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和水车有关的诗句

一、关于水车的诗句

1、《元丰行示德逢》【宋】王安石

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湖阴先生坐草室,看踏沟车望秋实。

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旱禾秀发埋牛尻,豆死更苏肥荚毛。

倒持龙骨挂屋敖,买酒浇客追前劳。三年五谷贱如水,今见西成复如此。

元丰圣人与天通,千秋万岁与此同。先生在野故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

2、《后元丰行》【宋】王安石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吴儿蹋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3、《山田久欲坼》【宋】王安石

山田久欲折,秋至尚求雨。

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

朔云卷众水,惨淡吹平楚。

横陂与直堑,疑即没洲渚。

霍霍反照中,散丝鱼几缕。

鸿蒙不可问,且往知何许。

欹眠露下舸,侧见星月吐。

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

4、《水车》【宋】梅晓臣

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

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

上倾成下流,损少以益甚。

汉阴抱瓮人,此理未可念

5、《水车》【宋】陈与义

江边终日 水车 鸣,我自平生爱此声。

风月一时都属客,杖藜聊复寄诗情。

二、关于水车的诗句

1、《元丰行示德逢》【宋】王安石 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

湖阴先生坐草室,看踏沟车望秋实。 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

旱禾秀发埋牛尻,豆死更苏肥荚毛。 倒持龙骨挂屋敖,买酒浇客追前劳。

三年五谷贱如水,今见西成复如此。 元丰圣人与天通,千秋万岁与此同。

先生在野故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 2、《后元丰行》【宋】王安石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吴儿蹋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3、《山田久欲坼》【宋】王安石 山田久欲折,秋至尚求雨。

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 朔云卷众水,惨淡吹平楚。

横陂与直堑,疑即没洲渚。 霍霍反照中,散丝鱼几缕。

鸿蒙不可问,且往知何许。 欹眠露下舸,侧见星月吐。

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 4、《水车》【宋】梅晓臣 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

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 上倾成下流,损少以益甚。

汉阴抱瓮人,此理未可念 5、《水车》【宋】陈与义 江边终日 水车 鸣,我自平生爱此声。 风月一时都属客,杖藜聊复寄诗情。

三、有关山和水的诗句

平都山陆游名山近江步,蜡屐得修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平都观范成大神仙得者王方平, 谁其继之阴长生。飘然空飞五云屏, 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鸣, 龙光万柏森年龄。峡山逼侧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 太阴黑簿囚鬼灵。自从仙都起岩扃, 高霞流电飞伏精。

晖景下堕烁九冰, 塞绝苦道升无形,至今台殿栖岑屏, 隋污唐垩留丹青。上仙怪寄溪如清, 瑶池仙杖纷娉婷。

琅敖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汗流吁气衣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

聊记梗概知吾曾。(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受禅学影响颇深,故部分诗流露出虚无寂灭的思想。范成大二十九岁中进士,任过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等职。

南宋年间(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路安抚使时,来丰都视察,登游平都观,留题下诗。(注释)(1)平都观:即今“天子殿”。

(2)吏部员外郎:吏部,隋唐以后,中枢(中央)设六部,吏部是其中之一。其职能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考核等事务。

员外郎,部内分司,司的长官为郎中,郎中以下有员外郎,是郎中的付职。吏部员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

(3)屏,古代贵族妇女所乘有帷幕的车。(4)旋,水流回旋。

(5)扃,音卷,门。上闩,关门。

(6)琅敖,古乐器名。(7)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也指帝都。

(8)寥阳,指寥阳殿,今称奈河桥。(9)成都路安抚使,南宋时,将全国设十六路,四川当时叫成都路。

安抚使,宋代一官名。题平都山苏轼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

宋仁宗嘉佑年间,苏轼考取进士,做过翰林学士。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苏轼自成都去汴京(今开封),途经丰都,写下“平都山”等诗。

(注释) (1)平都山:据《丰都县志》载:“治东北一里。石径萦纡,林木幽秀,梵宇层出。

旧志谓平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汉仙人阴长生、王方平炼形于此。

传麻姑过之有留题绝句。”后人依据苏轼“平都天下古名山”这句诗,渐改平都山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

(2)蹑:踩、踏的意思。(3)眸:音木,泛指眼睛。

(4)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此引申为天地的代称。

平都山苏轼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搏紫清。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常辛苦。安得独从逍遥君, 冷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存。(注释) (1)峥嵘:高峻貌。

