中去,那么我就可以和这无限的天道同时获得永恒。我们有一句话叫做“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它表现的就是这种意识,但这里要指出的是这个向永恒天道的融入,它实际上是以自我的牺牲或者说付出为代价的一种超越。

它是一条现实出路,但它不是前面那种个人感性生活或者说简单个体的一种继续。它是对个体的一种超越。

比如说你很小的时候,你不懂的事情,这个时候你没有超越的价值。当你懂得自己拿一块糖,给你的爸爸妈妈,给。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