(2)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名。内容是七言歌决,讲说道家养生修炼的道理。

(3)度世:旧谓脱离现世。(4)逍遥:优游自得貌。

仙都山鹿苏轼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拘束。仙子去无踪, 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 孤栖怅望层城霞。至今闻有游洞客, 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 仙宫去人无咫尺。夜鸣白鹿安在哉, 满山秋草无形迹。

(注释)(1)怅望:怅然怀想。(2)萧瑟:树木被风吹指所发的声音。

(3)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平都山留题吕洞宾盂兰清晓过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两口单行人不识, 王阴空使马蹄虚。一鸣白鸟出青城, 再谒王阴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岛好, 抬眸已过洞庭春。(作者简介) 吕洞宾,又名吕纯阳(793-?),相传为唐京兆人。

唐朝会昌中,两举进士不弟,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俗传为八仙之一。

还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注释) (1)盂兰:指盂兰盆会,佛教仪式。

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盂兰盆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救倒悬”。

(2)三岛:《汉书.郊礼志上》:“自威、宣、燕、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莱、方丈、瀛洲,此三种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用三岛来泛指想象中的仙境。

题仙都观杜光庭往岁真人朝玉皇, 四真三代住繁阳。初开九鼎丹华熟, 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 池凝寒镜贮秋光,时来白鹿岩前后, 应许潜通不死乡。(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诗人,处州缙云(今浙江人)人,咸通中举进士不弟,入天台山修道,仕唐为内供奉。

避乱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至议大夫,赐呈“传真天师”。晚年隐居青城山,号东瀛子,能诗善文。

(注释) (1)仙都观:即现在的“天子殿”。观宇建宇唐代,唐代名“仙都观”,宋代名“景德观”,也称“白鹤观”、“耀灵殿”。

(2)四真: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即苦、集、灭、道四谛。按经解释,“谛”。

四、求关于水的诗句和名言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则阳》 ▲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 ▲远水不救近火。 ——《韩非子·说林上》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礼记·乐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吕氏春秋·慎热》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史记·滑稽列传》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史记·外戚世家》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汉·刘向《新序·节士》 ▲善游者溺,善骑者附。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循流而下易以至,顺风而驰易以远。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 ▲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 ——汉·桓宽《盐铁论·贫富》 ▲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反水不收,后悔何及。 ——《后汉书· 光武帝纪》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后汉书·董卓传》 ▲金以刚折,水以柔成。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尘羽之积,沈舟折轴。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 ▲山无静树,川无停流。 ——《世说新语·文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过载者沈其舟,欲胜者杀其身。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宋·苏洵《辩奸论》 ▲水激则悍,夭激则远。

——宋·李昉《太平御览》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

——《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汉·刘邦《鸿鹄歌》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非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晋·陶渊明《杂诗》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心随郎月高,志与秋霜洁。 唐·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唐·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时人莫小池中物,浅处不妨有卧龙。

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唐·高适《别韦参军》 即今江湖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唐·高适《送贵阳孝廉》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唐·杜甫《谒先主庙》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唐·李贺《浩歌》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 宋·苏轼《告文宣王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乌江》 壮心欲填海,苦胆忧为天。

宋·文天祥《赴厥》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忧国忧民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则阳》 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 远水不救近火。 ——《韩非子·说林上》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礼记·乐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吕氏春秋·慎热》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史记·滑稽列传》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史记·外戚世家》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汉·刘向《新序·节士》 善游者溺,善骑者附。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循流而下易以至,顺风而驰易以远。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 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 ——汉·桓宽《盐铁论·贫富》 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反水不收,后悔何及。 ——《后汉书· 光武帝纪》 扬汤止沸,莫若。

五、有关流水的诗句和诗题

有关流水的诗句: 门前有流水,墙上多高树。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 石浅沙平流水寒,水边斜插一渔竿。

青萍寄流水,安得长相亲。 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

昔时流水至今流,万事皆逐东流去。 消磨世上名利心,澹若岩间一流水。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门近寒溪窗近山,枕山流水日潺潺。 和严恽秀才落花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

流水多通处,孤舟少住时。 主人何处独裴回,流水自流花自开。

流水东不息,翠华西未归。 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游南阳清泠泉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尽随流水去,寂莫野花春。

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 高车入郡舍,流水出关城。

流水穿空馆,闲花发故宫。 西底空流水,东垣但聚云。

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归意随流水,江湖共在东。

日暮汀洲寒,春风渡流水。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别情流水急,归梦故山空。 讵堪孤月夜,流水入鸣琴。

流水不回休叹息,白云无迹莫追寻。 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世有征战事,心将流水闲。 流水绿萦砌,落花红堕枝。

不管人间是与非,白云流水自相依。 与战争有关的诗句和诗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凉州词 王翰 葡桃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描写某种植物的诗句和诗题: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咏梅) 竹石(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梅花 王安石 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和诗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和诗题: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许国丹心,至死不渝。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六、关于水的诗句

带水的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带水的成语 不避水火 不便水土 不服水土 悲歌易水 冰寒于水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冰清水冷 杯水车薪 白山黑水 白水鉴心 杯水粒粟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杯水舆薪 背水一战 杯水之敬 杯水之谢 不通水火 不习水土 不习水土 抽刀断水 餐风宿水 春风沂水 乘高决水 盛水不漏 尺山寸水 出水芙蓉 重山复水 趁水和泥 车水马龙 出山泉水 乘顺水船 残山剩水 楚水吴山 啜菽饮水 尺水丈波 臣心如水 裁云剪水 撮盐入水 吹皱一池春水 打落水狗 滴水不羼 滴水不漏 点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成河 大水冲了龙王庙 滴水穿石 斗水活鳞 淡水交情 登山临水 滴水难消 登山涉水 带水拖泥 斗升之水 簟纹如水 大禹治水 风门水口 风起水涌 芙蓉出水 反水不收 范水模山 覆水难收 饭蔬饮水 风行水上 滚瓜流水 高山流水 观山玩水 归之若水 黄尘清水 涸鲋得水 火耕水耨 火耕水种 黄河水清 火热水深 河水不洗船 河水不犯井水 海水不可斗量 洪水横流 画水镂冰 混水捞鱼 洪水猛兽 浑水摸鱼 混水摸鱼 海水难量 海水群飞 海水桑田 黄汤淡水 黄汤辣水 河同水密 涸鱼得水 交淡若水 镜花水月 兼葭秋水 蛟龙得水 蛟龙戏水 救民水火 自相水火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远水救不得近火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遇水叠桥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

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鱼水深情 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心同止水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同“心如止水”。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听风听水 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 水中著盐 比喻不着痕迹。

似水如鱼 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

多指男女情人。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比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水泄不通 汇:排泄。

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同“水泄不通”。 水流湿,火就燥 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

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水激则旱,矢激则远 水流矢飞,受阻则劲悍而去远。旱,通“悍”。

比喻因祸致福。 势如水火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山寒水冷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若涉渊水 比喻处境艰险。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石投水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一样。

比喻互相合得来。 清水无大鱼 指待人处事不能求全责备。

秋水盈盈 形容眼神饱含感情。同“秋波盈盈”。

买臣覆水 覆:泼。比喻事成定局,无法挽回。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冷水浇头 冷水从背上浇下来。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击或刺激,思想为之一震或希望为之幻灭。

同“冷水浇背”。 江水不犯河水 比喻彼此互不相干,没有关系。

画水镂冰 在水上作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涸鲋得水 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同“涸鱼得水”。

河水不犯井水 比喻互不干犯。 风门水口 指要冲。

登山涉水 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盛水不漏 比喻说理严密。 不习水土 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饮食等。

秀水明山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大水淹了龙王庙 系统中不存在“大水淹了龙王庙”,如果您乐意提供该成语,请点击这里提交,谢谢! 酌水知源 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

舟水之喻 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

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重山复水 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沾泥带水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办事不干脆。 云心水性 指女子作风轻浮,爱情不专一。

远水解不了近渴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远水不救近火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

七、水和龙有关的诗句

有很多,提供一部分共你参考吧: 1、河海应龙(先秦·屈原·《天问》)2、熊咆龙吟殷岩泉(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九重彩浪浮龙盖(宋·无名氏·《鹧鸪天》)4、龙涎沈水总销魂(宋·张元干·《浣溪沙》)5、龙涎沈水是浅(宋·刘辰翁·《水调歌头》)6、龙渊水风恬浪静(宋·释祖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7、龙出水来鳞甲就(唐·吕岩·《七言》)8、龙鱼未知水为命(宋·释正觉·《颂古一百则》)9、箫管迎龙水庙前(唐·李约·《观祈雨》)10、龙得水时增意气(宋·释祖钦·《偈颂七十二首》)11、龙起犹闻晋水清(唐·杜甫·《诸将五首》)12、借水沈、龙涎旋碾(宋·朱敦儒·《杏花天》)13、水亭初试小龙团(宋·李昴英·《浣溪沙》)14、自然如龙得水(宋·释智朋·《偈倾一百六十九首》)15、同饮龙渊无义水(宋·释普宁·《偈颂四十一首》)16、两龙跃出浮水来(唐·张建封·《竞渡歌》)17、水沈龙脑作燎焚(宋·陆游·《前有樽酒行》)18、龙骧仙掌岩头水(宋·白玉蟾·《题武夷五首》)19、战水定惊龙(南北朝·庾信·《拟咏怀诗 二三》)20、冰洞寒龙半匣水(唐·李贺·《静女春曙曲》)21、银漏滴残龙脑水(宋·莫将·《木兰花/玉楼春》)22、冰洞寒龙半匣水(唐·李贺·《静女春曙曲》)23、即今龙厩水(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24、水心龙镜(宋·陈德武·《百字谣/念奴娇》)25、潜龙不离滔滔水(宋·释延寿·《山居诗》)26、明朝酌取龙湫水(宋·黄干·《绍熙庚戍十月偕赵仲宗舜和潘谦之曾鲁仲游九》)27、水馀龙镜色(唐·刘长卿·《九日题蔡国公主楼》)28、水落龙蛇出(唐·刘禹锡·《观八阵图》)29、激水方龙战(唐·李白·《观佽飞斩蛟龙图赞》)30、龙藏寒水静(宋·舒岳祥·《秋日山居好十首》)31、龙槛沉沉水殿清(唐·李商隐·《吴宫》)32、龙笛吟寒水(唐·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33、洒水净龙须(唐·刘禹锡·《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34、龙在水长碧(唐·孟郊·《游终南龙池寺》)35、两龙跃出浮水来(唐·薛逢·《观竞渡》)36、水尽铜龙滴渐微(唐·徐夤·《晓》)37、龙游沧海水茫茫(宋·彭秋宇·《秋兴》)38、旌幢点水睡龙惊(宋·陈造·《十绝句寄赵帅》)39、慎勿见水踊跃学变化为龙(唐·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后(竹兼可为簟,名桃笙)》)40、马如龙、钿车如水(宋·王嵎·《夜行船》)41、问龙乞水归洗眼(宋·苏轼·《游径山》)42、耆车如水马若龙(辽·萧总管·《契丹风土歌》)43、龙击驱辽水(唐·杨师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44、虬龙水间吟(唐·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45、云龙出水风声急(唐·张佐·《忆游天台寄道流》)46、水精宫、金锁龙盘(宋·赵佶·《聒龙谣》)47、应龙无水谩通神(唐·薛逢·《贺杨收作相》)48、买得龙媒越水濆(唐·刘威·《伤曾秀才马》)49、龙溪之水清无底(唐·何敬·《题吉州龙溪》)50、甚鼎湖、龙去水空流(元·耶律铸 ·《木兰花慢 丙戌岁,游永安故宫,遍览太液池》)51、溪桥水浅影如龙(宋·刘鉴·《梅四首》)52、龙旟西幸水滔滔(唐·许浑·《骊山》)53、葛水雾中龙乍变(唐·韦庄·《放榜日作》)54、登龙有路水不峻(唐·杜牧·《贺崔大夫崔正字》)55、斩龙堰濉水(唐·王珪·《咏淮阴侯》)56、城绕青山龙暖水(唐·王建·《温泉宫行》)57、湛湛直通龙渡水(宋·刘接·《句》)58、力推狞龙借水饮(宋·刘尧夫·《句》)59、龙壁春阻水抹川(宋·陶弼·《句》)60、剑动星光水有龙(宋·朱浚·《句》)61、水尽铜龙滴渐微(唐·徐寅·《晓》)62、水状龙萦盘(唐·李白·《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63、潭底龙游水沫开(唐·李端·《题云际寺准上人房》)64、水淬龙蝹蝹(唐·孟郊·《赠剑客李园联句》)65、大小藏蕴灵兮下有龙湫水泠泠(宋·白玉蟾·《武夷歌》)66、水截龙章试虎斑(宋·陈师道·《寄豫章公三首》)67、凫水松龙是弟兄(宋·吕祖俭·《慈溪龙虎轩偶成》)68、龙文远水吞平岸(唐·元稹·《早春登龙山静胜寺,时非休浣,司空特许是行》)69、两派龙湫水(宋·戴复古·《雁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70、箨龙环水小方壶(宋·李弥逊·《次韵林仲和筠庄》)71、群仙下云龙出水(唐·卢纶·《慈恩寺石磬歌》)72、砚水恐藏龙(唐·李洞·《观水墨障子》)73、白龙湫水落陈山(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六十七》)74、耆车如水马若龙(宋·姜夔·《契丹歌》)75、龙骧水犀手(宋·李壁·《真州元夕和韵二首》)76、献花借水辨龙蛇(宋·释道川·《颂古二十八首》)77、龙挟水云飞(宋·释文珦·《旱雨》)78、水滑带龙涎(唐·杜牧·《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79、渡水常忧化作龙(唐·白居易·《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80、绿鸭回塘养龙水(唐·李商隐·《射鱼曲》)81、剑水不分龙(唐·魏氏·《赠外》)82、咒水夜潭龙怖剑(宋。

八、与采茶有关的诗句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赠隐者》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

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徐君猷挽词》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一舸南游遂不归,清江赤壁照人悲。

请看行路无従涕,尽是当年不忍欺。

雪后独来栽柳处,竹间行复采茶时。

山城散尽樽前客,旧恨新愁只自知。

《送江学士睦州通判》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涉淮淮水浅,泝溪溪水迟。

君到桐庐日,正值采茶时。

试问严陵迹,今复有谁知。

《夔州竹枝歌九首》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白头老媪篸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九、有关沧浪亭的诗句

1、《和韩倅沧浪亭韵》

宋·袁说友

平生公赏最岩居,肯作痴儿失故吾。正尔不堪尘满面,为君何惜酒随车。

2、《初晴游沧浪亭》

宋·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3、《沧浪亭有感二首》

宋·钱时

归老园林事已休,无端淮水作鸿沟。堂堂百战平戎手,肯向沧浪把钓钩。

4、《蝶恋花·独向沧浪亭外路》

近代·王国维

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栏干,曲曲垂杨树。展尽鹅黄千万缕,月中并作濛。

5、《题苏子美沧浪亭》

宋·陈泷

整履上飞虹,风高退酒容。叶黄翻乱蝶,树老臣苍龙。古径秋霜滑,空山。

6、《为章道祖颇及葛藤·沧浪亭》

宋·葛立方

沧浪亭下水连溪,影倒虚檐凤翅齐。白小牵风动晨镜,碧圆着雨响秋鼙。

7、《寄题苏子美沧浪亭》

宋·韩维

闻君买宅洞庭傍,白水千畦插稻身。生事已能支伏腊,岁华全得属文章。

8、《沧浪亭》

宋·胡珵

昔闻沧浪亭,未濯沧浪水。先贤眇遗迹,壮观一何侈。飞桥跨木末,巨浸。

9、《沧浪亭》

唐·胡宿

窜逐本无罪,羁穷向此忘。野烟含怅望,落日满沧浪。乱草荒来绿,幽兰。

10、《观沧浪亭石感而有作》

宋·刘敬

苏君在朝人不知,苏君既没人悲人。流风遗书见称道,高文大句争提撕。

11、《寄题苏子美沧浪亭》

宋·梅尧臣

闻买沧浪水,遂作沧浪人。置亭沧浪上,日与沧浪亲。宜曰沧浪叟,老向。

12、《沧浪亭》

宋·欧阳修

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13、《沧浪亭》

宋·蒲寿宬

晓色桃蒸霞,春阴柳垂雾。为问桥下船,沿流到何处。

14、《沧浪亭》

宋·沈东

草蔓花枝与世新,登临空复想清尘。只今唯有亭前水,曾识春风载酒人。

15、《游沧浪亭诗》

宋·曾几

丘壑园林得我惊,兹游便足了馀生。飞来嶓冢横空翠,流出沧浪彻底清。

16、《和叔粲沧浪亭》

宋·郑侠

高亭殖殖水冷冷,笑指鸥凫坐晚汀。远不闻声千橹去,矫如争秀数峰青。

17、《沧浪亭作》

明·徐繗

窈窕沧波寺,玲珑水上扉。绿窗云竹净,朱户露花晞。鱼逸晴偏跃,鸥闲。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